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晚明的奢靡之风是万历帝带动的吗?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20)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万历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这位皇帝可以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皇帝,当然他的知名度在于好评如潮,而在于以偷懒出名,一口气怠政了差不多三十年之久,在历史可谓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万历帝死于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1620年,死后24年,在1644年明朝便亡国。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明实亡于万历,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

不得不说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宋安之来具体分析一番。

想必稍微熟悉点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一般朝代开国之初,是百废待兴的时期,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承平日久若干年后,开始进入文恬武嬉的时代,到了晚期整个社会是下面民不聊生,死气沉沉,而官绅阶级却是铺张浪费的醉生梦死着。

社会风气的改变,虽然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也很要命的,像晚明社会风气就是醉生梦死铺张浪费着,而上层活的太安逸了,也是明朝先被流寇李自成所灭,南明不敌清庭的一个重要原因。

晚明的奢靡之风是万历帝带动的吗?

而在明朝万历时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变的转型时期,当时官绅阶级铺张浪费已经形成风气,时人称为:“今贵臣大众,争为奢侈,众庶仿效,沿习成风,服食器用,逾僭凌逼。”

毕竟随着隆庆开关,当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拥有社会财富的官绅阶级,自然要享受一把,于是生活上越发奢侈。

面对这种情况,万历帝身为天下之主,本应以身作则来抑制这种不良之风,然而万历帝并没有。

万历帝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会享受的皇帝,他的享受简直是面面俱到。

本来在万历帝爷爷嘉靖帝在位的末年,为了节省开支,经过“严加查刷”,主管皇帝伙食的光禄寺开支,每年减至十七万两,比额设银二十四万两节余约七万两;万历帝父亲明穆宗继位后,觉得生活有点清贫,又“改原额为二十二万”;

万历帝刚继位的几年里,更是节缩至“岁用十三四万”。但后来不久,光禄寺的开支就“岁增至二十六七万”,万历三十九年,更是多至二十九万,已经超支太多。

说到这里,先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古代皇帝不经常南巡什么的吗,就是因为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要干什么,全国都要受影响,所以诸如南巡这种烧钱的活动,也就是盛世的皇帝,诸如康熙和乾隆才玩得起的。

而皇帝喜欢什么,往往也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像万历帝喜欢金银珠宝,在万历年间,云南岁贡的金子开始大量增加。当时云南产金甚少,成本太高了,“计盘费、铺垫、杂用,每金一两几费银十两”,给云南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地方官屡次请求减少贡额,而万历帝总是借口“系年例成造各项典礼及各节宫分钱粮所需”,来加以拒绝。

关于珍珠宝石,不只是耗费巨大。像万历二十七年,由于召买珠宝太多了,严重地影响了北京市场的供求关系,“鬻少用多”,“各商操赢乘急,挟取重贵”,户部是“急于上供”,只好“曲徇增价”,“比旧价有增五六倍”者,甚至有增至二十倍者。

万历帝不只是生活方面耗费大,对于宫廷中婚礼等典礼,也是铺张浪费。万历帝成婚时,婚礼费用为七万两,到了弟弟潞王时,可以当家做主的万历帝很是大方,他是“款开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两,青红宝石八千七百块,各样珍珠八万五千余颗,珊瑚珍珠二万四千八百余颗”。这次婚礼开销为八万八千多两银子。

万历帝如此挥霍无度,对于明庭的压力可想而知,造成了国库空虚。而万历帝是怎么办的呢,是加收矿税,派太监下去收取。来供自己开销所用。

太监这种不男不女的存在,好人没几个,坏人是一箩筐。像在万历三十八年,正阳门箭楼被火焚烧,太监与工部官员预算重建的费用,太监狮子大开口的提出“当用银十三万”。工部营缮司郎中张嘉言听后大怒,说道:‘此楼在民间,当费三千金,今天家举事,不可同众,宜加倍为六千。”在场的太监都很生气,但因为人家说的有理,所以不知道如何反驳,气的都想打张嘉言。

第二年正好是京察,张嘉言“竟以不谨被斥”,说白了就是因为与太监作对,所以被穿小鞋了。

万历帝派太监到地方收取矿税,简直是自毁朝廷名声。随着万历二十四年派出之一个矿税太监,短短三年之内,这些矿税太监基本上遍布全国。

这些矿税太监在地方可谓是无恶不作,经常敲诈富户,甚至诸如陕西的矿税太监梁永在西安是大肆挖掘历代帝陵。

虽然这些矿税太监对于缓解万历帝的财政危机,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每年大概向宫廷内库进献白银一百七十一万两。

但负面影响更大,万历三十年九月,大学士沈鲤指出,矿税太监造成的后果是:“天下之势,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商农交困,流离迁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

翻阅史书,当时全国各地为了反对矿税太监,是发生了多起民变乃至兵变,地点有湖广、临清、苏州、江西、辽东、云南、福建等地。

再说说万历帝的怠政偷懒情况,虽然万历帝偷懒三十年之久,并非是真的不管事,而是采取召集大臣私下议事,还有小事不管,大事严抓,诸如万历三大征这种事情就是万历帝拍板决定的。

而且还有内阁可以维系帝国官僚机构的运转,但无疑万历帝的怠政,很明显是加速了明朝的吏治腐败,当时官员 *** 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像科举考试是朝廷选用人才的主要途径,可谓是重中之重,依旧是不可避免的有着贪污受贿的情况。

万历帝不知道这种情况吗?

其实早在万历二十二年,万历帝就抱怨:目今四方吏治,全不务讲求荒政、牧养小民,止以搏击风力为名声,交际趋承为职业。费用侈于公庭,追呼遍于闾里。嚣讼者不能禁止,流亡者不能招徕。遇有盗贼生发,则互相隐匿,故意纵舍,以避地方失事之咎。其各该抚按官亦只知请娠请蠲,姑了目前之事,不知汰一苛吏、革一弊法、痛裁冗费、务省虚文,乃永远便民之本。如此上下相蒙,酿成大乱,朕甚忧之”。

这说明万历帝知道这个情况,但偏偏没什么作为,而是躲在后宫中偷懒,使明朝官场的贪污腐化之风进一步加深。

更要命的是,万历帝在位时期,不只是社会风气太过铺张浪费和吏治腐败,国家已经开始全面腐败,像军队之中虚报战功还有军官冒领粮饷是比比皆是,军官吃空额已经十分常见。

当时国家重要的京营和边军,是毫无战斗力可言。在万历三十六年,万历帝自己都承认边境各军“兵数虽多,堪战者少”。

万历帝在位后期,面对财政危机,又想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增加对老百姓的赋税,诸如三次加派辽饷等。

最后总结来说,万历帝在位时期,这位聪明皇帝,对于吏治腐败和军队毫无战斗力的情况可谓是心知肚明,甚至都承认了这种现象;然而无语的是,这位皇帝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反而是怠政偷懒,加速了明朝的吏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下降。

同时面对当时社会的铺张浪费现象,万历帝并没有抑制,而是自己也跟着大肆挥霍,醉生梦死。遇有财政危机,就通过矿税太监和加派赋税这种 *** 来缓解,结果搞的是天怒人怨,民心尽失,简直就是将国家推到了灭亡的边缘。

在万历帝的治世之下,晚明军队毫无战斗力,使弱小的努尔哈赤竟是一步步崛起,朝廷内部更是吏治腐败。造成了武将怕死,文官爱财,百姓民不聊生,地主阶级铺张浪费醉生梦死的现象。

所以到了万历帝死后仅仅24年,明朝竟然被流寇李自成所灭,而久在温柔乡醉生梦死的官绅阶级,则是毫无骨气,大多数是先降李自成再降清庭,不是清庭后来那道剃发易服令,恐怕都没有多少人反抗的。

所以说明实亡于万历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3/179415.html

“晚明的奢靡之风是万历帝带动的吗?”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 刘伯温为何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 刘伯温为何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还不知道:明朝建立以后,能力见长的刘伯温为何没得到朱元璋重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帮助朱元璋取得天下那长长的功臣名单里,最被后人熟知的人物可能就是刘伯温了,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刘伯温“神”到什么程度?《明史-刘基转》开篇就提及:基(刘伯温)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自幼以品评人物为己任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俊受业于大儒边让,带领百姓远离战火。受到司空曹操征辟,出任曲梁县长、丞相掾属。举茂才出身,出任安陵县令,迁南阳太守,宣传教化,兴办学校。颇有政绩,迁征南...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让他跟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严是东汉末年南阳人,少时便以才干闻名于世,先后在刘表和刘璋手下任职,后在刘备进攻益州时,看出刘璋大势已去的他转投在刘备帐下,逐步受到刘备重用,一直到其临终托孤。要李严同...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还不知道:为什么在诸葛亮看来,张飞是可用之人,但关羽却不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出山时,关张二人的言行处处展现出他们粗野的一面。就算大哥多次叮嘱“吾得军师,犹如鱼之得水也”,可这俩人根本没当回事。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没有刘备拦着,恐怕张三弟...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317年~384年,另说325年~393年、328~413年),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习凿齿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反对桓温的篡逆图谋,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睿真皇后,官宦世家出身,历史上记载唯一失踪的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不知诸君有没有听过这首《望断西京留传奇》,歌词里描写的女主角名叫沈珍珠。穿越历史,梦回大唐,唐代宗李豫时期,皇后沈珍珠在一场战乱中失踪,给史书留下了...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