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都能够作假 古人为何很少去伪造银票
对古代银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连银子都能掺假,为何却很少伪造银票?
引言
在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录下了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活字印刷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广泛应用于所有与文字相关的领域,包括古代的重要货币——银票。
自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宋朝廷正式发行“官交子”之后,中国就正式诞生了由官方发行的银票。在此之前,民间大部分消费或者交易都是采用铜钱或者白银。
当时古人使用的铜钱或者白银颇多造假。其造假 *** 也非常类似,都是在铸造过程中混入其他价值更为低廉的金属,特别是白银。因为白银的价值比铜钱高多了,所以有人就会在里面加铅、锡等其他金属降低成本。但是由于这种造假的技术并不高明,其实很容易被辨认,就其成色、声音以及软硬度就可以辨认出真假白银。
▲北宋交子旧版拓存图片
01
在银票诞生以后,毕竟古代不像现代印刷钞票的防伪技术一样有高科技做支撑,应该很容易仿造才是。那为何古人连银子都能掺假,却很少伪造银票?不是不敢而是造不了。
其实,只要仔细研究一下银票就可以知道,伪造银票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我们还是从官交子的诞生说起。其实在宋朝的时候,白银并未大量用于民间交易,因为当时白银产量稀少,所以当时没有办法大量使用白银。但是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活动频繁导致的货币需求越来越大,仅仅使用铜钱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而对于朝廷来说,由于边境战事频繁,所需的军费和赔款开支日益增大,所以宋朝不得不发行银票,一则为了商业经济,二则为了以此来填补财政赤字。
▲大清宝钞
宋朝之后的元朝,也继续发行了银票,被称作宝钞,而宝钞一直从元朝沿用至明清时期。
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方面来说,看起来交子或者宝钞都比白银用起来方便得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对于刚刚诞生的交子或者宝钞人们还没来得及产生足够的防伪意识,而当时的朝廷对使用这种纸钞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加上政治原因,所以出现了随意滥发的情况。这样一来,这种纸钞的价值就有可能忽高忽低,难以得到保障。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可算是灭顶之灾。
02
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铜钱和白银,所以尽管宝钞有各种问题,依然一直流通到明朝初期。就连当时朝廷官员领取的俸禄,也是按照宝钞和实物各占一部分比例的方式来发的。直到明朝中后期,白银的大量增加才让人们渐渐不再使用宝钞,此时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银票。
此时的银票,远比交子和宝钞稳定可靠得多,而且随着对使用纸钞的经验积累,明朝时期对银票采用了极其严格的防伪措施。
想要仿制银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基本不可能。
▲明朝百姓画像
宋代黄庭坚《赠别李次翁》有言:“利欲熏心,随人翕张”。就算有普通百姓利欲熏心,试图仿制银票,也还有很多实际条件的限制。明清两代 *** 对银票的印刷监管十分严格,而且也采取了相应的防伪措施。
且不说一般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印刷银票所需要的技术和材料,很多人是连字都不认识的。
03
在银票的印刷 *** 上,也逐步体现了印刷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首先表现于银票上印制的复杂花纹上,这些花纹不但设计繁复,而且采用了多种颜料交替印刷,如果对其工艺不是非常了解的话,很难仿制。
▲大清户部银行兑换的银票
而银票之所以少有人会去仿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法律的规定。
现在法律虽然也对制造伪钞的罪行严惩不贷,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刑法中,制造伪钞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不但制造者本身要丢了命,就连自己的亲戚朋友也通通会被株连。
所以在古代银票上通常还有一些警告,例如:“假票军法究治”、“伪造者依律治罪”之类的内容。专家表示,在律法森严的古代,光是这几行字,就足以威慑住绝大多数老百姓了。
人民币所用的纸张都是水印纸,具有光洁细腻、耐磨耐折、抗酸抗碱等优点。其实古代印制银票同样如此。
例如明朝时所使用的桑皮纸,桑皮纸有4个等级,更高级的桑皮纸才能用来印制银票。而这种纸是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见过的东西,更不要说用它来仿制银票了。
▲正在晾晒的桑皮纸
结语
总的来说,在普通百姓中银票并不常用,就像现在的普通人也不会经常用到支票或者承兑汇票这些东西一样。一般朝廷官府或者是商人经常使用银票,钱庄在收取或者支付银票时,有专门的人来进行查验,所以就算有伪造的银票,当场一般就会被发现。到那时,持有伪造银票的人等来的人恐怕就是官府的捕快了。
参考资料:
《梦溪笔谈》
《赠别李次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