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12)80

对为什么说“陈桥兵变”就是一场神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陈桥兵变”标志着赵匡胤正式建立宋朝。相比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铁血大明宋朝一直饱受诟病,但是“陈桥兵变”却成为宋朝神话一样的开端。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赵匡胤兵不血刃就夺得了皇帝之位,“陈桥兵变”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场“兵变”。为何“陈桥兵变”看上去如此没有难度呢?是因为赵匡胤运气好吗?

权力平稳过渡

“陈桥兵变”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场“兵变”之一个原因就是权力平稳过渡。历朝历代尤其是这种朝代更迭一定是血流成河。看看秦朝末年的起义,由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再加上秦二世的苛政导致民不聊生许多人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打起反秦的大旗,随后各地纷纷响应。最终陈胜和吴广失败了。而随后刘邦,项羽纷纷登场。项羽带领着数万楚军一路披荆斩棘,战争到最后只有项羽一个人在乌江边自刎。

看看另一个同样只存在了两个皇帝仅有38年的隋朝。隋文帝夺得兵权的情况和赵匡胤差不多都是仗着自己是位高权重,然后从皇帝手中夺得兵权。然而杨坚当时从皇帝手中夺权力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

当时杨坚采用的是宫廷政变的方式。因为当时大多数的权利都在世家大族,只要搞定了世家大族,反对的人并不多。相比起刘邦,朱元璋这种伏尸百万夺得天下的难度,杨坚的难度要低了不少。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杨坚的女儿当时是皇后,杨坚算是皇帝的老丈人,即便这样杨坚在夺得皇帝之位的时候仍然遇到了激烈的权力斗争。特别是杨坚建立隋朝的初期仍然遇到了不小的抵抗。相比起隋文帝杨坚夺权,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更像是一场神话,几乎没有流血权力平稳过渡。

如果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像陈胜吴广或者是刘邦这类的起义是能登上新闻头条的,百姓会知道今天哪里又打仗了哪里又乱了。杨坚建立隋朝可能也会偶尔上个新闻或者冲个热搜。“陈桥兵变”给人的感觉是一夜之间百姓醒来发现皇帝换了。

柴荣临终托孤

“陈桥兵变”之所以会被当作神话一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柴荣临终托孤。柴荣在历史上存在感不高,但是柴荣在五代十国被称为之一明君一点儿都不夸张。

后周世宗柴荣在位短短五年的时间肃清的吏治为国家甄选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限制佛教奖励农耕。五代十国动乱许多人都出家导致大量的田地荒废,再加上因为常年的战争劳动力极度缺乏,柴荣限制佛教为恢复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后周世中柴荣刚刚当皇帝的时候提出30年的宏图伟业。如果柴荣能实现这一目标后面就没赵匡胤什么事了。然而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假设,柴荣常年劳累一病不起,去世之前临终托孤。

自己的儿子年幼继承大统之后一定要有十分可靠的人辅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位一代贤相鞠躬尽瘁最后死在五丈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主刘禅对于诸葛亮更是言听计从,白帝城托孤也成为一段君臣肝胆相照的佳话。

柴荣就没有这么幸运,他对于托孤的人选也都做了非常缜密的安排,然而就是这种看似缜密的安排却出了非常大的漏洞。首先朝廷的核心团队互相制衡。按照柴荣原先的想法,文成武将都有。范质,魏仁浦以及王溥都是临终托孤的文臣,辅佐教育小皇帝。

赵匡胤,吴廷祚和韩通都是十分信任的臣子也是武将。三个文臣,三个武将看似可以互相制衡感觉非常完美,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完美下却缺了最核心的人物。许多人认为柴荣对于赵匡胤是绝对信任的,毕竟这可是战场上过命的友情。

然而柴荣甚至连自己的姐夫都不是绝对信任,更不可能像刘备信任诸葛亮那样信任赵匡胤。这个时候漏洞又出来了,其实对于柴荣最忠心柴荣也最信任的人是叫王著,然而在整个托孤的团体里,却并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人。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举办宴席大宴宾客,但这个时候,王著却当场痛哭怀念死去的柴荣。这一点就可以明显看出王著是对后周世宗柴荣绝对忠诚,然而柴荣就这样一个漏洞让赵匡胤逐渐做大。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托孤的大臣被策反

“陈桥兵变”之所以被称之为神话一般原因还在于柴荣的临终托孤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三位文臣,三位武将对柴荣不是100%的忠心,所以他们也不会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最终这些大臣有一些是被赵匡胤策反的。

“陈桥兵变”之前赵匡胤各种鼓吹造势,这本来是一场阴谋应该悄悄地进行,但是赵匡胤将其变成一个大张旗鼓的事情,生怕天下所有人都不知道。“陈桥兵变”之所以最后呈现出权力平稳过度的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赵匡胤提前经过长时间的谋划。

柴荣临终托孤的队伍中出生平凡的赵匡胤没有背景,唯一仰仗的就是自己曾经和柴荣在战场上打过仗,但是赵匡胤懂得韬光养晦再加上在对后蜀南唐的战争中功绩非常卓著,让赵匡胤积累了一定的威望。

而赵匡胤还用了一个 *** 排除异己。柴荣见到了下属呈现给自己的一块儿木头,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于是才荣将当时的点检撤换掉最终赵匡胤得到了这个职位。这也是“陈桥兵变”的之一步。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因为点检掌握进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就这样赵匡胤一步一步地策反,最终军队中的将领倒向了自己,一些文臣也开始站在自己这一边。看着时机终于成熟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皇帝。

总结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能孤立地看结果也不能由结果倒推过程和原因。“陈桥兵变”之所以被视为一场兵不血刃的神话一般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柴荣托孤团队制定的漏洞,以及赵匡胤的韬光养晦。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赵匡胤抓住了这个漏洞一步一步为自己铺路终于时机成熟,最终赵匡胤夺得了后周的天下宋朝就此成立。权力的平稳过渡是前面所有原因的结果,而最终权力的平稳过度也令人很难相信“陈桥兵变”如此轻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8452.html

“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事件真的是宋朝神话的开端吗” 的相关文章

曹操既然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下手

曹操既然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下手

还不知道:曹操明知道司马懿有野心,为什么不杀死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创下大汉王朝四百余年基业。后来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割据,止于三国。魏蜀吴三国六十余年时间,合而为一,终归于晋。开创晋朝的奠基人正是曹魏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曹操...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马超、张飞、赵云和黄忠,被刘备封为了自己帐下的五虎上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史为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当关羽知道五虎上将中有黄忠时,非常不高兴,当即撂下狠话,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这明显是公开看不起黄忠。既然公开了,黄忠肯定知道,那么,黄忠服关羽吗?关羽死后,...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的皇叔有没有可能是假的,难道没人怀疑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在面见汉献帝时说道:“在下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然后汉献帝命令手底下的人去查看族谱意外的发现论辈分刘备竟然还是自己的叔叔,从此“刘皇叔”这个...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对项羽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如果不选择逃往乌江,结果会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在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选择逃路就很值得商榷。首先,他选择的逃跑时机让人看不懂。当时楚军连战连败,而且又在汉军主导的四面楚歌声中,动摇了军心,但是楚军此时好歹剩下四万左右军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