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被遗忘的脊梁!历史上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一根被遗忘的脊梁!历史上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曾经有一群人,他们信奉的学说足以与儒家相抗衡,搞得儒家传承人孟子相当紧张,对他们的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攻击。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一流派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连学识渊博的司马迁对还原那段历史也表示无能为力,仅仅用了24个字为它的创始人留下难得的记录。
这群人属于墨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团体。
创始人墨子(墨翟),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这话不见得有错,但更爱君要强调的是,墨子及其门人干的都是正义之事。杀人越货,巧取豪夺,收保护费,这些不义之事他们不仅不干,而且会极力制止。
他们还有另一个醒目的标签。如果把先秦的学术界比作一所大学,那么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唯一的理科专业。其毕业生在一大群文科生中显得尤其特立独行。
墨子画像
1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大学中最火的两个专业,并称“显学”。为了争夺生源,这两个专业经常掐架。
创办者的理念差异加剧了专业间的对立。儒家是老牌文科专业,早在春秋时代就由孔子一手创办。相较而言,墨家是新开设的专业,由墨子草创于战国初期。
墨子早年是儒家出身,但感觉儒家那套东西不对自己的胃口,就中途退学,自行创办了与之相对的墨家。
墨家刚起步那会儿,儒家早已声名显赫。墨家取巧,想借骂儒家上位。儒家作为大IP,根本懒得搭理这些小号。到了战国中期,墨家竟然骂成了新晋网红,人气爆棚。
这时,儒家传承人孟子感受到危机来临,一是学生没那么好招了,二是就业蛋糕也被分掉了。这迫使他不得不重视墨家作为一个可与之抗衡的流(专)派(业)存在,并怒怼了回去。
孟子不无忧虑地承认说: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杨朱学派)则归墨(墨家)。并一口咬定两家宣传的是邪说,墨翟和杨朱都是禽兽。
墨子如果泉下有知,知道儒家亚圣那么怼自己应该会感到出奇的欣慰。他不怕骂娘,就怕不红。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催生了“士”,即知识分子群体。学术百家齐放,与这个阶层的诞生密切相关。
当时,士的出身主要有两类人。
一是旧贵族没落,沦为知识分子。本身读过贵族学校,但没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固定的财产,除了知识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知识谋生。比如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
二是凤凰男逆袭,上升为知识分子。野百合有春天,小生产者也有上升通道。墨子及其代表的墨家就是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上升为士。
发现没,同为“士”,但这两派的出身是截然相反的。富二代不奋斗的结果,恰是 *** 丝奋斗终生的目标。
所以,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也是相反的两极。以两人的性格,他们要是活在同一个时代,肯定互相看不顺眼,见了面必然会发生一场世纪骂战。
民国学者张荫麟曾经精准地为两人画过像:
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孔子不辞养尊处优,而墨子则是恶衣粗食、胼手砥足的苦行者。孔子不讲军旅之事,而墨子则是以墨守著名的战士。孔子是深造的音乐家,而墨子则以音乐为应当禁绝的奢侈。孔子不谈天道,而墨子则把自己的理想托为“天志”。孔子鄙视手艺,而墨子则是机械巧匠。
3
墨子的学说把他所处的时代甩了几条街。他的苦闷多半来自于他超前的脑回路。然而,他多半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以他的学说,放在后代都是曲高和寡,空谷足音。但他恰恰有这个超凡的能力,能把这么高级的东西营销给别人,并让他们接受之,学习之,实践之,让墨家一时风头无两。
凭什么?
首先凭他出色的辩才。春秋战国时代,开创任何一个门派,没有嘴上功夫万万不行。你要招徕学生,要说服诸侯赞助,难道靠优美的校园环境?
墨子的标志性学说之一是“兼爱”,提倡对世上一切人都一视同仁地爱,不因亲疏而分差等。颇有共产主义色彩,对吧?连现代人都接受不到,遑论当时人。
所以时人就讥讽他,说这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实行。
墨子开了个发布会,专门就此回应道:天下最苦的事叫做“赴汤蹈火”,但只要重赏就有人去做。兼爱至少不用卖命吧,比赴汤蹈火轻松一百倍吧?假如有统治者拿奖励战死的精神奖励兼爱,拿惩罚逃阵的精神惩罚不兼爱,这事不就成了吗?
说得好有道理。讥讽者竟无言以对。
其次凭他身体力行、言行合一的个人魅力。墨子是战国时代最伟大的大师,没有之一。(春秋时代,这个奖项是孔子拿的。)他提倡的东西,比如节俭过 *** 丝的日子,哪怕在他成名之后也始终坚持着。
都是当红的讲师,孟子出门讲学,身后数十辆宝马,随从数百人,排场相当大。墨子呢?徒步匡扶天下啊。
史载,公元前445年左右,公输般替楚国造了“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在鲁国闻讯,一面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余人带着守城器械在宋城上布防,一面连夜启程,徒步十天十夜到达楚国首都劝楚惠王罢兵。
此外,作为先秦大学唯一的理科专业创办人,墨子也不是盖的。
他本身就是一名精通机械制造的人,极具工匠精神。他制造的器具注重实用性,特别是在制造防御战争中使用的器械这一方面,造诣堪比乔布斯之于智能手机,远超当时举世闻名的公输般。
4
墨子的伟大,在当时就得到其他门派的一致认同。道家发言人庄子说,墨子及其弟子为了“兴万民之利”,“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不后退半步。
连敌视他、骂他为“禽兽”的孟子都承认,只要是对天下人有利的事,即使把墨子从头到脚磨成粉,他也心甘情愿。
但,生前越伟大,死后越寂寞。
这句话用在墨子身上再恰当不过。墨子死后约150年,秦统一六国,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同时宣告墨家绝了。
曾经作为与儒家分庭抗礼的一代显学,墨家最后流传下来有姓名可考的学生竟不到四十人。西汉史学大师司马迁苦于资料不足,未给墨子单独立传,而仅用24个字就草草交代了墨子的传奇一生。
可以想见,墨家的衰微到了何种境地。
回看墨家崛起的历史,其实已经埋下了中绝的草蛇灰线。墨家全凭墨子一人撑起整个派系的门柱,但他死后,墨家再未出过十分伟大的领袖,不像儒家在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可谓成也墨子,败也墨子。
墨家规矩特多,主张过一种极端刻苦的团体生活,衣如囚,食如丐,居如穴。严酷的自律行为类似苦行僧,不是常人所能接受。随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褪去,加入墨家的人自然越来越少。
曾有一个叫穆贺的楚国大臣听了墨子的学说后,表示很受感动,但还是没有报考也没有资助墨家。他觉得墨家是“ *** 之所为”,理工科嘛,都是凤凰男出身。
墨家的社会组织结构严密,其领袖叫做“钜子”,实行终身制。整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只有墨家是严密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所以他们有敢死队,可以随时介入防御性战争,践行“非攻”的理念。这种模式在国家分裂的状态下,自然有生存发展的间隙。
但是,一旦统一的政权建立,就绝不容许“黑社会”的存在。
既然犯了政治忌讳,墨家的灭绝也就是一个主动或被动的问题了。而且,历朝历代都将严防死守,杜绝其重生。
5
一直到晚清,封建王朝本身难逃衰微的命运,墨家才被挖掘出来,重见天日。
重温墨家的崛起与衰落,更爱君明显感受到,劣币驱逐良币的事儿,从秦皇汉武的时代就开始了。墨家的诸多理念,即使放在今日仍未过时,甚至超前。
比如墨子的科学精神。蔡元培把他比作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但是,这个“亚里士多德”在东方难觅知音,这个先秦唯一的理科专业关停以后,文科男一统天下。缺乏理工素养的统治阶级从来都把科技视为“奇技淫巧”,遗毒至今,我们的科学思维仍是相对缺失的。
墨家重实干,不尚空言,是言行一致的学派。相比之下,历代尊崇的儒家则常有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说一套,做一套,遗毒至今。具体不用举例吧。
墨家崇尚吃苦,与我们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也显得格格不入。我们崇尚的是“甜味”,成功的甜味,权力的甜味,金钱的甜味。
但不管如何,没有苦,何来甜?也许是时候重拾墨家精神,喝一碗不一样配方的鸡汤了。
墨家富有急人所难、见义勇为的精神,所谓“墨翟之徒,世谓热腹”。反观现今,冷漠的看客充斥在我们周围。
每有恶性社会新闻发生,我们都在反思过路人的见死不救,然而,再多的反思也刹不住悲剧的重演。为什么?至少在教育上,我们就缺失了墨家的“热腹”(热心肠)熏陶。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及其门人,绝对算得上一根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