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胡惟庸为何还要加害于他?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伯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然而,尽管刘伯温主动放弃名利,整天只喝酒下棋,从不提到自己当年的功劳,却还是没能避免被加害的命运。洪武八年(1375)三月,刘伯温因感染风寒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而实际上,真正导致他去世的很可能是胡惟庸探病时让御医开的药。那么,当时刘伯温明明已经辞官归隐,为何胡惟庸却还是要执意将其害死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明史》当中对此事的记载,书中写道: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也就是说,刘伯温在担任御史中丞时曾经指出过胡惟庸的缺点,而这点在书中另一处也有所体现。
当时,朱元璋想要新立丞相,便询问刘伯温是否能够重用胡惟庸,对此,后者回答: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此话的意思是说,丞相就如同驾车的马,而如果让胡惟庸来担任这一角色,他可能会害得马车倾覆。
交代完此事,刘伯温便回到家乡闲居,数年后,朱元璋听说他感染风寒,于是派胡惟庸带着御医一起前去探视。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胡惟庸得以暗中给刘伯温下毒,加速他的离世。对于刘伯温死后胡惟庸的心理状态,史书形容是益无所忌。也就是说,刘伯温在世时胡惟庸虽然已经开始嚣张跋扈,却还是心存不安的,这可能一方面是担心刘伯温继续向朱元璋指出自己的毛病,甚至揭露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担心朱元璋会在自己犯错时果断召回刘伯温取代自己。
从上文中史书的片段来看,胡惟庸不依不饶要害死刘伯温的理由大概有两个:一是刘伯温曾经批评他,这可能导致其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二是刘伯温即使归隐山林,却还是在朱元璋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不将其除掉,自己的地位就始终无法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其实朱元璋在刘伯温生病后的举动也十分令人怀疑——他明知道胡惟庸和刘伯温关系不睦,却还是派其前去探视,主动为其提供了下手的机会。
诚然,当时胡惟庸是丞相,让他前去可以表示朝廷对于刘伯温的重视和关心,但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的无情清理,让人难免怀疑刘伯温之死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去做的。
据说,刘伯温在服下胡惟庸提供的药后有物积腹中如拳石,为此,他还曾上书向朱元璋表示自己吃药后身体的异样,但后者却不以为然,只让他好好养病。朱元璋敷衍的态度和之前他对刘伯温的尊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反常。
不过,从刘伯温死前嘱咐儿子刘琏向朱元璋呈上《天文书》,并表示自己本想写一封奏疏给朱元璋,但因为胡惟庸还当权所以放弃的举动来看,他对朱元璋还是抱有敬意和忠诚的,这似乎又说明了他的死与朱元璋关系不大。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那就是朱元璋当年因李善长犯错而要责罚他,但刘伯温却以其劳苦功高,且能够调和将领之间的关系为由劝阻。对此,朱元璋惊讶地问道: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
可见,李善长曾经多次想要加害于刘伯温,他们之间的关系堪称恶劣。我们知道,胡惟庸是靠着李善长的提拔和推荐才当上丞相的,他们二人有着十分明显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这也是胡惟庸倒台后朱元璋诛杀李善长的原因。
那么,李善长和胡惟庸结为朋党,而刘伯温作为李善长多次想要加害的敌人,自然也就成了胡惟庸的敌人。那么,胡惟庸自发,或是在李善长授意下加害刘伯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总的来说,刘伯温虽然归隐山林,但在朱元璋心中和朝野内外仍然有着很高的威信。
因此,他始终能够给胡惟庸等人带来巨大的威胁,而这,或许就是后者不愿意放过他的更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