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的一等侍卫,读书生活贯穿他的一生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纳兰性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纳兰性德中进士后,有较长一段时间未能入职,担任乾清门三等侍卫,时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冬间。老师评价他:“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肆力经济之学,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三年而学大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来自于早年的刻苦读书。超然物外的读书生活,贯穿了他的一生。
纳兰性德的佐领官职
与顺治帝福临年龄相仿的明珠,与康熙帝玄烨年龄相仿的纳兰性德,都酷爱读书,而且深深喜欢汉文化。纳兰性德的祖父尼雅哈归降努尔哈赤的时,被授以佐领官职,死后其佐领之职由长子郑库承袭。
“佐领”是八旗官职,满洲入关前所建八旗制度中,有所谓“牛录”的编制单位,这既是人丁户口的基本编制,也是军事编制。一“牛录”统3万人众,汉语译为“佐”,其首领称“佐领”,平时负责管理本佐中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事,战争时期即为军事指挥官率兵打仗。
明珠是尼雅哈第三子,最初没有任佐领职,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从族侄处夺得一个佐领官职。明珠得纳兰时年20岁。他后来将自己在八旗所任佐领分出一部分“余丁”,又单独建了一佐领,为儿子设了一个佐领的职位,无疑是想在八旗中扩大明珠家族的势力。
佐领不是虚职,而是军政合一的实职,也代表家族的地位,而且可以承袭。纳兰性德实任佐领的时间,是在是在他被授予侍卫职务之后。
纳兰性德自幼而少年至青年的兴趣都在研习传统文化、吟诗谱词上,除完成侍卫职事外,对官场毫无兴趣,既不钻营也不招揽权力,更无弄权的乐趣,所以把佐领的职务几乎忘记。把实职做成了虚衔。
纳兰性德的学习经历
中华文明诞育延拓几千年,到清一代,汉文典籍浩如烟海,汉族文士尚且要十年苦读,皓首穷经方能成为有较高境界的学者,而一个自幼以习武为主的满人,先要学会汉语言,再学好汉文字才能阅读艰深的古籍经典。
这一切在纳兰性德这一旗下神童身上,显现出了文化奇迹,是阅读领悟运用汉语言文字,在一个少数民族天才少年身上发生的奇迹。
14时的纳兰性德已是一位“才舞象勺,已通六艺”的才子,“读书敏异,过目不忘,常若夙习”,擅骑射,工诗,尤长于词。17岁时入国子监读书,“谈经史源要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18岁时中顺天乡举人。
19岁参加会试,但在殿试的关键时刻患“寒疾”病。按清初规制,错过殿试再登考场,要三年以后。在这三年期间,他更发奋读书,并在父亲明珠的支持下捐资抄刻宋元以来各种儒家典籍的论释,并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编辑《通志堂经解》。
纳兰性德对汉文化的学习热爱以及广交江南汉族文士,都是在父亲明珠的明确支持和赞许之下开展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时年纳兰性德28岁,明珠加赠太子太傅,终成康熙一代朝廷的名臣宰辅。纳兰性德三十一年的生活历程,都是在父亲的顺势中渡过,他的成长获得家庭提供的富裕物质生活与充分的精神文化条件。同时,也遇有一个学习汉文化的时代,风行俗育。
顺治、康熙两帝少年时都是在孝庄皇后的养育下矢志读书、学习汉文,“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但在索尼、鳌拜等四大臣辅政时期,保守势力抬头,要求“仰法太祖、太宗谟烈,”保持“淳朴旧制,” *** 汉俗,反对信任汉官,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汉族文化。
康熙清除鳌拜集团后,以明珠为代表的满族大臣加快了由保守向开放的转型,对“满汉一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对抗传统的“华夷之辨”,不仅顺理成章地接替明朝的正统地位,也从观念将满洲置于与汉族同等的地位上。纳兰性德的家庭特别是父亲导育,使他得以飞向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