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虽勇斩获却不多,为何霍去病能让匈奴闻风丧胆?此 *** 最管用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文人的带动下,“飞将军”李广成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倒霉人。身为一个武将,他生在适合的年代,汉武帝立志驱逐匈奴,重用武官。可惜即便李广参加过许多战争,名声远扬,直到最后也没有完成自己封侯的心愿。后人关注的是结果,当时的人关注的却是过程。李广确实武功高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让匈奴人闻风丧胆。但是他领导的战争,胜利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样没有战功,皇上不治罪已是万幸,哪里会给他封赏。只能说李广是一个有能力的战士,却不是一个有实力的领导者,战争的胜利靠的不仅是上阵杀敌,还有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李广只占了一条,所以他在领兵打仗方面,确实不如后来者霍去病。
自汉高祖时期,匈奴就开始在边境虎视眈眈的看着,随时都会对汉朝的边境城镇烧杀抢夺。面对匈奴的侵犯,汉朝的几代君主都没有与其决一死战的勇气。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帝王,不允许自己的江山受到任何威胁。开始一步步的策划,如何驱逐外患,坐稳自己的江山。霍去病十七岁就开始带兵打仗,并且在对阵匈奴骑兵的时候,之一次就取得了胜利。难道他靠的仅仅是运气,并不是,是实力。作为一个年轻的将领,霍去病并没有很多战场上的经验,但是他善于深入思考,寻求机会,一击中地。
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空前强大,与匈奴相比自然是汉朝的实力更为雄厚。但是汉军在面对匈奴骑兵的时候,一直没有取得过显著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匈奴骑兵流动性强。他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居住地点十分不稳定。草原广袤千里,要找到他们的大本营何其容易。汉朝的边塞城镇就在那里不动,他们草原缺了什么,骑马来抢就走。等到汉军得到消息去追赶的时候,只怕人已经不见了踪影。草原不像城镇一样,有道路可寻,茫茫草原去寻找一队骑兵,困难有多大可想而知。当霍去病来到边塞的时候,想到了先发制人的 *** 。
李广虽勇斩获却不多,为何霍去病能让匈奴闻风丧胆?此 *** 最管用,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面对匈奴的骚扰,他并没有向前辈那样盲目的去草原寻找,而是找了大批的向导。这些向导是他在战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这些人有当地的百姓,有与匈奴做过生意的商人,还有匈奴降将,霍去病善待这些人,对他们寄予厚望。这些向导果然发挥奇功,领着霍去病的军队找到了匈奴的聚集地,趁其不备,俘虏了大批的匈奴王室人员。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都城的时候,汉武帝终于扬眉吐气了。对这些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各位向导,汉武帝也是大加封赏,有不少人甚至因此而封侯。
这也许就是帝王的权衡之术了,谁在最少的损失下得到更大的成就,谁就能得到加官封爵的赏赐。看起来这些向导,只是带路,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而像李广这样的将领在战场奋力拼杀,竟还得不到封侯的赏赐,不怪后世人对此事不平。只是站在汉武帝的立场上或许能理解,一个国家在战场上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战争的胜利。谁在胜利中发挥的作用大,谁就有资格接受赏赐。霍去病的领导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他善于观察,识人善用。发现了向导的重要作用,没有精准的情报和地理位置的定位,即使再精锐的部队,充足的粮草,在茫茫草原当中,也是无法施展自身的实力。这些人加官进爵,战场拼杀的人少有寸功,看起来不公平,却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