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为什么要回老家 原因有三点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官员退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官员退休叫做致仕,一般情况下是七十岁以后,或者是老病昏聩无法处理政务时才会向皇帝提出。皇帝批准后,这些退休的大臣大部分都会返回故乡,然后在老家终老余生。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古代官员退休后都会返回老家,难道留在京城或者就任地生活不好吗?实际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经济利益、自身安全问题、以及中国人传统观念。
经济利益原因
首先说一下,任何人都懂得趋利避害,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非常显著。而我们现代人之所以喜欢定居繁华都市,是因为这里有更好的就业、医疗、教育资源,能够让自己的生活质量获得很大的提升。
同理,古人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更好。而古代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医疗资源相差无几,因此提升生活质量的更好 *** 就是提升收入。
众所周知,古代为农业社会,谁掌握了土地资源谁的收入就高。但京城附近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皇帝或者皇亲国戚的,比如明朝正德年间,皇帝的皇庄拥有土地37500顷,古代一顷地等于50亩,这也就是说皇帝拥有187.5万亩土地。
清朝时,皇庄规模更大,在北京和盛京两地有896处皇庄,占地337万亩。
既然皇族占据了京城周围的土地,这些官员根本无法从他们手中购买,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自己的家乡购田置产。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汉朝凿壁偷光的匡衡飞黄腾达后占据了家乡31万亩的良田,并且还非法侵占了4万多亩。清朝时期李鸿章的房产和田产都在老家安徽附近,据统计,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安徽的田产竟然达到了60多万亩。
有人问,既然京官无法留在京城,那么外放的官员,是否可以在就任地购买大量产业呢?这个也不行。
原因在于每一个地区都有地主豪强,比如清朝时期山西乔家大院的乔氏家族、山东牟氏庄园的牟氏家族。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非同一般,一个普通的退休官员根本无法抗衡当地豪强,所以没有任何人愿意留在就任地。
自身安全问题
京城是政治斗争的漩涡,退休官员也希望告老还乡远离危险。
以唐朝李靖为例,他为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却遭到了小人的妒忌,被诬告谋反。虽然李世民查清了此事,但这也让李靖害怕到了极点。这件事之后李靖选择了告老还乡,从此“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最终这一 *** 也让李靖获得了善终。
再有例子就是明朝的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但两人分属不同派系,一个属于淮西集团,一个属于浙东集团,因此斗争不断。
朱元璋大封功臣后,刘伯温和浙东集团率先发动攻击,依法杀了李善长的亲信,结果两派因此结仇。后来淮西集团发动全体成员弹劾刘伯温,最终刘伯温为了躲避政治斗争选择了告老还乡。
后来李善长失宠,也同样采取了刘伯温的 *** 告老还乡。但李善长却退而不休,在淮西集团中仍有巨大影响力,最终被朱元璋打入胡党,判处了死刑。
从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来看,古代中央官员告老还乡确实是一种向皇帝展示退出权力斗争的 *** ,目的就是明哲保身。
中国人传统观念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中国人有很深的故乡情节,即便是强如霸王项羽也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落叶归根,回到家乡。
再者,家族祠堂、祖坟都在老家,所以致仕后返回老家是必须的。在传统观念中,即便是外出任官时不幸死在了外地,也要运回家乡入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