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统领大顺军出发后,为什么2个月就攻下京师?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就率领大顺军挥师北上,只用了两个月就攻破了京师,推翻了明王朝。李自成的大顺军为何会如此势如破竹,轻松地就攻克了京师呢?
1643年10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此时的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经过一番准备,李自成决定进军京师。1944年正月,大顺军兵分两路进军,一路作为主力,由李自成亲自统领;另一路作为偏师,由刘芳亮统领。
在此之前,大顺军和明军在河南汝州一带激战一场,大败明军孙传庭部,为大顺军进军京师打下了基础。刘芳亮这路军,从山西南部兵分两路推进,一路从山西境内向东北方向推进,攻取潞安府(今山西长治),经黎城从太行八径之一的滏口陉翻越太行山,直逼邯郸。太行八陉虽然是穿行于太行山脉中的险道,但险道出奇兵往往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在这些地方的战事不胜枚举,如秦赵长平之战、韩信背水一战等等。
刘芳亮部另一路军进攻路线为:河南---河北---京师。明军士气低落,刘芳亮部一路势如破竹,攻占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卫辉府(今河南卫辉)、彰德府(今河南安阳)、直隶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然后进逼保定府。
保定,为京畿重地,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保定在历史上的地位绝非河北现在的省会石家庄可比,保定一破,京师就失去南部屏障。
李自成率领的主力部队则直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一路北上经过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镇)、绛州(今山西新绛)、平阳府(今山西临汾)、汾州府(今山西汾阳),逼近太原。明朝时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的衙门在太原,太原相当于山西的省会,地位相当高。太原位于山西腹地,是中原地区的北部门户,也是京城的西面屏障,可称之为北京后院。太原若失,山西则不保,京城就处于危险之中。虽然山西和京师之间隔着巍巍太行山,但并非密不透风,太行八陉就是穿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京师等地的要道。太原往东就有一陉---井陉,可达太行山东麓石家庄。
太原城高池阔,防御坚固,但是仍然在两天之内被大顺军攻破了。为何?因为有内应,老百姓盼着闯王来,来了不纳粮。有了内应里应外合,再坚固的城池也不在话下。太原城破,山西巡抚自杀,晋王朱由桂被俘。李自成在太原经过一番休整,率军继续北上,攻克忻州、代州(今山西代县),逼近长城重关宁武关。
山西总兵周遇吉顽强抵抗了两日,还是被大顺军击败。此战以后,明军的士气彻底被打垮,驻守长城关隘的明军望风而降,李自成的大顺军基本上一路无阻从军都陉过居庸关进抵昌平州,然后开始进攻京师。大顺军也是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攻破了京城,崇祯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大顺军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攻下京师,一方面是战术正确,兵分两路再合击,京师失去西、南两面的屏障,唯一能指望的只能从辽东调兵勤王,但是山海关外还有清军虎视眈眈,也指望不上。崇祯皇帝若不是彻底绝望,应该不至于自杀。
另一方面,大顺军气势如虹,民心所向,所到之处攻无不克,而反观明军则士气低落,除了少数抵抗较顽强外,大都不战而降了。大顺军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摧枯拉朽般攻下京师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