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说的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世是谁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秦始皇说的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世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朝。秦朝的建立,背后离不开秦国历代先祖的励精图治。所以在《过秦论》中,贾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那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呢?
既然说嬴政是继承六世的余烈,那么这六世自然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国君,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这六人对秦国的发展并非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正是他们一代代积累,才成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我们先看看秦孝公,可能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但他在位期间提拔的改革家商鞅就称得上妇孺皆知了。秦献公四年(前381),秦孝公嬴渠梁出生,秦献公去世后,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君主秦孝公继位,成为了秦国国君。
据《史记》记载: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继位之初,秦国内忧外患就不断,秦献公虽然想要改变现状,但有心无力。秦孝公继位后,各种矛盾和隐患进一步加深,于是孝公锐意进取。
当时的秦国,内部有人民热爱私斗,却不在对外战争中尽力;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无心耕作等问题;外部则有诸侯们自诩中原国家,瞧不起来自偏远西部的秦国的问题。为表示对弱小秦国的轻视,他们甚至在会盟时不邀请秦国参加,俨然将之孤立。
秦孝公深知变法需要人才,便颁布了《求贤令》,重金网罗天下贤士。商鞅便是响应秦孝公的《求贤令》而来到秦国。秦孝公力排众议,大力支持商鞅的变法,从而大大改善了秦国积贫积弱的颓靡姿态。商鞅的变法涉及范围极广,其影响也非常巨大。
比如,商鞅采用军功爵制,规定立功者受赏,大大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秦军战斗力。他还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从而 *** 了农民耕作的积极性。此外,商鞅严明法令、提倡法治的政策也使得百姓遵纪守法,秦国更加井然有序。
在商鞅的帮助下,秦孝公得以派遣战斗力强悍的秦军收复了曾经秦国被夺走的土地,恢复了秦穆公时期的领土,也完成了祖祖辈辈未竟的梦想。可惜的是,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励精图治的秦孝公病重去世,其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
年仅十九岁的秦惠文王继位后不久,便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将商鞅处死,但商鞅去世后,他并没有废除其变法,而是依旧依照法令治理国家。秦惠王十三年(前325),嬴驷正式称王,这反映了秦国随着实力提升,其地位也在各国中不落下风。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纵横家张仪,从战略角度对东方六国进行削弱。此外,他南征北战,击败过魏、楚,灭亡了蜀国,并攻取了出产良马的义渠国。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四十六岁的嬴驷逝世,其子嬴荡继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秦武王。
秦武王对秦国的贡献没有自己的父亲及祖父高,原因在于他并不喜爱治理国家,只醉心于追求力量。他先是驱逐了张仪,又出兵攻打韩国。不过,他在位仅四年,便因为与大力士比赛举鼎时膝盖骨断裂,不久去世。
因为秦武王年仅二十三岁便意外逝世,还来不及留下儿子,众臣便拥立他的弟弟嬴稷继位,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时,文臣范雎、武将白起共同辅佐,并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后来,昭襄王更是直接进入洛邑,灭亡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
这一举动换来了其它诸国的联合 *** ,再加上连年征战对秦军消耗巨大,昭襄王所创造的大好局面被迫失去。昭襄王的统治长达五十六年,他去世后,其子嬴柱继位,是为秦孝文王。但嬴柱继位仅仅三天后便去世,王位由其子子楚获得,即秦庄襄王。
子楚继位后,先是彻底铲除了东周政权,又继续积极地对外扩张。在位三年后,庄襄王也去世,其子嬴政继位,开启了崭新的时代。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指的便是嬴政继承这六位国君留下的基业,从而建立了流传千古的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