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府巡按是个什么官职?八府巡按真实存在吗?
“八府巡按”是个什么官职?“八府巡按”真实存在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很多古装影视剧里面,有不少人仗着自己的身份、官职比别人高,就对别人颐指气使,十分嚣张,让主人公无可奈何,或者主人公有一些特权,就能够对一些犯罪的高官进行判决了。很多人看过的《九品芝麻官》里面,包龙星是一个非常嚣张的角色,因为他是八府巡按,但是不知道这个官职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呢?真有剧中说的那么厉害吗?八府巡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
八府巡按是指明、清时官职,民间俗称,正式官衔应该是监察御史,分巡各省称巡按御史,戏剧、小说等引用改成八府巡按,职权极大。
其实八府巡按只是戏曲上的官职,在明朝都察院下倒是有十三省巡按一职全称为巡按御史,正七品,《明史》记载:“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据《清史稿》记载,清初沿明制,设都察院,下有十五道监察御史。顺治初,又有巡按御史,每省各一人,顺治以后逐渐废除,改为十三科道,而每省中设分巡道一职,即俗称道台,正四品,位知府上,和明朝的巡按有多少相同,但职权大多了。
现在的荧屏上,各式各样的清宫大戏不断上演,清朝这段历史也被改编得乱七八糟,甚至已经看不出历史原来的模样。这些影视剧中,常常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官职会出来“露个脸”,它就是“八府巡按”,只要他一出场,必定贪官得惩、恶人当诛。
荧屏上最有名的“八府巡按”,当属《九品芝麻官》里的包龙星了,他威风凛凛、不惧奸邪、为民除害。那历史上真正的“八府巡按”,真的如此英明神武“高大上”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严格意义上来说,翻遍上下数千年封建时代,并没有“八府巡按”这一官职!而最接近这一官职的是“监察御史”,分巡各省的则称“巡按御史”。《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到了宋朝,十五人减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也不算高官。
到了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官,所属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各冠以地方名称,各道人数不等,总数一百一十人,均为正七品官。清军入关,沿袭明制,到乾隆帝时期,“巡按御史”提高为从五品官。不过总的来看,“巡按御史”级别都不高,但是百官对他们都很忌惮,因为他们“官小权大”!
“巡按御史”直接归皇帝管辖,是朝廷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掌管监察职权,可以“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审核刑名,纠察典礼”,从封疆大吏到地方小官,都在其监察之列。他们是天子耳目,代表朝廷权威,“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可“小事立断,大事奏裁”,不过像荧屏上“先斩后奏”之类的权力是没有的。
从职能上看,大约相当于如今的ZY巡视组员。谁敢惹?
有意思的是,清朝的“巡按御史”,多数以 *** 担任,而巡视对象则是在各个地方做官的满蒙贵族。从当时情况来看, *** 官员有更丰富的处理政务经验,对官场也更为熟稔。满清地方高级官员中,大多由满人官员担任。任用 *** 官员,可以防止“巡按御史”跟地方官员串通一气,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巡按御史”因其职能,其实是一个既风光又危险的职位。风光之时,无论是官职比他们更低的县令、还是更高的封疆大吏,见到他们都是客客气气,尽力巴结,因为他们都想通过“巡按御史”给皇帝说几句好话。当得知“巡按御史”驾临之时,大小官员都会前去迎接,场面之壮观,让朝中文官个个心生向往。
而风光背后,就是巨大的危险。“巡按御史”必须对所见所闻据实上奏,因此很容易结下仇家,容易被报复。此外朝廷对“巡按御史”要求极其严格,如有违法,罪加三等!【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要知道封建社会体系,根本不可能遍地是清官,“巡按御史”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荧屏上正义的“八府巡按”们,自然是不存在的,他们是百姓对官吏们公正廉明的一种渴望,因而塑造出来的人物、官职,是百姓希望吏治清明的一种表现。但是,越想得到的便越没有,在那样的封建制度下,即便有严格的巡查制度,又能有多少父母官来为民做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