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人在西汉受尽压制,到了东汉却立马翻身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24)9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彼时的人们,把农业称为“本业”,把商业称为“末业”,他们提倡“重本抑末”,也就是所谓的重农抑商。

许多人因此以为,我国历代的封建 *** 都是一成不变的施行“重农抑商”政策的。

其实不然,有一个朝代,不仅不对商人加以限制,反而还任其自然发展,甚至当时整个社会都对“商业”趋之若鹜,这个朝代就是东汉。

在东汉以前的西汉时期,是国家重点打击商人的高峰期。特别是汉武帝时,对商人的抑制可谓是达到了顶点。此时的朝廷实行盐铁酒专卖,令当时无数的大商人退出商业;实行均输、平准法,打击商人赚取各地的差价,还有算缗、告缗加重商人负担,以及收回铸币权,令商人的情况雪上加霜。

为什么西汉时期受到严重抑制的商人,到了东汉时期就变了个样了呢?我们具体来谈一谈。

东汉时期的商业

东汉时期的商业的情况如何?据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东汉简牍可以确定,东汉时期,地方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十分繁杂,商品之间的交换也异常活跃。

活跃到哪个程度呢?我们以洛阳为例,王符在其所著的《潜夫论·浮侈》中说:

「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今察洛阳,浮末者什于农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

上文说过,“末业”就是指商业,那么末者即是指商人。也就是说,商业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很多人为此舍弃了农业。特别是在洛阳,商人的数量竟比农夫的数量多十倍!

或许洛阳的情况与其他地方有所差别,但洛阳是东汉的首都,想必亦是各地风俗的“领军者”,其他地区之情况大概也是向着洛阳的这种趋势发展。故而王符才会说“类皆如此”。

东汉时期人们对于商人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潜夫论·务本》中说:

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

从这段记载我们就可以得知,此时的人们不再像从前一样,只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东汉时期的人们认为,各行各业都有存在的必要,每个行业中都有本有末。比如商业中就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

貌似此时的思想,对商人的看法不再像以往那般偏激了。(这大概是商业兴起而造成的)

商人在西汉受尽压制,到了东汉却立马翻身

为什么东汉的商业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许多人认为,是因为东汉这个政权本就是在商人地主的支持所建立的,故而东汉的政策才会对商人显得格外的宽容。(西汉末年的商人逐渐兼地主、政客多种角色于一身)。

就拿光武帝刘秀来说,也是当时的商人之一。据《后汉书》记载,地皇三年,南阳发生了饥荒,许多百姓都没有了粮食,但刘秀却还能够跑到宛城去卖粮食。

还有养育刘秀的叔父刘敞,其没有收回来的田租就有“二万六千斛”;刘秀的姐夫邓晨、妹夫李通、舅舅樊宏等等都是当地的大商人、大地主;跟随刘秀打天下的将领们也大多是各地的名门望族。

正是因为创建东汉政权的骨干是大商人,所以后世的学者认为,东汉政权对商业才会持放任发展的态度,但笔者认为这只是直接原因。

东汉商业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在西汉武帝之后,商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商人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就是因为这一种变化,商人们的势力增大,对政治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故而这些商人才会有能力支持东汉政权建立。

西汉时期商业的变化,为东汉的商业政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上文说过,汉武帝时期抑制商人的政策达到了顶峰。可我们都知道,盛极必衰。以汉武帝时期为分割点,自汉武帝之后,朝廷对于商人的抑制又较以往变得宽松起来了。

(西汉时期“抑制商人”的国策是固定不变的,只是不同的时期政策松紧不同罢了)

我们单拿盐铁酒专卖来说,武帝时期收回商人贩卖盐铁酒的权力后,至汉元帝时却又罢免了盐铁官,取消了盐铁专卖。虽然此后有所恢复,但终究不如从前了。

当一种社会现象逐渐走向极端后,其结果必将趋向崩溃,随后重新诞生出一种另一种平衡的社会现象。汉武帝后,商人势力的萌芽逐渐出现在了地主阶级。

比如霍光的儿子霍禹,他开始从事屠宰业和买酒;再到后来“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汉成帝时的丞相张禹,更是集大地主、大商人、政治家于一身。

这些迹象都表面,汉武帝后,商人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因为朝廷政策的缘故,巨大的压力使得民间的商业活动近乎绝迹,只剩下了官方运营的商品。但人们对于商业获得的兴趣与需求是不会随着政策的紧缩而减小的,为了满足这一类需求,于是在官僚中便有一部分人抵挡不住诱惑,开始向着商人的模式而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讲,商人阶级在政治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是东汉商业政策放宽的重要因素。

自秦朝建立以后,就确定了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土地制度。西汉前期的地主阶级,是受赏赐的带有身份性质的地主。这一类人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政治大腕。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确定了抑制商人的国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可后来随着商人的势力增大,他们对政治话语权的需求也愈演愈烈。所笔者认为,商人阶级的萌芽在武帝后出现于官僚集团之中,这是商人阶级内部需求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一种大势。

商人在西汉受尽压制,到了东汉却立马翻身

综合上述,在笔者看来汉武帝以后商人阶级的转变有两种原因:

汉代人民对商业的兴起与需求

商人阶级内部希望拥有更大的权力

两种原因造成了商人的身份向着地主、政治家转变。这种转变是怎么实现的呢?是日益严重的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造成了商人身份的变化。

土地商品化也就是土地买卖,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各地豪强地主大肆的兼并自耕农土地。比如上文说过的宰相张禹,他在富贵后就“买田至四百顷”。

这一种兼并土地的趋势令无数的自耕农破产,他们不得不依附于各地的豪强地主。因而兼有地主身份的商人们,势力也愈加的强大。这就导致了东汉政权在商人们的支持下建立,并诞生出了东汉时特有的田庄经济。

(注:田庄经济是一种集耕林渔牧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每个豪强地主都有自己庞大的田庄,他们下面有众多依附于其的农民们集体劳动,田庄俨然就是一个“小国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5107.html

“商人在西汉受尽压制,到了东汉却立马翻身” 的相关文章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

诸葛亮是因为魏延的干扰才续命失败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是因为魏延的干扰才续命失败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诸葛亮的七星灯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魏延干挠,真的可以续命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评价忠武侯诸葛亮的一句话。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角色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这本书写尽了三国时期的风云之事,并且道尽了很多大浪淘沙出来...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有句话叫:猛将常在阵上死,善泳终会江中亡。元末明初,猛将如云,诸如花云、丁普郎、徐达、朱文正等辈,个个都武艺超群,武勇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惜的是,这些“战神”级的人物,有的英勇就义,有的被开国皇帝诛杀,得到善终者寥寥无几。...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还不知道:朱元璋那么不放心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他?而不是传给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后,每天都是忐忑不安的,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决定!他害怕这个孙子压不住朝堂上的大臣,也害怕他治理不好天下。想帮他铲除所有潜在的威胁,于是才有了蓝玉案这...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诚如上面的诗歌描述的那样,她们中有的是巾帼英雄,忠孝节...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军队。次年,朱桓逝世,朱异袭...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