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打仗双方武将都会单挑 为什么到明清就没有这个规矩了呢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3-06)410

还不知道:为什么古代打仗单挑到了明清就没有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年头打仗,简直是“礼崩乐坏”,太不讲规矩了,还单挑,都是群殴。群殴吧,还互相看不到对方人,后面放炮的放炮,前面打枪的打枪,敌人死没死,谁知道。

特别是那个什么阿国,直接嗖嗖嗖,放一顿炮仗,对方老窝就被端了。被揍的一方还说,我去,你怎么能这样,你过来,我们面对面单挑。然后,嗖嗖嗖,又被一顿狂揍,然后那个什么队就全军覆没了。

两相一比较,还是我们春秋时期打仗比较讲究,来看看我们的单挑发展史。

春秋时期打仗,特讲究礼仪,要先宣战,说出打架的理由,然后才能约架。如果理由不成立,那就打不起来了。

嘴炮单挑

齐桓公和管仲纠集了七国联军,灭了蔡国,攻入楚国。楚国就派使者屈完去单挑管仲。

屈完说,齐楚两国距离这么远,你跑过来干嘛。

管仲一听,楚国不尊周天子,常年不进贡,而且周昭王还在楚地溺死了,这才来讨个说法。

屈完听了,哦,上贡是我们疏忽了,以后会按时的,但周昭王是自己淹死的,和我们楚国没关系。

嘴炮打完,双方一看,咦,对方兵都挺多,算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双方各自罢兵。

捉对厮杀

如果被攻打一方嘴炮没打赢,理由成立,那就要进入下一个步骤。

举办宴会,互派使者,商量好时间、地点,画出一个地方,名曰“疆场”,双方派军队前往对决。

那时候都是战车互殴,而且双方派出的战车数量必须相同,还必须都要摆好阵势,才能开打。被嘲笑了两千多年的宋襄公,打仗时就非常讲究这个“礼仪”。

摆阵完毕,双方派出相同数量的作战战车,跑到战场中央捉对厮杀,只能一对一的单挑,不能多打一,否则就是“无礼”,会被鄙视,并被其他所有诸侯国讨伐的。而那些不参战的人只能看着,不能上去助战。

一对战车之间的一个交错,就是一个回合,每对战车各打各的,互不干扰。

古代打仗双方武将都会单挑 为什么到明清就没有这个规矩了呢

这种单挑,规矩还很多。

有人受伤,那就战斗结束,必须让伤员回去疗伤。如果抓到了白头发的,必须放回去让他养老。如果对方战败,只要跑出去50步远,就不能再追击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很有道理的。跑五十步已经安全了,还跑一百步干嘛,所以,跑一百步的活该被嘲笑。

史料记载晋楚交战,晋国战车打不过了转身逃跑,楚国战车追赶,晋国战车坏了。晋人下车,半天没修好。楚人一看,下车过来问,你的车咋了。一看坏了,上去帮忙把车给修好了。双方上车,晋国战车继续逃,楚国战车继续追。还没跑两步,晋国战车又坏了。楚人上去再次修好,哥们,下次换辆好点的车来呀。说完一个继续跑,一个继续追。嘿嘿,五十步到了,不送了,你们慢走。晋国战士也停在原地说,还是你们修车有经验,谢谢呀,兄弟。

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多么和谐呀。

国君捣乱

春秋时期作战,还有一个规矩,不准打国君,双方将领看到任一方国君,都必须下车行礼。

晋楚鄢陵之战时,楚王就在疆场中遛马车。晋国将领郤至追打对手,三次遇到楚王,每次都下车脱帽行礼。楚王高兴了,这个将领懂礼貌,赏,于是赐了一张弓给郤至。郤至当然不敢收了,行了三个拜礼离开楚王,继续战斗去了。

多好,这仗打的彬彬有礼。什么“擒贼擒王”,太不懂规矩了,想出这个兵法的人心眼太坏了,蛮夷,不可理喻。

春秋君子战后没落的单挑

到了春秋末期,之前的作战规矩已经渐渐无效了,这时候更多讲究的是步兵、骑兵大规模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谋略战法了。这时作战,将帅可能都不会出现在短兵相接的战场,而是待在大营中,运筹帷幄。

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赵括根本就不知道白起在秦军之中,单挑不起来。大兵团互殴,主帅是要被保护的,不保护主帅,后果很严重。

赵括战死,40万赵军群龙无首,只能投降。所以,兵力占优势的时候干嘛去单挑呀?主将的生死,会影响全军士气,战术,战略,单挑风险太大,很少出现。

如果单挑真的有用,那就不用发展内政,储备粮草,招募大军了。此时,灭掉秦朝,一统华夏,仅凭项羽一个人足矣。什么以少胜多,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备则分之,这是吃饱了没事做,撑着了吧。

实际上恰恰相反,从战国起,实际作战更讲究谋略,单挑更多是出现在明清小说中,用来迎合大多数人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之情。

三国时期,关羽斩颜良,并不是单挑,而是乱军之中,关羽突袭颜良,才得手的。如果这放在春秋时期,关羽可以被拖出去祭天了,分明是不守战场规矩么。

不过呢,历史上单挑虽然比较少见,但还是有的,通常发生在双方兵力不多,或者都不太愿意继续大兵团作战的时候,特别是军力弱的一方会主动提出单挑。

三国时,吕布单挑过郭汜,孙策单挑过太史慈。唐代李世民也曾单挑突厥可汗,吓退了对方。单挑将领更多出自南北朝和五代时期,比如有名的独孤信、史万岁、夏鲁奇等人。翻遍整个《二十五史》,有记载的单挑记录是凤毛麟角。

明清时期火器出现单挑意义不大了

宋末已经开始出现火器了,明朝时期,火器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一名士兵,拿着一柄鸟铳,把一名久经战阵的将军打下马来,并不难。

特别是到了现代,别说一个吕布、关羽了,拿把枪,来十个吕布、关羽又如何,十余岁的娃娃也能干翻他们。考虑一下还是给他们提高一下待遇吧,用火箭筒轰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3/176852.html

“古代打仗双方武将都会单挑 为什么到明清就没有这个规矩了呢”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曹操杀华佗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杀华佗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操有偏头痛。这个偏头痛,只有华佗的治疗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要是把华佗杀了,曹操的病就无药可救了。无药可救,他在世上的日子也不多了。这个道理,相信曹操比谁都明白。然而,那么明白道理的曹操,竟然把华佗杀了。...

袁滋: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书迹传世极少

袁滋: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书迹传世极少

袁滋(749年-818年),字德深,蔡州郎山人,郡望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唐朝官员,书法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唐容管经略使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郞,官终湖南观察使。工书法,《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书迹传世极少。曾奉命出使南诏,在...

马希范:南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在土家族民间具有极高的声望

马希范:南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在土家族民间具有极高的声望

马希范(899年-947年5月30日),字宝规,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南楚第三位国君,在位16年(932-947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在位前期,与土家族首领彭士愁,歃血为盟...

忽必烈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为何不喜欢忽必烈

忽必烈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为何不喜欢忽必烈

对忽必烈和蒙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什么蒙古人讨厌他?汉人却喜欢他呢?序言忽必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是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也是元朝开国皇帝。因为蒙古帝国和元朝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领土面积数一数二的超级帝国,所以忽必烈在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具有十分...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401年),字桥孙,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于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袁崧乃文其辞名,婉其节拍,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掉泪。每次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人谓之“崧道上行殡”...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曹魏宗室文学家,在世子之争中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与喜爱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结为儿女亲家。景云元年(710年),拜...

古代公主远嫁蒙古之后 她们为何很少有孩子

古代公主远嫁蒙古之后 她们为何很少有孩子

还不了解:古代公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公主嫁到蒙古后,为何很多公主都没有孩子?尽管在古代社会中,皇宫贵族有着较高的地位,他们所能享受到的生活质量也让许多平民百姓望尘莫及,但在一些特殊时代背景下,皇宫贵族们的生活却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般一帆风顺。众所周知,古代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