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男人爱戴花是怎么回事?男子簪花是怎么来的?
水浒里的男人爱戴花是怎么回事?男子簪花是怎么来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水浒里,人物出场时,作者常会花一番笔墨,描写其穿着打扮。这样写,不但能让读者记住人物,更能从细节处表现这个人的社会地位,甚至是性格为人。比如林冲,前期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却落草为寇,地位不同,穿着明显不一样。林冲与鲁智深之一次见面时,是“青巾绿袍,手摇折扇”,后者却身穿直裰,抡着禅杖,两人性格之不同,早已跃然于纸上。
如果稍微留心,读者就会发现,水浒中的男人,喜欢在头上插花。
小喽罗头巾边乱插着野花。前面摆着四五对红纱灯笼,照着马上那个大王……鬓傍边插一枝罗帛象生花,上穿一领围虎体挽绒金绣绿。
小霸王周通的鬓边插着“象生花”,小喽啰头上也插着野花。
关于男人头上插花,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提及。阮小五是“鬓边插朵石榴花”;杨雄是“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小旋风柴进,“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至于刽子手蔡庆,因为生来就爱在头上戴花,所以绰号就是“一枝花”。
明明就是大老爷们,为什么他们要在头上插花呢?是因为爱美,还是有其他原因?这些花有没有讲究?
男子簪花的由来
插花于头上,这叫“簪花”。文献中,簪花有三种意思,一是把花插在瓶中或者门窗等地;二是头上戴花,可以直接插在头发上,也可以插于帽冠上;三是指明清时期的一种书体。我们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
头上簪花,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四川曾出土汉代女子陶俑,陶俑头上就戴着四朵花;四川博物院藏有东汉女子执镜俑,这名女子手持圆镜,头上帽有两朵花。
直到宋元明清,女子依然会簪花于发髻或者帽冠上。这一点,在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代杂剧《打花鼓》等图中,再清晰不过。明代《北京岁华记》中说过,当时北京人在元旦时常簪花;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也说,当时的习俗,妇女常要簪花。
但是男子何时开始簪花呢?
唐代之前,女子在重阳节还会在头上插茱萸,后来男人也效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明唐朝重阳节时,有男子头上插茱萸的习俗。唐代《辇下岁时》记载,九月九日,皇宫里的人都争相在头上插菊花,而民间更多。
为何要在重阳节时,头插茱萸或者菊花呢?原来,古人认为,茱萸气息浓烈,佩戴后能辟恶气,能抵御寒冷;而戴菊花则意味着延年益寿,因为菊花也叫“延寿翁”。
唐代时,除了重阳节,在其他活动中,人们也会戴花。
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间地。故学士苏颋《应制》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开元天宝遗事》
苏颋因为写了一首好诗,唐玄宗就亲自把御花插到他的帽子上,当时人都以他为荣。由此可见,即便不是重阳节,唐代男子也已经开始簪花。
唐中宗李显曾于立春日,赏近臣彩花各一枝,令他们佩戴。当时,武则天的孙子武平一作诗更好,李显又多赏赐他一枝花。武平一就把两枝花左右交插,戴于头上。崔日用因酒醉加上嫉妒,还过来抢武平一的花。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为皇帝与百官的“带头作用”,加上戴花兼有装饰美,所以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男子簪花的习俗,由此兴盛并传承下来。
宋代男子簪花情况
宋代沿袭唐代的风俗,皇帝常在宫廷戴花、赐花于部下。
宋太宗曾经在宫廷之中举办花宴,君臣都簪花;宋真宗也爱簪花,他还亲自给晁迥、钱惟演簪花,观者无不以这二人为荣。真宗封禅泰山前,与陈尧叟等人头上都簪牡丹花。后来,他又让陈尧叟摘了头上的花,把自己头上的花簪于陈尧叟头上。寇准侍宴时,真宗更是把千叶牡丹花簪于寇准头上。簪花后,真宗还很雷人地说了一句“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其实,那时候的寇准都快50岁了。
宋徽宗也特别爱戴花。他与花算得上是不离不弃。每次出游及回宫,宋徽宗不但自己乘马簪花,还会赐大臣、卫队士兵每人一朵翠叶金华,算是出入大内的通行证。
婚礼上,新郎官簪花的习俗,也是北宋时的习俗。
世俗新婿盛戴花胜,拥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礼。必不得已,且随俗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可也。——司马光《书仪三·婚仪上》
意思是说,当时男子结婚,头上要戴女子花冠,这实在不像个爷们。可是,不戴花也不好看,所以他们就只好在头上插一两朵花了。
直到明朝,这种习俗还有。《金瓶梅》中,陈经济迎娶葛翠屏时,头上就“簪着两支金花”。其实到今天也有,只不过新郎不是簪花于头,而是佩花于胸前了。
除了皇帝、大臣爱戴花,民间也爱戴花。
于花盛处做园圃,四方伎艺举集,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邵氏闻见录》
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的记载,充分说明,当时不管是富贵之人,还是贫穷之人,大家都会戴花。由此可见,簪花习俗在宋朝是多么流行。事实上,男子簪花最盛行的时代,正是宋朝。明清虽然也有,但远不如宋朝流行。
从宋代的石刻、壁画、绘画中,更能反映当时簪花习俗。绘画如苏汉臣的《货郎图》、李唐的《春社醉归图》;石刻如北宋挟茵褥男侍石刻;壁画如辽金时代的张匡正墓壁画等,都能看到男子簪花。
如果赦免或处死犯人,狱卒也要簪花,这是为了向犯人宣示“天恩”“天意”。
总之,上至皇帝官员,下至百姓艺人,人人都可以戴花。水浒中,周通娶刘太公女儿时,鬓边戴花,小喽啰也头插鲜花;杨雄和蔡庆作为刽子手,头上戴花;燕青、阮小七等人爱在头上戴花,这些都符合北宋的社会习俗,并非他们臭美,更不是作者胡编乱造。
簪花有哪些讲究
既然男人爱在头上戴花,是不是意味着,什么花都可以戴,戴多少都可以?
事实上,因为宋代男人都爱簪花,所以从北宋开始,簪花就有了规定。所簪之花,无论是数量、颜色还是种类,都有讲究。
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宋史》
显然,罗花等级更高,栾枝花次之,而绢花等级更低。所谓绢花,其实就是绢制的花,属于假花了。
在《梦梁录》中,吴自牧对当时官员所簪之花的种类和数量,记载得更清楚。比如,更高级的宰臣枢密使,赐花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再往下则分别是十四朵、八朵;十二朵、六朵……至于侍从,则只有两朵花。再往下如训武郎、教乐所伶工、诸司人员则是花冠了。
因为花有时令限制,加上戴花者多,所以宋代男人所簪之花分两种,一种是生花,也就是鲜花;另一种是像(象)生花,也就是假花,用各色材料制成。
当时男人所簪之花,首选时令鲜花,比如菊花、牡丹、芍药、蔷薇、水仙、香兰、梅花、紫薇花等,至少有三十余种。除此之外,便是罗帛花、绢帛花甚至纸花等。
对了,当时妇女为了冬天也能头插鲜花,还会在春天时,把酴醾(拼音:tú mí)放在书中,做成标本,到了冬天,再取出来插在头上。这种花叫“花腊”,意思是寒冬腊月所簪之花。
关于簪花,央视水浒中,因为许多人物和情节,所以好汉们簪花表现很少。新水浒中则表现很多,像阮小七、西门庆、蔡庆等人都曾簪花,武大郎迎娶潘金莲时也头戴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