历史上不杀功臣的3个皇帝:秦始皇上榜,之一无人不服
古代社会中,流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很多功臣在危难之中为帝王打下了江山,却难以逃掉太平时的杀身之祸。这句话就出自于古代最著名的例子——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开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他封6人为公爵——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28位大将军被封为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花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郭子兴(已去世)等。在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中,公和侯是更高的两级,地位十分尊崇。
正是他们出生入死,东征西讨,才换来朱元璋的大明天下。朱元璋也待他们不薄,给予高官厚禄,赐给他们大量土地。韩国公李善长做中书省左丞相,魏国公徐达做右丞相,曹国公李文忠做军队一把手(大都督)。这些军事贵族战功大,享有很高的社会特权。朱元璋还颁给他们一枚神物——铁券。有铁券,人就跟猫一样,好像有九条命,死过一次还能转世。本人或子孙犯罪,可以免死数次。
但是,铁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复活的神药,而是引诱功臣加速犯错、加速自杀的速死铁牌。仗着有铁券,不少人迅速腐化变质。杀人伤人、恃强凌弱、霸占土地、逃税漏税、奸 *** 女、吃喝嫖赌、贪污纳贿,甚至造刀枪、穿龙袍的都有。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常识:伴君如伴虎,功高则震主。功臣太强,让朱元璋感到害怕,担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孙后代会做别人的阶下囚。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功臣对王朝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要无情地清洗。尤其太子朱彪的去世后,对皇太孙朱允炆构成威胁的人,必须除之而后快。于是朱元璋设计了火烧庆功楼,将手下开国重将一网打尽。
在中国古代之中,臣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去保全自己实在太难了,很多情况下,都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所以能碰到一个好的皇帝则成了所有文臣武将最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还真有几个这样的理想君主:
第四位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赵彦徽等人,别的就不要说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就够了!第三位的就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秦始皇虽然崇尚法家,律令严苛,虽然暴戾,但是他就不杀有功之臣,他就是这么一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求贤若渴的君王,对部下挺是放心。当时的秦始皇就曾把20万大军交给了李信,30万交给了蒙括,60万交给了王翦,让他们自己对这些军队做调整,期间不做干预,对他们领兵作战的过程也不做干预。还有以及伐楚失败的李信,秦始皇也没有算后账,这使得李家成为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第二位更被世人所熟知,他是中国古代君明臣贤的典范——李世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属于李世民嫡系的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但是李世民一视同仁,不为亲,不避亲。所以才能迅速抹去了玄武门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用太宗皇帝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我则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最后一位帝王则是典型的怀柔代表,身为开国之君,年轻有为,成就帝位之后,不但不擅杀功臣,反而赏罚分明,君臣归心,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当然,刘秀能够善待功臣也是有他的独特背景的。
首先,刘秀采用的是怀柔的政策,讲究休养生息,这使得手下的文臣武将相信皇帝的善意。其次,刘秀建立东汉,少不了南阳地主们的支持,刘秀和这些功勋家族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的,通过联姻的手段,早就达到了水 *** 融的地步,所以刘秀才能在还未取得江山之前,就大肆封赏功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功臣们也能配合刘秀的圣旨。三公成了摆设,大司马也没了兵权。
最后,刘秀的儿子不同于刘邦要传位的刘盈,朱元璋要传位的孙子朱允炆那样孱弱。刘庄是个性格强悍,并且极具手腕之人,这也给了刘家江山最稳的一道保险。刘秀自然不需要去大肆屠杀功臣了。
但是漫漫岁月,只有这三位帝王能够善待功臣,臣子们的环境还真是艰难。
有句话说得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相思意自然是皇恩浩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