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2-16)50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汉语当中,有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叫做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名叫赵括的将领。正是因为赵括的失误,导致赵国整整四十万精锐主力,被秦国一战打得灰飞烟灭。至此之后,赵国再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也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括这个名字,在后人眼里,就成了只会说大话,实际一无是处的代名词。千百年来,人们似乎一直习惯于此。

但是,大家在习惯于这个观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会想另外一个问题。真实历史上的赵括,真的就是那么一个只知道夸夸其谈,一点军事都不懂的蠢材吗?若真是那样的话,赵王为什么会将全国四十万精锐,都交给他来指挥?

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赵括,其实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1。赵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括在长平一战中,让赵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精锐,彻底失去了和秦国对抗的勇气,这点确实不假。不过,如果只从这一点出发,认定赵括是个一无是处的 *** ,那就太天真了。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就算从最笨的角度去想,大家都知道,纸是东汉之后才出现的。既然这样,在比东汉早数百年的战国时期,为何会出现赵括在纸上去谈兵这么一个说法?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后人强加上去的!

历史上真正的赵括,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的多。

赵括出身将种门庭,他的父亲赵奢,曾是赵国一个普通的底层收田租的这么一个官员。因为在收租的时候不畏强权,被平原君看中,然后青云直上,开始执掌整个赵国的赋税。在赵奢的治理下,赵国的赋税连年增长,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国力。

简单来说,赵括的老爹赵奢,其实原本是出身文官,而且是很会管经济的一个文官。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至于后来,赵奢是如何成为名将的,则是另有原因。因为当时秦国派大军入侵赵国,赵王征求满朝文武的意见,大家都觉得不可以去救援,就连老将廉颇,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作为一个文官的赵奢,却主动提出来,要去阻击秦军。最关键的是,赵奢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真的很有本事!他自己带兵去阻击秦国,竟然还真的打赢了这场连廉颇都觉得毫无胜算的大战。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奢成了赵国的名将,成了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的赵国重臣。

说完了赵奢,我们在回过头来说赵括。有这样的老爹,你觉得就算赵括再怎么窝囊,会一点军事都不懂吗?当然,即便在成语故事里,也只是说赵括只会空口说白话,军事或许懂一点,但并不懂实际带兵。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但真实情况,其实与我们的传统印象相去甚远。

实际上,赵括从小就被赵奢带在身边,在军中历练,可以说是深谙军事。而且,史书上曾明确记载,有一次赵奢率赵军进攻齐国,曾经在对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对此,赵括提出,向已经弹尽粮绝的城内,定点投放几包粮食。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如同赵括预料的一样,城内的军民,因为这几包粮食开始自相残杀,城内军队也彻底失控。最终,赵军按照赵括的计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座城。

后来,赵括的这个计谋,还得到了那位燕国名将乐毅的赞赏。后来乐毅投身赵国,在赵王面前曾对赵括赞不绝口。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有了乐毅这位顶级名将做信用背书,赵王重视赵括,自然也就理所应当了。

2。赵括是怎么当上主帅的

说完了赵括本人,我们再来说说长平一战之前,赵括是如何成为赵军主帅的。

实际上,赵王之所以会让年轻的赵括上位,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昏庸。相反,是因为他不得不如此。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长平一战发生的背景,是当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随着秦国国力的增强,向外扩张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战国七雄当中,首先受到秦国冲击的,就是与秦国最近的韩国和赵国。

这其中,又以韩国实力最弱。

当时,秦军更先进攻的,是韩国的上党地区。这个地方,处于秦、韩、赵三家的交界处,如果秦国拿下上党,将来赵国和韩国就会陷入被动。

而面对秦国的来袭,当时的韩国根本无力抵挡,韩王只能认怂,将上党地区割让给秦国。秦国等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上党,自然是一件喜事。但问题是,偏偏上党地区的守将是个硬骨头,打死不愿投降秦国。在韩王认怂的命令传来后,这位守将一狠心,索性直接投降了赵国。宁愿带着上党地区归降赵国,也不愿投降秦国。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就这样,原本只是秦、韩两家的战争,却反而将赵国给扯进来了。

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能够白得上党那么大一块地盘,自然是天大的喜事,等于是天上掉馅饼了。于是,赵王立即派老将廉颇,率大军前往上党增援。但可惜的是,上党的那位守将,骨气虽硬,但本事一般。等到廉颇率大军赶到的时候,上党已经被秦军给打下来了。

如此一来,赵军面对的局面,就相当尴尬了。

马上率大军班师回朝?那样的话,秦军肯定会在背后狠狠捅上一刀,绝不是明智之举。而如果和秦军正面硬磕,赵军的损失恐怕也会大的无法接受。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于是这个时候,老将廉颇采取了最正确的策略。

以守待攻。

战国四大名将当中,廉颇本就是以防守著称。当时赵军驻扎在长平,和秦军遥遥对峙。如此一来,秦军就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如果正面进攻,面对廉颇的防守,几乎肯定是必败无疑。如果大军撤去,上党地区肯定会落入赵国手中。而如果长时间大军留在上党,秦军等于是在慢性自杀。

因为当时的上党地区,距离秦国相对遥远,运送补给成本太高。反观赵军,是在本土作战,补给线更短,长时间拖下去,秦军在军事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赵国主动换帅,然后主动出击。

这个办法,看似是天方夜谭,但最后秦国却真的做到了,赵王竟然真的换下了廉颇,让赵括去统帅军队。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那么,当时的赵王,是脑袋坏掉了吗?

当然也不是!

赵王当时之所以换掉了廉颇,其实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一方面,当时秦国在赵国境内煽动舆论,说廉颇拥兵自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才不和秦国决战。如果换成赵括,秦国估计早就败了。这种舆论,在当时的赵国国内相当有市场。不管赵王如何信任廉颇,面对这些流言蜚语,肯定难免起疑心。就算他自己能坚持,朝堂上大臣们也不会信任廉颇。

另一方面,当时赵国的国力,也确实打不起这种消耗战。

当时的赵国,综合国力远不如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而且赵国地处几国交接处,连年征战,远不如秦国那样的地利。所以,哪怕是在国内本土作战,廉颇的大军所需的补给,对赵国依然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如果拖下去,只会最终和秦国两败俱伤。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恰巧在这个时候,赵王又有另外一个选择,一个当年被名将乐毅都认可的年轻将领。如果你是赵王,会不会选择换帅呢?

于是,赵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赵国军队的主帅。

3。长平之战是怎么打输的

客观来说,赵括刚刚接手赵军之后,其实打得相当出彩。

赵括担任主帅之后,迅速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换上了一大批主战的将领。当时秦军久攻不下,锐气已失。而赵军则是防守日久,心理上有了一定的优势。

所以,当赵括率领赵军主动出击,最开始的时候,实际上秦国是节节败退的,损失了不少人马。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国换人了。

统军的主帅,换成了著名的杀神白起。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是面对一般的将领,赵括的军事才能,其实已经足够应对了。但面对白起,他实际统兵经验不足的这个弱点,就会被迅速放大。毕竟,这是赵括之一次作为主帅,统领数十万军队。

偏偏之一次统军,就遇上了白起,这只能说赵括命不好。

在接下来的战斗里,赵括本想通过诈败将秦军引诱到包围圈,奈何老辣的白起根本就不上当。反倒是将计就计,让赵括率领全部大军,彻底走出长平防线,和秦军进行决战。

决战的时候,赵括本想让一支奇袭部队从背后偷袭秦军,然后进行夹击。却不想老辣的白起早有提防,事先解决了这支奇袭部队。然后将计就计,突然反攻赵军,一下子就把赵军给打懵了。这个时候,赵括想率领赵军退回长平,却发现退路已经被秦军给截断了。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这时的赵军,彻底陷入了秦国的包围圈里。

不过,就算是深陷绝境,赵括依然想出了对策。他的这个对策,名叫诈降,想要在投降的时候,忽然对秦军发动进攻。奈何白起根本不上当,让赵军每一百人组成一队,一队一队的来投降。如此一来,赵括的假投降,就变成了真投降,彻底没了法子。

所有计策都被破解的赵括,再也没了法子,只能率领军队突围。但是,深陷包围圈的赵军,怎么可能再突围出去。在突围的过程中,赵括也被秦军射杀,身死当场。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没了主帅的赵军,除了真正投降之外,已经别无他法。而面对数十万投降的赵军,白起一时也犯了难,因为这数十万投降的赵军,吃饭也是个大问题。而且如此多的赵军,想要反叛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最后没办法,白起只能下令,将这二十万的投降赵军,尽数坑杀。

经此一役,赵国彻底一蹶不振,再无回天之力。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客观来说,赵括的本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之所以会一败涂地,也是因为他面对白起这位高明太多的名将。如果赵括能够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上主帅的位置,多点统军的实战经验,未必会输给白起太多。而赵括最后的突围死战,也证明了他的勇气。

当然,输了就是输了。赵括的失败,也确实是因为他统兵经验不足的原因。所以,用纸上谈兵这个词来形容赵括的失败,倒也不算太过辱没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2/173748.html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用赵括而不是廉颇 真实的赵括宁没有那么简单”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这么说吧,朱元璋得天下后,34位功臣仅一位得善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28位大将军...

古代皇帝生活条件那么好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古代皇帝生活条件那么好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寿命为啥那么短,这3个重要原因很关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在古代一直都是人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但他们却不知道,真正坐上皇位的那些皇帝们过的日子,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舒适,甚至连寿命也会变得很短,我国从秦始皇起到清朝结束,一共有过408位皇...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结为儿女亲家。景云元年(710年),拜...

历史上万历做梦为何会到被老虎咬伤脚?有何含义

历史上万历做梦为何会到被老虎咬伤脚?有何含义

万历皇帝:他被称为历史上最“懒惰”的帝王,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的印象中,皇帝掌管着全国大小事务,肯定是日理万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虽然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但是真正二十八年不上早朝的皇帝还真就有一个。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多荒唐?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多荒唐?

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国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石虎,字季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第三位皇帝。石虎是一位极其残暴的皇帝,发家前,他不仅用残酷的手段,先后杀死两位妻子,即使在军队中如果遇到与他一样强健的战士,他也会以打猎戏斗为由,...

历史上李存孝的真实实力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李存孝的真实实力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李存孝,唐末猛将,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李存孝是唐末第一猛将,天生神力,原名安敬思,是晋王李克用的第十三个义子,号称“十三太保”,他是李克用十三个义子中,最出色,武艺最高的一个。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几次出战,都非常出彩,每战必胜,最出彩的几...

嫫母是什么人?为何被称为古代四大丑女之首?

嫫母是什么人?为何被称为古代四大丑女之首?

嫫母,又称丑女,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其实还有“四大丑女”,嫫母便位列其首,且是黄帝的妻子。如果说“四大美女”代表的是自然美,那么“四大丑女”代表的便是心灵美,这四位女子虽然容貌丑陋,但却均是内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