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郑和下西洋,却不知道他还下过东洋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元末明初之时,日本正处于一个政局动荡,诸侯之间相互攻伐的时代。
发生了战争,就要有输赢,于是,那些被打败的诸侯为了恢复实力,就让人到中国东南沿海附近抢劫物资,当起了海盗。明太祖平定天下后,派人到日本出使,希望他们能管管,恢复两国关系,但是,日本当时正处于南北混战之时,天皇根本管不到这件事,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实行海禁,不许中国人随意出海,也断绝了与日本的往来。
之后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上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之后,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之后,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把自己侄子赶跑了之后,希望四海升平,八方来朝,就开放了海禁。但是,开放之后,倭寇又闻风而来,而且,那些倭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看到 *** 出兵剿灭,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等风头一过,继续兴风作浪。到了后期,倭寇实力越来越强,有时候,居然敢和官兵对战。永乐二年四月,倭寇仅仅用十几只船,就在东南沿海如入无人之境,百姓苦不堪言。
更让明成祖头疼的是,日本国内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这些倭寇基本都是战败的人,日本 *** 没法管也没心情管,他们不敢回国,只能不停的骚扰明朝沿海地区获得生活物资。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思来想去,朱棣决定派人联系日本 *** ,用外交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明成祖命郑和前往日本进行交涉,郑和下东洋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一四零四年,郑和奉命前往日本。
说道郑和,大家只知道他七下西洋的故事,却不知道他的来历。郑和原来姓马,在明朝平定云南时被蓝玉俘虏,然后成了太监。随后蓝玉去守北平,郑和也跟着去,并被调到了燕王府中。朱棣看他有胆识,就把他收到身边。在跟随朱棣的日子里,郑和屡建奇功,成为朱棣的得力助手,朱棣就赐他姓郑。
当时,东渡日本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郑和为了报答朱棣的知遇之恩,还是接受任务,准备出海。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宣传国威,加强贸易之类的。
那么,郑和下东洋的目地是什么呢?
这里,笔者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郑和下东洋一事,经过海内外学者研究,不论是《明史》成书的清人著作,或者是其他明人的有关记载,还有日本史书的记载,都证明了永东二年,郑和确实出使过日本。并且,据《明史》记载,郑和这次出使日本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传达朱棣的旨意,让日本自己剿灭海盗,用他们的法律惩治那些到东南沿海作乱的浪人;
另一个目的是开放海关,允许和日本贸易。
这个时候的日本,怀义亲王已经死了,足利义满统一了日本。足利义满堪称室町时代的开创者,他十岁就继任了室町幕府的大将军之位,才能卓越,有领导者的风范。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足利义满结束了日本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南北统一。之后,他就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他的儿子,自己则出家当了和尚了,但是,室町幕府的实权仍然在他手上。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有几个人真的能放弃权利呢?足利义满除了武功卓越外,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做出来重大贡献。他心里清楚,日本是一个小国,单纯发展国内的经济是无法真的让日本经济繁荣。就在此时,明成祖派郑和带着大量宝物来了。足利义满决定抓住机会和明朝开展贸易,立马杀了20多个海盗,献上首级,并向明朝称臣,递送国书,答应会整治海盗问题。
郑和觉得,这次远航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决定回国。回国后,郑和把首级和文书献给朱棣,朱棣大喜。下令允许日本使团到江浙一带贸易,并赐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瓷器,茶叶等等。这一举动,虽然在当时缓和了中日关系,一定程度上让东南沿海的海盗减少,但这一温和期并没有持续太久。足利义满一死,他的儿子就改变策略,不再和明朝交易,当然也不再搜捕海盗。
那些流浪的日本武士、浪人见自家 *** 又不管这事儿了,便死灰复燃,再次骚扰明朝边境。
但是,不管后来怎样,郑和下东洋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他不单单是一位航海家,还是一个外教家。自古以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倭寇都是由一些犯罪或战败的武士组成的,而且,擅长海战,所以,战斗力不容小觑。元世祖也曾经因为一些事,派人带领十万人攻打日本,这个在大陆上横行一时的军队,最后,只回来了不到三万人,死伤之惨烈令人唏嘘不已。
反观郑和,不过带着区区两万人左右,运用出色的外交技巧使得日本重新称臣。并且,根据《客越志》记载,郑和当年扬帆东渡日本的出发点应当是浙江宁波附近的“桃花渡”。前些年还在那里发掘出了刻有“郑和”字样的大铁锚,随后陆续发现的史书也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