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还没有普通话 秦始皇是如何跟六国大臣沟通的
还不了解:古代交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没有普通话,那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怎样跟原先六国大臣沟通?
前几年网上有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穿越小说,名字叫《史上之一混乱》,书中的秦始皇嬴政之一次见到男主角萧强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饿以后就在你嘴儿开伙咧。”这是一句陕西方言,话语中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以后在一起搭伙吃饭的意思。可是,当这种充满着浓郁陕西风格的方言,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口中说出来时,总是会让人感到十分的别扭,又有几分好笑。
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一统了度量衡,但是却没有一统语言。那么,古代没有普通话,那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满口秦腔的他,是怎样跟原先六国的大臣沟通的呢?
民间有句俗话叫“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隔十里说话就会改变腔调,隔百里文化民俗就会不相同,十分形象地揭示了我国复杂的汉语方言状况。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因为分属地域不同,他们之间的语言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让地处北方的齐国人去和南方的楚国人打交道,两人之间肯定是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这是因为齐鲁方言和楚越方言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是初次接触对方的话,确实不容易听得懂。那么,古代没有普通话,这种诸侯国之间的沟通靠的又是什么呢?
说起来,虽然古代没有普通话的存在,但是那时候的人们沟通起来却并不存在语言障碍。因为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发明出了“雅音”,这是一种在中古汉语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带洛阳附近的一种全国通用的语言,距今已经有2800年历史。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个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因为洛邑成为了周朝的都城,所以洛邑这个地方的方言也就逐渐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成为早期“雅言”的基础方言。后来经过数百年发展之后,“雅音”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语言,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通的语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交流时所用的语言就是“雅音”。不过,在那个时候只有各国的贵族才会学习“雅音”,普通人一般很少离开自己生活的诸侯国,所以通常是不会说“雅音”的。比如说至圣先师孔子,他有三千名弟子,这些弟子都来自于不同的诸侯国。为了使所有的弟子都能够听得懂,孔子讲课时就只能用“雅音”,这样才不会出现语言交流的障碍。
在先秦以前,“雅音”属于贵族语言,基本上只流传于各诸侯国的贵族之间。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很多原来六国的大臣也进入秦朝任职,秦始皇和这些六国大臣们沟通,所用的语言就是“雅音”。不然的话,如果大臣们都使用方言的话,秦始皇恐怕一句也听不懂,而秦始皇的满口秦腔,大臣们也同样会一脸懵懂。
在秦朝灭亡之后,之后的历朝历代出于一统天下的需要,都大力推广“雅音”,使得天下间的沟通再也没有障碍。
先秦以前的“雅音”被称为“中原雅音”,后来衣冠南渡之后,“中原雅音”随着南下的士族迁徙,因此作为古代通用语言的“雅音”也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因为不同朝代的京城也有所不同,“雅音”所包含的基础方言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自晋朝之后成为主流的“金陵雅音”,在唐代时期与“洛读书音”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长安官音”,十分受唐代人的欢迎。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雅音”在这一时期也发展到了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的地步。而且,因为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周边国家的读书人想要读懂唐诗宋词,首先就要学习“中原雅音”,所以整个汉文化圈实际上都受到了“雅音”的影响。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