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景隆坑死建文帝之后投降朱棣,最后什么下场?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21)190

李景隆这个人不简单,他让朱元璋看走了眼,本是朱元璋为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培养的武将班底成员,最后坑死了建文帝,后来又投降朱棣,最后什么下场?

纸上谈兵讲军事理论无敌的李景隆都把朱元璋蒙住了

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而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与二姐夫李贞之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亲外甥。

朱元璋幼年时家贫,他险些被饿死,幸亏二姐夫李贞经常给他饭吃,朱元璋才没有被饿死,后来朱元璋发达了,而李贞反而因战乱和饥荒无所依靠,不得已之下李贞带着年幼的儿子李文忠投靠了小舅子朱元璋。

而朱元璋感念二姐夫李贞当初接济之恩,因此对二姐夫李贞极好,还将外甥李文忠收为养子,并且一度改名为朱文忠。此后李文忠一直在朱元璋身边跟随他南征北战,为大明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封李文忠为曹国公。

因此李景隆按血缘辈分来算,他属于是朱元璋的外孙子,与建文帝朱允炆也算是表兄弟关系。

李景隆坑死建文帝之后投降朱棣,最后什么下场?

李文忠本身就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加之他父亲李贞对朱元璋有恩,他本人还与朱元璋是甥舅关系,因此他的家族在明朝极受朱元璋的厚待和器重。

作为名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自出生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李文忠给予了李景隆很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李景隆在幼年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与父亲李文忠一样痴于兵法和军事。

李景隆自幼就身材高大魁伟,长相还颇为帅气,而且还熟读兵法,讲起军事理论来是头头是道,连他老爹李文忠都说不过他,因此朱元璋见过李景隆之后,一直对李文忠夸奖李景隆极为不凡,将来可为国之栋梁。

这也难怪朱元璋如此看重李景隆,主要是他当时确实很耀眼,长大高大威猛帅气,讲起军事理论来头头是道,把朱元璋都说得心服口服。

但是李景隆的老爹李文忠却不这么认为,李文忠始终认为李景隆没有经过基层历练和实际带兵,他未必能做得很好,因此他一直在朱元璋面前称李景隆虚有其表而已,不过朱元璋却认为这是外甥李文忠的谦虚之言。

其实想一想朱元璋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出身,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而李文忠自幼也出身于农民家庭,也没读过多少兵书,当然,后来朱元璋收养李文忠之后曾给他请了不少名师教育,但是也不及李景隆自幼就有条件受名师指点和教育,而朱元璋和李文忠的带兵经验都是从实战中摸索出来的,所以真在纸上谈兵,讲起军事理论来,他们俩肯定不如李景隆。

后来李文忠在洪武朝中后期病逝,李景隆就继承了李文忠的曹国公爵位,李文忠去世后没有人再约束李景隆了,而朱元璋还格外赏识器重李景隆,因此李景隆就在这时期获得了重用。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去世,年仅38岁。朱元璋后来册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希望将来由朱允炆继承皇位。

由于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决意立孙子朱允炆为继承人,他之前为朱标培育的武将班底名将蓝玉就成了让他十分担心的人,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生性桀骜不驯,立下大功之后就开始居功自傲,连朱元璋都敢顶撞。但是由于朱标嫡妻是蓝玉的亲外甥女,加之朱标为人宽厚仁义,蓝玉唯独对朱标极为信服。

因此朱元璋认为朱标可以驾驭蓝玉,而蓝玉也成了朱元璋留给朱标接班的武将班底,可是随着朱标英年早逝,蓝玉又居功自傲,所以朱元璋认为孙子朱允炆驾驭不了蓝玉,于是朱元璋炮制了“蓝玉案”,将蓝玉剥皮实草并诛灭三族。

蓝玉被杀之后,朱元璋还需要给孙子朱允炆再培育一套文臣武将班底,因此朱元璋选中了李景隆,在文臣方面朱元璋为朱允炆选择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在武将方面则选择了李景隆。

此后朱元璋刻意让朱允炆与李景隆多交往,培养感情和拉拢关系,由于朱元璋给朱允炆奠定了基调,因此朱允炆和李景隆关系日益亲密,朱允炆也十分信得过李景隆,视其为心腹。

但是朱元璋在死后绝不会想到李景隆最后会把朱允炆坑得那么惨,如果朱元璋要在死后知道李景隆最后坑死了朱允炆,他的棺材板还能不能按得住。

李景隆最后坑死朱允炆,反而投降了朱棣,还被封为靖难之一功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按部就班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深感各地藩王皇叔们手握藩王护卫兵权,对皇权威胁很大,因此他就想削藩,朱允炆的想法得到了齐泰和黄子澄的支持,有了这两名重臣的支持,更坚定了朱允炆想削藩的想法。

朱允炆最初想拿四叔燕王朱棣开刀,但是由于朱棣实力强盛,因此朱允炆就先拿了五叔周王朱橚开刀。

李景隆坑死建文帝之后投降朱棣,最后什么下场?

朱允炆就派了李景隆率军去捉拿朱橚,他为了不打草惊蛇,故意让李景隆率领军队暗中潜入朱橚的封地开封府,突然再命士兵将周王府团团围住,于是朱橚只得束手就擒被李景隆捉到了南京交由朱允炆处理。

李景隆很顺利地抓捕了朱橚,这件事办得还很不错,这让朱允炆更加器重和赏识李景隆了,认为他办事很牢靠。

朱允炆的残酷削藩,也激起了朱棣的不满,于是朱棣在封地北京起兵反抗,并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其实在最开始朱棣起兵时,朱允炆并不担心,毕竟他对阵朱棣是以全国敌一隅,胜率很高,所以朱允炆派遣了开国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去平定朱棣。

耿炳文是当时为数不多还健在的明朝开国老将,但是耿炳文这个人在之前一直作为明朝开国名将诸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的偏将出征,他不善于主动进攻,更善于打防守反击,而现在朱允炆给了耿炳文十三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让他主动出击,实际上发挥不出耿炳文的善守不善攻的优势。

朱棣是明朝初期的十三大塞王之一,他早年也曾跟随朱元璋多次北伐蒙古,也是一个骁勇善战之人,况且他起事之初锋芒毕露,因此耿炳文率军到达河北之后,与朱棣之一战就战败了,在真定之战中,耿炳文的先锋部队三万余人全部被朱棣歼灭。

但是这三万余人没有触动耿炳文部队的根本,耿炳文认为朱棣取得真定之战首胜,正是士气充沛之时,因此他率十万主力部队退守真定,他打算坚守真定,然后与朱棣打持久消耗战,同时耿炳文还准备趁朱棣老巢北京空虚之际,寻机奇袭北京。

耿炳文这套战术是很老成持重的战术,如果真打消耗战的话,朱棣以一隅敌全国,根本和朱允炆消耗不起,但是朱允炆在南京得知耿炳文首战失败的消息后,他很担忧,他认为耿炳文年纪老迈不堪重用了,于是召集齐泰和黄子澄商议对策。

齐泰和黄子澄都是书生之流,在军事上毫无见解,他们也都赞同朱允炆的想法,认为耿炳文年纪老迈不堪重用,于是黄子澄向朱允炆建议不如用年轻还有能力,深受太祖高皇帝器重赏识的李景隆为主帅替换耿炳文。

当时朱允炆急于平定朱棣,他想拿朱棣当反面教材杀鸡儆猴来警告其他藩王叔叔们,因此朱允炆就想到了爷爷朱元璋给自己留下的青年帅才李景隆,他认为李景隆年富力强肯定比耿炳文能更快平定朱棣。

于是朱允炆册封李景隆为大将军,他将全部家当五十万大军全部交给李景隆统率,他还特意效仿战国时期燕昭王拜乐毅为帅时行的捧毂推轮之礼来送李景隆出征,还特赐李景隆临阵之际权宜行事的权力,可以说朱允炆拜将之礼不可谓不隆重,只可惜他终究是错付了。

用李景隆替换耿炳文就好像当年战国时期的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老将廉颇一样,最终纸上谈兵的赵括战死沙场,秦国的杀神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兵,而同样擅长纸上谈兵的李景隆也彻底把朱允炆的家底全部打没了。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最初庙号为明太宗,后被改为明成祖),当朱棣听说朱允炆用李景隆替换了耿炳文之后,朱棣十分高兴,还为此摆酒宴庆贺。

上语诸将曰:“李九江(李景隆字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上笑曰:“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脩,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赢粮,马无宿槁,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三也;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五也。九江五败悉备,保无能为。”

——《明太宗实录》

朱棣这意思就是直接把李景隆当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朱棣特意在宴席上告诉自己手下的将领,李景隆为人骄傲自负,缺少谋断,还不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是个色厉内荏的草包,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但也不过只统兵十万,李景隆何德何能与汉高祖相提并论,现在朱允炆把五十万大军交给李景隆统率,那必定会重蹈赵括覆辙。

所以朱棣根本没拿李景隆当回事,听闻李景隆率军来到河北之后,反而带领精锐部队去驰援永平(现今河北卢龙),还顺道又率军去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封地大宁(现今内蒙古宁城县),他想哄骗朱权加入自己,并交出朵颜三卫的兵权。

因此朱棣就没拿李景隆当对手看,他率领北京的精锐部队离去之后,将北京城交给长子朱高炽镇守,但却只给朱高炽留了一万多的老弱残兵守城。

李景隆后来率领大军打算奇袭北京,朱高炽手下兵少,根本不敢应战,因此朱高炽关闭北京九门据守,李景隆就派兵围攻九门,当时指挥使瞿能几乎就快攻破张掖门,只需要李景隆协调后援军队配合瞿能即可攻入北京。

可是李景隆却有私心,他害怕瞿能攻入北京抢了自己的头功,同时他也通过这次事情看出了北京城破在即,因此他没着急攻入北京,反而鸣金收兵,想等明天自己抢下攻入北京的头功。

结果当时天气寒冷,朱高炽连夜命令士兵将冷水泼洒到城墙上,第二天冷水上冻,把北京的城墙冻成了冰墙,十分光滑不易攀爬,也更加增添了攻城的难度。

第二天李景隆起来一看就蒙了,他满以为这天可以攻破北京,自己夺得平定朱棣的头功,现在却面对一座冰城,攻城都无从下手,李景隆没办法只得派军队把北京城团团围困起来。

后来朱棣率军回师北京,朱高炽又派人从城内杀出,两厢夹击,李景隆就被前后夹击了,朱棣的大将张玉连破李景隆七座营寨,最终李景隆被朱棣杀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李景隆初战失败的消息传回南京,朱允炆却不认为这是李景隆的错,反而认为是李景隆年纪太轻威望不足,以至于用兵不顺,于是朱允炆特赐予李景隆临阵专断,假节钺的大权,也就是战场上的一切事务决断都由李景隆做主,还有了假节钺的权力,这充分说明了朱允炆对李景隆的信任和重视。

之后李景隆又组织军队继续攻打朱棣,但是此后李景隆屡战屡败,被朱棣按在地上各种摩擦,朱允炆的五十万大军家底也很快被李景隆打没了,不过别看李景隆屡战屡败,他倒是个长腿将军,非常善于逃跑,每当关键时刻他总能毫发无伤的逃跑,朱棣多次想抓他都没抓到。

李景隆坑死建文帝之后投降朱棣,最后什么下场?

后来朱允炆也明白了李景隆根本就不是朱棣的对手,他不得不下旨把李景隆召回南京城,将前线事务交由盛庸和铁铉负责,结果李景隆一走,盛庸和铁铉反而对阵朱棣打了不少胜仗。

不过朱允炆召回李景隆太晚了,他的家底基本都被李景隆打光了,虽然盛庸和铁铉能小胜朱棣,但是已经根本扭转不了局势了,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攻守形势也瞬间逆转,此时改为了朱棣准备攻克南京了。

李景隆被召回南京之后,朝廷重臣都认为李景隆是故意打败仗,有私通朱棣之嫌疑,于是奏请朱允炆斩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就连当初推荐李景隆的黄子澄此刻都一再请求朱允炆将李景隆斩杀。

不过朱允炆却非常信任李景隆,坚决将他一力回护到底,任凭朝臣如何请杀李景隆,朱允炆都不予理睬。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朱允炆还继续对李景隆委以重任,把南京城的城防重任交给了他。

后来朱棣的军队势如破竹兵临南京城下,别看李景隆打仗不行,他观察局势倒是很敏锐,要不他能每次在关键时刻逃跑。他看出了朱允炆要完蛋了,朱棣成功大势已定。因此他和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打开了南京金川门,向朱棣投降,史称“金川门之变”。

随即朱棣的军队顺利进入南京城,朱允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点火自焚,但是由于始终没找到朱允炆的尸体,因此朱允炆究竟是已经自焚而死还是借着火势逃跑了就成了千古谜团,而寻找大侄子朱允炆也成了朱棣登基之后的一块心病。

朱棣登基之后对跟随他发动靖难之役的功臣都给予了册封,但是在朱棣大封靖难之役功臣时,却让燕王的旧将都很不服,那就是朱棣以“默相事机之功”册封了李景隆为靖难之役之一功臣,位列百官之首,朱棣这一举动不知道是讽刺李景隆呢,还是李景隆真的和他之间有何猫腻,上演了一出大明无间道的戏码。

其实想一想朱棣也确实应该感谢李景隆,毕竟当他处于劣势之时,是李景隆挺身而出用自身“高超”的军事才能帮助对手朱棣扭转了战场局势。

李景隆最后的结局也能看出他很可能是真草包,并非故意败给朱棣

虽然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享受到了百官之首的待遇,但是其实他并不安稳,由于他为人刻薄善妒,人际关系很差,尤其是换了主子之后,朱棣可不像朱允炆那么好糊弄,还能无比的信任他。

因此很快李景隆就受到朝臣弹劾,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刑部尚书郑赐、成国公朱能等重臣弹劾李景隆图谋不轨,有叛逆之心,朱棣最开始还故意展现宽仁,只是罢了李景隆的官职,不与他再见面,让他以曹国公爵位赋闲在家。

后来礼部尚书周至刚又弹劾李景隆居家之时俨然以皇帝自居,接受家人跪拜如行君臣大礼,这是典型的图谋不轨,于是朱棣就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将李景隆削除爵位并抄没家产,终身囚禁起来,连同李景隆的家人以及两个弟弟李增枝和李芳英一同囚禁起来。

李景隆被囚禁之后大喊冤枉,他为了向朱棣明志,曾经想在囚禁之所以绝食的行为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自幼锦衣玉食的李景隆仅饿了一天多就受不了了,然后大吃大喝起来,此后李景隆及其家族就被朱棣废为庶人,史书也失去了他的记载,据野史记载李景隆大概在永乐中后期才在囚禁之所去世。

所以就看历史上李景隆的结局就能看出来他根本不可能在之前与朱棣有猫腻上演无间道的戏码,如果李景隆真的早就暗中勾结朱棣,那么朱棣登基之后不会这么收拾他,朱棣在登基之后收拾之前曾在靖难之役对阵过自己的朱允炆方面的武将,都是外宽内忌的将他们弄死了。

李景隆坑死建文帝之后投降朱棣,最后什么下场?

老将耿炳文后来也是被朱棣的心腹大臣刑部尚书郑赐和左副都御史陈瑛弹劾僭越之罪,耿炳文比较有骨气,他知道这是朱棣对自己的报复,于是他不想受辱,就自尽而亡了。

还有多次击败朱棣的盛庸在投降之后,也被左副都御史陈瑛弹劾图谋不轨被逼自尽。以及朱元璋养子平安也曾在靖难之役时多次击败朱棣,投降之后也被朱棣的一些心腹大臣弹劾图谋不轨,被逼自尽。

相比于耿炳文、盛庸、平安这些人,李景隆只是比他们没勇气自尽而已,所以李景隆的结局就如同朱棣对待其他建文帝手下降将一样,扣罪名把他们整掉,如果李景隆早就暗通朱棣的话,不至于会落得如此下场。

因此李景隆就是一个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他和后来的“大明战神”明英宗朱祁镇差不多,朱祁镇千里送人头,被蒙古瓦剌部活捉,而李景隆则是顺利帮助对手朱棣扭转战局,他和朱祁镇绝对堪称大明两大“战神”,不过人家朱祁镇打败了,有重臣于谦给他兜底,李景隆却是让无比信任自己的朱允炆给自己兜了底,整得朱允炆去哪成了后世学者研究的问题。

李景隆就好像一个历史上的笑话人物,朱棣封他为靖难之役之一功臣其实是对他莫大的嘲讽,他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人前炫耀,最终导致被朝廷群臣群起而攻之。

朱棣曾把李景隆比喻成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李景隆比起赵括还不堪,要知道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他最后还是战死沙场了,而李景隆却是个长腿将军,关键时刻总能逃跑掉,而且到最后他都没勇气用自尽的方式来向朱棣证明自己没有谋逆,所以同样是纸上谈兵,李景隆比之赵括还差远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90047.html

“李景隆坑死建文帝之后投降朱棣,最后什么下场?”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海瑞,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海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孝廉洁的名臣,《明史》对他的评价是:“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海瑞一生践行“忠孝”二字,但是,史学家对海瑞的“忠孝”却多有否定,认为他“尽忠...

多尔衮和豪格相互争夺皇帝的位置 最后为何是顺治登基

多尔衮和豪格相互争夺皇帝的位置 最后为何是顺治登基

对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为何顺治能登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辈分上来说,多尔衮是豪格的叔叔,但从年龄上来看,豪格却比多尔衮大2岁,皇太极去世时,豪格34岁,多尔衮32岁。多尔衮足智多谋,善于猜度人心,本来豪格能轻松获得皇位,却被多尔衮搅黄,最后还被多尔衮整死了。豪...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方孝孺,是建文的大忠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打进南京城以后,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方孝孺坚决不写,而且还骂朱棣是“篡位”。朱棣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事情,你说那么多干什么?方孝孺说,国家是天下人的国家,你“篡位”那就应该受到天下人的指责,怎么会是你一家人的事?朱棣说,你要再胡说八道...

孙皓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会称为暴君?

孙皓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会称为暴君?

孙皓,东吴末代皇帝,三国时期最有名的暴君。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不久后就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甚至连晋武帝司马炎都感到惶怖。好酒好色、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这些我们就不说了,今天我们只看看他是如何残害手下亲人和大臣的!杀兄弟、婶婶、叔叔252...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还不知道: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00年5月,“小霸王”孙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他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将印绶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后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不仅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还占领了荆州地区...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该不该归还?借而不还是否说明刘备失信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现在很有一些满脑子是屎的人见不得人为仁圣。〈当然,便是在古代这种人也不少〉所以,但凡历史上略有点名气的圣人都是他们贬斥的对象,而但凡历史上出了名的流氓恶棍,汉奸国贼,都是他们吹捧...

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

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

南北朝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其实他身体行不行我们是无从得知的,但是在皇位上的萧衍,一心吃斋念佛,因为迷恋佛法而禁欲却是事实。其实最早的时候,萧衍还不是皇帝,他在雍州做官的时候,也不是孤家寡人在生活,而是早就结婚了。当时萧衍迎娶了一个大家闺秀,此女子本来就是文采斐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