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这个人真实存在吗 还是说他只是一个电视人物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成龙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崇祯十二年(1639)22岁的于成龙参加乡试,只考取了副榜贡生,正当于成龙为博取功名努力的时候,改朝换代了,大明朝没了,于成龙在家蛰伏了几年准备再次应考,无奈35岁的于成龙又落榜了。此后于成龙再也没有参加科考,顺治十三年于成龙以贡生身份参加吏部考试,成了候补知县,直到顺治十八年于成龙才来到广西罗城这个蛮荒之地当了县令。
康熙十三年,麻城一带发动暴乱,刘君孚父子胁迫乡民挑起事端,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很有威望,被请出来处理此事,,他以招抚为原则,贴出安民告示,使许多被迫参与暴乱的乡民返回家中,又只身入虎穴,成功劝说刘君孚父子及其顽固的300猎户放弃暴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场动乱顺利平息。
他认为饥寒起盗心,对当地饥寒起盗心者,主张“勿戕民命“勿剥民肤,“稍疏一面之网,多方招抚,开诚布公,消疑释嫌。照此方针实施,外逃的百姓纷回家,开荒种地、安心生产。每逢春季农忙,于县会就乘坐滑竿到四野巡视,对辛勤劳作者慰问有加,与百姓亲如家人,对勤耕丰收的,在门前树立标志表彰;对懒惰,听任田园荒芜的,开群众批斗大会,促其改正。几年后,罗城嘉禾遍野,牛羊满山。罗城仫佬族、壮族头人常带人到县城抢劫,于县令带兵进山,恩威并施,逼头人讲和,并约定每年十月送他们耕牛花酒,供其谋生。民族矛盾缓解。
于成龙政绩优良,于成龙几任的几个地方官都做出了优良的成绩,在罗城,剿匪、农桑两不误。在合州,为流民建舍、借耕牛种子等,有效的提高合州人口。在福建,处理因禁海带来的冤案,使上千百姓免于被杀。于成龙任两江总督后,两江嫁丧嫁娶,一改奢靡之风,均以节俭为荣。
民为帮本,本国邦宁。一个国家靠的是百姓,百姓安定,国家也就安定 。于成龙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不让百姓受苦受累。而且,于成龙还守法执法,不怕威胁,不畏权势。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拥有掌握生死的大权。可是,于成龙偏偏不惧威皇上,在康熙王不依法治守时,于成龙,敢于献身,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坚决不退让。
岁月悠悠,人世沧桑。今天的中国,同清朝相比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但是,于成龙的秉公执法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愿在今天的一批官员中,能涌现一批像于成龙这样的清官,好官。“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的诗句于成龙当得起,他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百姓的心中!于成龙必将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