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苏轼儿子苏过要当官,苏轼是如何提点他的?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03)120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并且他的小儿子苏过得到了一份差事,马上就任中山府通判,面对儿子苏过要当官,苏轼是如何提点他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北宋的中山府在河北省石家庄附近,属于朝廷不太重视的“三不管地带”。通判是由朝廷直接指派到地方监督工作的干部,相当于一个六、七品的小官。

这一年,30岁的苏过之一次踏上仕途。于是苏轼赶在他上任前,给他写了一首诗,打算对他做一些“提点”,这首诗是苏轼人生中写下的最后一首观潮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赏析

《庐山烟雨浙江潮》——北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白话意译:

苏轼儿子苏过要当官,苏轼是如何提点他的?

庐山烟雨和钱塘江潮水是天下闻名的奇景,没有去亲眼见识过,心里总觉得遗恨难消。等到亲自去看过了,内心却激不起波澜。只觉得,庐山烟雨就是烟雨,钱塘江潮水就是潮水。

苏轼在写下这首诗的当年七月,就与世长辞了。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观潮诗,有直接描写江潮的诗,也有描写弄潮人的诗。

还有以一方父母官的视角,批判吴地人民为求利,冒险出海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的风格,和前面的观潮诗完全不同。那么,这首诗和别的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华东政法的洪丕谟教授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水,纷纷滔滔,了无穷时,看来,这就是呈现在你眼前无边无际的浩荡佛法了。”

苏轼这首诗尽管提到了观潮,但是叙事重点并不在观潮上,它事实上是一首饱含禅理的“诗偈”。苏轼想要通过这首诗偈告诉苏过一个道理,至于这个道理是什么,大概有两种说法:

之一种说法是,苏轼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儿子,不要把仕途看得太重要,没当官的时候都想当官,等到你当了官,就知道也不过如此。

第二种说法,就非常有禅味了,即苏轼这首诗的用意与高僧青原惟信的“见山三阶段”,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

下面我们先来说一下,关于这首诗的之一种看法。即苏轼想要劝说即将就任通判的苏过,以平常心看待将来仕途的起伏。

苏过出生于公元1072年,在他三十岁以前,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苏轼的身边。在密州时期、黄州时期,包括最后贬谪海南时期,他们父子一起吃了很多苦头。

可以说苏过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一直都在“流放”中度过的。因为受父亲苏轼的影响,他在惠州时曾经写过一首诗,诗中说:

海涯莫惊万里远,山下幸足五亩耕。

人生露电非虚话,大椿固已悲老彭。

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

结茅愿为麋鹿友,无心坐伏豺虎狞。

苏轼儿子苏过要当官,苏轼是如何提点他的?

从上面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苏过当时其实已经放弃了对世俗荣华的奢求,因为他有意退居山林,当一个普通的农民。

但是当后来父亲苏轼遇赦,他们全家都回到了常州,朝廷又给苏过派了一个差事时,他的心便又活动起来了。

苏轼看到儿子喜出望外的表现,难免会有一点担心。于是他有心要提醒苏过,不要把前途想得太过美好,又不忍当头泼他一盆凉水。于是用一首诗去点拨他,教他自己醒悟。

当官这件事情听起来是很体面,没当上官的时候,谁不想当官呢?可是真的当自己去当了官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当官有什么好了。

世间事总是如此,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就梦萦魂牵,耿耿于怀。但是你当得到以后,就会发现那事物原来也不过如此。

对于这首诗的第二种说法,主要是把青原惟信的“见山三阶段”,拿过来做了一番解读。青原惟信这个“见山三阶段”很出名,但是他本人的生平却很扑朔迷离。

这里只说青原惟信的“见山三阶段”,不讨论他本人的相关事情。“见山三阶段”的意思,本来是说一个人对佛法认识的三个阶段。

看山的之一个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像是一个初入红尘的稚子,天真无邪。他愿意相信自己眼中看到的一切,所以很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看不到它的本质。

比如宋徽宗派苏过去担任的“中山府通判”,表面上听起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苏过因此而喜出望外,那就是太天真了。

“通判”听上去是一个非常体面的官职,可是还得看它到底是哪个地方的“通判”。比如宋代的中山府,就不是一个好地方。

看山的第二个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一个人到了中年,经过了摔打之后,对社会、人生,都会保持着一份警惕。

这个阶段,人们已经不那么容易轻信自己看到的东西了,所以他们总是试图通过一件事物的表面,去看到它的内里。

譬如苏过稍有一点官场的经验,他就会想到,宋徽宗派他去的这个中山府,是一个比较偏僻的三不管地带。所以过去以后,他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华,将来也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

再说宋徽宗之所以给苏过安排这个差使,不过是因为自己初登大宝,想要通过一些手段拉拢元祐旧臣罢了,并不是相中了他的才华。

如果再进一步去想,就算宋徽宗真的是欣赏苏过,给了他一份好的差事,后来他的官当得也不错,步步高升又能怎么样呢?

世事洞明,摆不脱生老病死;富贵荣华,保不了千年万世。所有人最终的结局,仍然逃不过一死。

想通了这些,苏过就会觉得“当官不过如此”。当了又怎么样,不当又怎么样?于是开始觉得世事都是虚妄的了。“万事万物皆空”,很多修禅的人,也就到这个境界为止了。

看山的第三个阶段:“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当一个人的认识到达第三个阶段过后,他就开始返璞归真,这时候他的心眼,反而没有第二个阶段那么多。

当你看到一件事物的时候,你又何必苦苦去揣测它背后有什么,到底又能带给你什么呢?佛家有一个小故事说:

苏轼儿子苏过要当官,苏轼是如何提点他的?

有一天,小和尚看到风吹红旗动,于是问老和尚,是风在动,还是旗在动?结果老和尚回答他说:风没动,旗也没有动,是你的心在动。

所以苏轼写下这首《庐山烟雨渐江潮》,可能是想启发苏过,让他一定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本心,做一个清醒的人。

结语

苏轼在写完这首诗后不久,就病逝于常州了。苏过因为父亲的丧事,其实并没有赴任中山府就职。

三年以后,当苏过再想踏上仕途之时,又遇到了奸臣蔡京当政,结果没有办法出仕。因此又过了大约七年,他才当上了一个盐官。

直到四十五岁时,苏过才当上了郾城知县。苏过一辈子只当过大约七年时间的官,他平时都是深居简出,过着陶渊明那样的生活。

苏过的诗歌和散文也写得非常早,清代文学家袁枚就十分推崇他的散文。苏过终其一生清心寡欲,果然没有辜负父亲苏轼对他的期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86924.html

“苏轼儿子苏过要当官,苏轼是如何提点他的?”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高颎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高颎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自称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年,...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皇十子胤由的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皇十子胤由的

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正继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对曾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兄弟们,给予了残酷的打压。皇十子胤由于在夺嫡战中,对雍正的反对非常激烈。雍正在打压皇子中,最先开刀的他,但他又是被打压得最轻的。这是怎么回事...

程咬金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咬金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咬金,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56年:程咬金挂帅西征,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随后起用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上表“乞骸骨”,请求辞官;公元660年:李治重病,武则天开始替李...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方孝孺,是建文的大忠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打进南京城以后,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方孝孺坚决不写,而且还骂朱棣是“篡位”。朱棣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事情,你说那么多干什么?方孝孺说,国家是天下人的国家,你“篡位”那就应该受到天下人的指责,怎么会是你一家人的事?朱棣说,你要再胡说八道...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还不知道: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了中国2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带来的康乾盛世,将国力一度推向顶峰,也能看到清朝在晚年,大厦将倾时的落魄与无助。清朝的统治者是我们常...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了争夺汉中打得难解难分。不久负责镇守汉中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自此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为最后夺取汉中奠定基础。事后曹操哀叹不已,称...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该不该归还?借而不还是否说明刘备失信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现在很有一些满脑子是屎的人见不得人为仁圣。〈当然,便是在古代这种人也不少〉所以,但凡历史上略有点名气的圣人都是他们贬斥的对象,而但凡历史上出了名的流氓恶棍,汉奸国贼,都是他们吹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