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衣服上的兵与勇有区别吗?这个竟然跟血统有关系?
清朝衣服上的“兵”与“勇”有区别吗?这个竟然跟血统有关系?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近代的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清朝的一些士兵有的衣服上是勇,有的却是兵,那这有何区别呢?
在满族中,称自己的军队为八旗军,满八旗是最为高等的军队,其余的汉八旗和蒙八旗都略低一等,这个在清宫剧中也是常见的,即使是妃子的出身也分得三六九等,那么军队更是如此,可这三军都被皇帝统一管理,除此之外清朝还在民间收了许多的男子作为补充军队,有曾经的 *** 军队,也有招降的士兵,还有民间征收的农民,组成比较复杂,是为“兵“。
而这其中主要由 *** 所构成的军队便称为“绿营军“,人数众多,遍及全国各地,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京城则是由满足精锐部队负责,可也仅限于京城。他们待在最安全的地方,一般不会发生战乱。
清朝安定后,打仗的通常都是中底层士兵,真正的高层士兵子弟只需要享受优厚的待遇,贪图享乐,丝毫忘记了先辈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地保家卫国,只是一代更比一代堕落,曾经的精锐部队也变成了后来的废人,度过了最为强盛的康乾时代,安逸的生活让他们连战马都不会骑,只会寻欢作乐。
影视剧中的八旗贵族为了在朝廷上占有更高地位,只顾着明争暗斗,却忽略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战场,而是 *** 军队占领了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这是艺术创作,但基于现实,八旗贵族确实是居安不思危了。
但经常参战的绿营军可比他们强了百倍,三藩之乱就是由他们镇压,眼看 *** 军队发展得如此强大,身为满人的雍正皇帝看不下去了,生怕被 *** 夺回了天下,严令肃改满八旗军,誓要恢复当年的强盛,这才一改满军的堕落风气。
无论是哪支八旗军,还是 *** 军队,他们都是在为国家效力,是正规的军队,需要日常的训练,时刻做好打仗的准备,由国家供养他们,这些便都是“兵“,但还是因为血统问题,他们所受的待遇有些偏差。
那“勇“是如何出现的呢?比如绿营军在镇压三藩之乱的时候,军事力量有些不足,便从民间临时征收了许多的乡勇人士,经过训练后与他们一同上阵杀敌,等到战争结束后,他们就可以回家,无需再军营里训练,这样看来,”勇“似乎就是国家临时的雇佣兵,谈不上属于赦免兵种,也谈不上享受什么国家待遇。
多次碰到大规模的战役,那么身着“勇”衣着的士兵也就多了起来,使得他们较为常见,其实乡勇也是可以被转化为正式士兵去守卫土地的。清朝末年,曾国藩便这样做了,只不过乡勇并非为国家正式承认,而是在他手中“正式承认”,他将乡勇称为“练勇”,享受着正式士兵的待遇,归他一人所有,士兵们也听从他的命令,就这样形成了一支军队,后来的湘军也是来源于此。
其实贫苦的农民百姓也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只要有人给他们一份正当的职业,比如招募“勇”军,只要发放粮饷,长期稳定,即使是打仗卖命,他们也是可以的。
这样看下来,“勇”和“兵”的区别就挺明显的了,一个是为国效力,正式编制,而另一个是为个人效力,只要不危及到国家的统治,必要时可以帮助维护清朝的统治,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就可以存在,否则在强大的军力下,私人军队根本是无法存活的。这便有人说道,“兵”是亲娘养的,而“勇”是后娘养的。
总结下来的区别就是:
1、建制不同:
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
勇:是就地临时招募的军队,称作“乡勇”。战事一结束就立即解散,并非国家常备军队。
2、内部划分不同:
兵:兵以民族划分。有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以及绿旗兵。
勇:以地区或主官划分。曾国藩以团练起家,组建“湘勇”,李鸿章组建“淮勇”等。
3、效忠对象不同:
兵:听令于朝廷,直接忠于皇帝。
勇:只是忠于自己的将军。勇营的官兵只是忠于自己的长官,并不直接效忠于皇上和朝廷,实在是私人武装。
4、战斗力不同:
兵:初期八旗兵是世界上最强的骑兵部队,虽然人少,但是战斗力很强。后期统一中国后,八旗兵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腐化,已经无法胜任战争。这才有绿旗兵的出现。及至满清后期,八旗兵和绿营兵全面衰落,战斗力大大下降。例如,面对太平军时,八旗兵和绿营兵都不堪一击。
勇:在血腥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湘勇和淮勇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因此 ,当 到了清朝末年,“勇”就日渐代替“兵”,变成清朝主要的军事力量。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