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哪些项目?有何发展?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18)16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朝的科举制度 ,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哪些项目?有何发展?

唐承隋制,但科举制度却在唐朝的时候由草创阶段走向日益成熟和完善阶段。

它是之一个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为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做了重大贡献。

但是,随着科举制度逐步的深入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弊端也慢慢暴露,显现出了它自身所特有的局限性 。

一: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夜看尽长安花

历代以来,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们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网罗人才,为自己效力,巩固自己统治。因此,人才的选拔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科举制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发展而来,萌芽于南北朝后期,初创于隋朝。

隋建立以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开皇七年正月,正式设立常举,当时的常举的科目主要有秀才和明经两科。

隋炀帝时期,没立进士科 ,从而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设立。但是隋朝历时短暂,科举制在唐代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 。”李渊建唐以后不久,武德四年便开科取士,自此,拉开了唐代科举史多姿多彩的画卷。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考试的科目一般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 、明算等六科。

其中秀才科被时人称为“尤异之科”,它是唐代六门常科中最早设立 、历史最为悠久 、法定地位最为崇高的科目。

但因为秀才科的难度太大,要求极高,所以应试者寥寥无几,唐高宗永徽年间就被废除了。

剩下的五门科目里,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参加这两科考试的考生也是最多的。

唐初期,明经科高于进士科,但是到唐中期以后,进士科的地位开始高于明经科。

人们越来越推崇进士,就连唐代著名诗人盂郊,在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后, 满心欢喜、意气风发地写下了《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哪些项目?有何发展?

借此来表现自己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以及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二:科举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和以前历代的选人制度相比,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无疑是一大进步,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网罗了诸多人才。

但是,随着唐朝政治的不断更替变化,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弊端。

如唐代科举中试不仅名额少,在制度上存在明显缺陷,考试的程序也不够完善等。

到了中晚唐时期,科举逐渐演变成世族门阀维持自己门第的手段,在科举过程中出现了贿赂、舞弊等腐败现象。

考生不惜弄虚作假、贿赂考官,使得中举者的能力和素质大幅度下降,而许多真正的有识之才、名人、杰士却遭受排挤。

首先便是纳省卷和行卷。纳省卷即举子将平时所作诗文卷轴向尚书省所在官府,即礼部交纳,所以称为纳省卷,又称为“公卷”。

而举子向一些达官贵人私自呈送的诗文称为“行卷”。

唐代进士科还允许“公荐”和“通榜”,即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

应进士科举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文卷,投献给达官贵人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的赏识和推 荐 ,从而提高知名度和及第机会。

这种行卷风尚在盛唐以后非常流行,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其一是走后门现象,依靠权势求取科第的做法大行其道,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公荐 ”实际上变成了“私荐”,凭借个人喜好和交情,以及考生所贿赂的银两多少来推 荐人才。

其二是考生呈送的诗文作品有许多是请他人代写,还有的剽窃盗取,在别人的文章上修修改改,所以很多都并非他们自身水平。

如此,一些豪门权贵的不学无术的子弟,想要通过科举,便极其容。

比如,唐德宗时期,宰相李实便开出一·张20人的单子,要求主考官照名单录取,否则便予以贬谪。

其次是考场代考作弊,唐代在防止考生作弊的措施上还不是很完善。

代试就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腐败舞弊方式,唐代著名的词人温庭筠就是当时著名的“ *** ”,他才思敏捷,成文极快,在考场上经常代人作赋和传递答案给多个考生,当时人们称之为“救数人”。

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以次充好,使得 *** 选拔的官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降低。

最后便是一直流传至今的请托。请托是唐代科举考试中一种极为普遍和恶劣的腐败风气 。

“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 ”,这往往已成为合乎逻辑 、顺其自然的事情。

请托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通过人情恳托,有的利用权力威胁。

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哪些项目?有何发展?

如吴武陵推荐杜牧时,便公然要求主考官录取杜牧为状元。韩愈推荐程昔范也是如此。

到唐代后期,一些权臣凭借个人喜好操纵科考,使得考官在决定录取考生的名单和名次时,考虑的不是考生的成绩,而是请托人的面子和人情。

这些不良作风不仅使得士人的世界观受到误导,对整个唐代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相当恶劣的。

三:唐代科举制的消极影响对我们现世的意义

从唐代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和消极影响,我们可以想到当代中国教育和考试体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首先,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尤其要注重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具有创新思维,才能带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其次,国家需要继续完善考试制度,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士,在适当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们必须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而不是像唐代后期那样,凭借权贵者的人情和面子来决定人才的去留。

这是对人才及其所具备知识的亵渎和蔑视,还会导致社会的不良习气以及一些人的投机取巧,从而阻碍国家和社会的正常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9457.html

“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哪些项目?有何发展?” 的相关文章

告老还乡时,孙嘉淦为何要带上十几个木箱子回去?

告老还乡时,孙嘉淦为何要带上十几个木箱子回去?

告老还乡是指年老辞职,回到家乡。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嘉淦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官员。他是一个清官,一生没有挣到几个钱。没钱也就罢了,这也很正常。可是为什么,他回去的时候,却搞了很多砖头,装了十几口大木箱拉回去呢?更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些砖头实际上并没能拉回故乡,而是半道上被人劫...

李神符:唐朝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神符:唐朝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神符(579年-651年),字神符,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神符幼年丧父,居于长安。义宁元年(617年),授光禄大夫,册封安吉郡公。唐朝建立,李神符受封为襄邑郡王,出任并州总管,击败东突厥进犯,授...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七次北伐为什么都不能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刘备开始发迹,刘备的梦想就是匡扶汉室,这一点在于刘关张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称王称帝等中都可以看出来。而诸葛亮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刘备的梦想是恢复汉室,在刘备死后,诸葛...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生戎马的年羹尧,为什么宁死都不认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清朝名将年羹尧,大家首先都会想起那充满着恐怖的血淋淋的“血滴子”。它是雍正设立的特务暗杀组织机构,而年羹尧就是“血滴子”的首领,曾用血滴子帮助雍正稳固皇位,残酷地杀掉一个又一个的对头。然...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不被曹操重用,是因为他划水摸鱼?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徐庶,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估计都不陌生,在《三国演义》中,他曾是刘备最早的谋士之一,刘备之所以能得到诸葛亮,也是源于徐庶的推荐。在书中,曹操担心他辅佐刘备,因而在程昱的建议下,将其母亲掳...

张辽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 张辽能够和关羽相提并论吗

张辽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 张辽能够和关羽相提并论吗

还不知道:正史里的张辽,带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能与关羽相提并论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的2人,其实有很多相似点。例如:1、祖籍都在山西。2、都骁勇善战、一战而冠绝当世。3、都喜欢身陷敌阵,直取对方中枢。4、人际关系都有缺陷。(张辽与李典不睦,关羽不...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新皇帝的上位都代表着一次政权的变更。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三位皇帝,祖孙三代,用人制度、治国手段都大有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尽管...

李文忠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后代是什么结局?

李文忠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后代是什么结局?

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朝开国著名功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文忠是洪武三年时,朱元璋封的六位公爵中(死后追封的不计),除常遇春之子常茂外最年轻的。不过,常茂是凭借父萌,以及姐妹常氏将要嫁给皇太子朱标的原因成为国公,李文忠是实打实的凭借战功入选。当然,李文忠的另两重身份也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