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只存在了15年?秦汉之间存在什么的差别是什么?
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只存在了15年?秦汉之间存在什么的差别是什么?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史学家和文学家们常常把秦朝和汉朝,搁在一起相提并论。汉虽然取代了秦,但基本上是秦的延续与发展。
秦朝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的15年光景,但秦朝所实行的集权中央制、等级制度以及土地所有制,都是在汉代得到巩固确立的。现在,西安骊山北麓埋葬着中国之一任皇帝嬴政,中国历史上他的名声很糟,常常是“暴君”的代名词。秦朝也跟着他受连累,被称作“暴秦”。
不可否认,嬴政有其残暴的一面,焚书坑儒就是一例。而后世历代的统治思想,恰恰就是遭他排斥的儒教思想。不过,小编觉得历史对他的评价,难免有失公允。
嬴政上台后,进行了10年的统一战争。10年间摧枯拉朽般的灭了齐、楚、燕、韩、赵、魏。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史上真正意义的贵族政权,以及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接着又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堪称千古一帝。
有的学者认为,英文china一词,就是根据“秦”之音译而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在公元一二世纪的国外文献中,就有类似对“秦”的称谓。至今在伊朗等 *** 国家中,中国的概念还是“秦”。
秦王嬴政面对这个空前一统的局面,觉得该有一个比王更为尊贵的称号,他觉得自己丰功伟绩盖过三皇五帝。于是,就给自己定名为“皇帝”。这绝不仅是更换了一个称号,从秦汉开始的历代都称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始皇嬴政建立了一系列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政治体制,并在帝国之内推行郡县制。就是皇帝之下,有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分掌中央事务。全国设立36个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郡由郡守,县有县令。
这一套政体结构,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郡县制与以往的分封制相比,更大区别是什么呢?
分封制:指诸侯和贵族都是世袭的,相对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王国。
郡县制:指帝国的大小官吏均由朝廷任命,并且等级分明,均对皇上负责。
比如:当年秦国每占领一个地方,每夺取一个国家,郡县制就随之在此地实行。实际上秦朝的体制,一个是中央的官制方面,一个是在郡县制方面,这两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是积极的影响。
但是,秦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上,是个很大的失败。这也是导致大秦帝国过早灭亡的重要因素。
西汉初年,很多思想家对其进行了反思。其中,一个最著名的学者叫贾谊,用他的话来概括:秦王朝的覆灭,就是秦始皇不明白打天下和守天下之间的区别,所谓的“攻守之势,异也”。
“汉承秦制”,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是西汉初始的60年间,分封制和郡县制并用。因为,楚汉之争时,刘邦为诱使文臣武将为他效力,就分封韩信、英布等7位异姓王。
然而,刘邦称帝不久,7位异姓王先后被杀的杀,废的废。于是,他又分封自己的子弟,用9个同姓王,代替异姓王。不料,自家人也不可靠。
汉景帝时期,以吴王刘濞为主的7国举兵叛乱,朝廷借平定刘濞叛乱的余威,削除了各王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代,再进一步削弱地方各势力,这才基本上解决了汉初分封制的隐患。
春秋战国时代,更具影响力的法家和儒家,分别成为秦汉时期的治国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提出了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法制思想,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更高原则是法制,论功行赏、论过罚罪、严刑峻法,建立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势。
始皇嬴政诞生在列国纷争的时代,适逢乱世。夺取天下后,他需要用法治和强权来统一意志吞并六国。所以,法家思想成了他的治国之本。
到了西汉初年,经济衰败,刘邦汲取了秦朝覆灭的教训,主张“与民休息,反秦之弊”,实行了一条“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这条休养生息的方针,使得西汉富足强盛起来。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共在位53年之久。占整个西汉王朝约四分之一的时间。他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
以儒教独尊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重要治国之策,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教,提出“君权神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认为这种上下尊卑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样就把皇帝视为天子,把封建社会秩序神圣化了。新儒教学派被汉武帝推崇,并且,成为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思想。
但是,法家思想在汉代之后,它作为一种思想流派逐步消失了。在西汉前期还曾存在过,之后就消失了。其实,它被融入了儒教之中,它补充了儒教的不足。
在法家的眼中,儒教是只尚空谈,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多问题。法家是最注重实际效益的,它所谓的政治权术、政治谋略上,它确实有它自己独到的地方。
当初汉代末期,法家始终作为儒教一个补充。有学者说:“外儒内法”,表面上是儒教,骨子里是法家,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也有人说:“儒道互补”,这个说法也具一定道理。因为,道家虽然谈的是清静无为,但它实际上谈的也是政治范畴,它只不过是用一种表面上的出世态度,来看待这样一种如何去搞政治。
说到底,汉朝所采纳的也不是单一的儒教思想。汉宣帝说得很明白“汉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其中,“霸”指的是法家的办法,用强权和权术进行统治。“王”指的是儒教的办法,从思想观念上进行统治。
所以,在西汉时代形成了儒法相济、恩威并用的政治手段,这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完成了思想领域的变革后,汉武帝以非凡的胆识,变汉初的“无为而治”为“有为而治”,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改革。
秦汉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由于,封建体制的发展,使得中原大地语言相同、风俗相近,人们的民族意识,也在不断地增长。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个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诞生了,这个民族就以当时的朝代为名,叫“汉族”。当然,除了汉族以外,当时中国境内还有北方的匈奴族,南方的越族和西域的各族。
不过,各民族之间既有友好的密切交往,又有频繁的战争场面。这些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构成了秦汉时期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逐渐强大,屡犯汉朝疆界。汉武帝继位之后,调兵遣将转入战略反攻,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先后三次大规模战役,追击匈奴1000多公里。
此后,汉王朝完全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地位,洗刷了汉初对匈奴屈膝妥协的耻辱。这对于日后汉王朝的巩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当然,汉族和匈奴之间除了打打杀杀,也有友好交往的记载。比如:匈奴单于呼韩邪入汉求亲,王昭君远嫁匈奴,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今天的内蒙古西部,还有多处“昭君墓”。虽然,难辨真伪,但它们代表了各民族友好相处的共同心愿。
秦汉时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至中亚,统称为西域。当年汉武帝命张骞出访西域,初衷是去游说西域的大月氏族,联盟南北夹击匈奴。张骞一行先后两次历尽艰险,到达了今天的阿富汗、伊朗、印度、乌兹别克、伊拉克等地。
虽然,联盟抗胡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种豆得瓜,它却沟通了汉族和西域各族的交往,开拓了横贯中国、中亚、西亚的通道“丝绸之路”。
西汉王朝还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实行统一管辖。从此,新疆各族就成了中国大家族的一员。通过这条路,以丝绸为主的许多中国商品,由汉西传给西域商人,而使者带来了琉璃、毡毯、葡萄、石榴、佛教也由此传入中国。
秦汉时代相对统一稳定,科学、文化、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纸的创造是中国对世界进步的伟大贡献。蔡伦研制造纸 *** ,生产出非常实用的生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不仅如此,秦汉在冶炼、纺织、医学、天文诸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汉武帝时代的太史公司马迁,编写中国之一部通史《史记》。它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样出色。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杰出人物常常起到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秦皇汉武,就是这样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毕竟在他们统治之下,创建了亘古未有的封建大帝。
在秦汉统治的400多年间,国土空前辽阔、人口空前众多、国力空前强盛。书写着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之一个灿烂辉煌的封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