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之一排这么的危险 为什么还是有人不停的往上冲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战争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根据历史资料里面的不完全统计,从夏到清,光有记载的规模较大的战争就有大约四千场,居然占了全世界总战争数的三分之一,并且其中还有很多那种敌我双方都投入了百万雄兵的超大规模的战役。可见古代的政权跌宕,各种事情有多么难。要知道,打仗所带来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人员伤亡,没有战争是不死人就能解决的。再加上古代社会,医疗条件那么艰难,哪怕是受了一指甲盖的轻伤,都可能因为延误治疗而感染最终莫名其妙丢掉性命。因此很多普通老百姓,男丁到了年纪,为了逃过兵役的挟制,就想出了许多特别的 *** 。
比如隋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皇帝昏庸无道,人民几乎无法生存,起义的特别多,朝廷整天都在征兵。为了不上这个战场,有些人故意自己打残自己的手和脚,还给他们命名为有福的手和有福的脚,以此躲避官府征兵。有网友说这个名字也起的太让人打冷战了,为什么叫有福?虽然手脚有点残缺,却可以留下一条性命,何况他们自己打自己,也不会真的把自己弄个大残疾出来。看看,这为了不上战场,连伤害自己的事都能咬着牙干出来,一旦上去了,自然是先寻找一切办法保住性命,也不会有多少雄心壮志,立大功的心思。
古代的战役基本都是击溃战,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对方的人员损失超过三成之后,整个军队的心思就会动摇,不管哪一方阵营,参军之前都只是普通百姓,看到自家兄弟去了那么多,自然是害怕的想要逃跑,这时候会出现溃败的情况。比如南北朝时期,刘裕为平定孙恩起义造反时,一个人骑马杀进地方包围圈,连续斩杀了多名地方士兵,把几千人都吓唬丢下兵器,哭爹喊娘的往回跑。要说几千个人群殴一个人,不存在打不过这种事情,但是谁愿意当下一个被斩头的人?刀枪可是不长眼的。
这就很奇怪了,既然大家都不愿意随随便便就把珍贵的生命葬送在沙场上,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愿意站在队伍的之一排?难道他们就不怕死吗?那些冲杀在之一线的人,是怎么想的?
我国古代的战争主要分成了三个类型,分别是战、守、攻。战的意思,就是指双方拉开阵仗,在开阔的大空地上面,肉搏,看谁搏过谁;攻的意思就是攻城,碰到对方在城门里面,往墙上放箭,往里面扔火石头之类的;守很明显,意味着守住自己的营地,自己的城池。守自然是不用冲锋的,只要放放冷箭,保证对方进不来城就可以。但是攻,一般都设置了首次登城者重奖,谁只要之一个爬上城头,就能给他封侯拜相的重赏,从此荣华富贵不在话下。因为一旦登上了城头,那么意味着敌军已经彻底失守,人心会马上涣散。即便是登上城头后立刻被杀死了,或者在后面的战斗里被杀死了,这些重赏也会送给他的子孙。而且往往会有大将军冲在最前头,士兵一看老板都这么拼,自然也想着赌口气试试运势如何。
但是当遇到战的状况,也就是两边人跑到空地上,哗啦啦排开成千上万的人,准备打群架,谁站之一排要怎么解决?这要是安排不好,很大可能是大家互相推对方去之一排,最后内讧自家人先打起来。之一种是,被迫站在之一排。古代讲究个兵法,所以不是说将军喊一嗓子,其他人就往前瞎冲,对阵的时候是有阵法的,看对方用了什么阵,自己这边就要使出可以克敌的阵,比如步兵在最前面,弓箭手在最后面,骑兵就从侧翼负责迂回包抄,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将军在训练士兵的时候,就会首先洗脑他们无条件服从命令。所以,不管是谁被安排上之一排,都必须严格按照兵法布阵来行动,后退就会被后面的士兵杀死,装死的话,后面的人跑上来,一排排踩过去,估计也要踩死了,耍心眼都没用的。
更不要说之一排还是有好处,打仗光靠杀人起到的震慑作用还是有限,通常会给士兵很多甜头,比如攒够了多少人头能够换钱,换官位。冲刺在最前面的士兵,往往有机会更先抢到战利品,并且默认归士兵所有。秦朝时候大家都喜欢抢在之一排,就是因为人头可以拿回去换爵位。当了官,全家人享福,也就不用再拼死沙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