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元朝科举制的复兴与后世影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23)322

揭秘:元朝科举制的复兴与后世影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选官制度,始于隋唐,兴盛于宋朝,在宋朝科举的重要程度达到顶峰,但元代,落后文明统治中原,元代初期,作为在马背上得天下的蒙古人自然对于科举制不屑一顾,甚至一度停废,好在科举制后来得以恢复,虽然复兴之路坎坷,但影响后世600年。

元初科举制被停废原因

科举制在元代的发展历程非常坎坷,忽必烈建立元朝初期,科举制被停废。前期被废除,后来才得以慢慢恢复。元代科举制的标志性人物是元仁宗,元仁宗之前,科举制被废除,元初科举制被废除又不单单是一方面的原因。

1、官员来源很多

首先,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只是一位伟人单枪匹马建立起来的,都需要有许多跟随君王英勇善战的勇士以及善于谋略的谋士,才有可能会建立起一个国家。元朝更是如此,马背上得来的国家,更是有许多等待封官的功臣,所以元代官员的主要来源就是忽必烈手下的功臣,比如开国功臣徐达。

其次,元朝建立之前,归降的前朝官员以及 *** 读书人,即所谓的归降贵族,也是元代官员的重要官员。整体来说,元朝建立初期,或许缺真正有才能的官员,但是不缺官员,更不缺 *** 官员,而科举考上的几乎都是 *** 官员,所以对于当时的忽必烈和元朝来说科举制没有存在的必要。

当时的当务之急是稳固政权,发展经济,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所以科举制对于元初来说可有可无。

2、君主对科举制的的质疑

据《日闻录》记载:元代时,有一个官员看文书,把“辨验收差课程钱谷”里的“辨验”二字,读成“便检”,还骂吏员:那么多钞在库里,为什么不便检呢?

还有一个元朝官员,把“谯”读为“焦”,又把“羁管”读为“霸管”,元代官员水平之低一时间成为当时的话柄。这只是众多官员里的几个例子而已,但是反映了废除科举对于元朝带泪的负面影响至深。可见元代官员水平整体不高,所以从忽必烈时期就考虑过对于科举制度的实行还是废除,但是没有结果。

有种种原因,但是忽必烈对于科举制度持怀疑态度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他认为跟着自己打天下的人更值得信任,科举考进官场的人于他而言是陌生人。所以科举在前期得不到发展,跟忽必烈对科举持怀疑态度有关系。

揭秘:元朝科举制的复兴与后世影响

其次落后文明对于先进文明的戒备心和警戒也在占据中原后达到更高点,作为统治者内心是矛盾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最后元朝朝廷内并不景气的财务问题,也导致了科举制无法实行。

3、元朝贵族对科举的排斥

元朝贵族也就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中的所有朝代都存在的统治阶级贵族,众所周知,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不容侵犯的。与此同时,科举制的存在于他们而言就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天下发展是所有统治者的初衷,但是前提是在保证自己的统治稳固,并且利益不被侵犯之下。

元代的官员来源就是承袭,恩荫等。蒙古,色目, *** 贵族家庭是主要排斥人群,因为科举制势必会侵犯他们的利益。其次元朝贵族认为宋朝灭亡的原因是太过于重视文人,所以元朝贵族对于科举制的排斥,也是元初科举制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举制在元代的复兴之路

科举制在元代的复兴之路是坎坷的,虽然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关于科举制兴废的讨论一直存在,但是一直没有任何结论产生,又或者说是科举制一直没有被重新恢复,直到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仁宗之前是废止状态,仁宗之后是改革创新阶段。

1、仁宗之前对于科举制的尝试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也致力于与 *** 之间的文化交融,推行汉化,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提议下也做了很多尝试,虽然最后都不了了之,之后的成宗,武宗在位时也没有真正实行,但还是对于科举制在元朝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具有代表性的提议有两个,首先是1267年,翰林学士王鄂提出:请复科举考试。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胥吏,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矧先朝故典,尤宜追述。”大意即是:不实行科举考试,既浪费人才,又不利于国家统治,所以实行科举考试非常有必要。忽必烈采取了建议,但是没有结果。

其次就是,1284年留梦炎提出:“惟贡举取士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举,则用心为学矣。”即是:实行科考,参加考试的人群放宽,鼓励安心学习。忽必烈采纳建议,但是还是没有实行,最终不了了之。

2、延祐复科

到元仁宗时期,是科举制度在元朝的转折点,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实行科举制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元朝已经统治中原长达半个世纪,但是依据忽必烈和贵族的废止科举制的政策已经不符合元朝发展的需要,因为当时的元朝不是初期需要用武力来巩固政权的时期。

其二,元仁宗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给仁宗提出建议的是:“人才所出,固非一途,然汉、唐、宋、金,科举得人为胜。今欲兴天下之贤能,如以科举取之,犹胜于多门而进;然必先德行经术,而后文辞,乃可得真才也。”

公元1313年十一月,恢复科举制度,这项重大举措,既有对于前朝科举的继承,又有元朝根据时事所做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存在,更是确立了元朝科举,具有史诗性意义。

3、元朝科举制的影响

元朝科举制虽然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坎坷曲折,元朝科举在承袭前朝科举制度特点的同时,有了新的创新,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对元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元朝后包括明清在内的往后600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推动民族融合

虽然元朝的科举制有很多弊端,但是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也真正的选出了一些人才,甚至有人名留千史。这些有识之士的出现为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次促进了元代教育的发展,许多知识分子各地讲学,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汉化和各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

5、推动儒学的传播

科举实行时间越久,越是方便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文化做官,元朝科举制逐渐打破几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促进了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使它们相互交流,融合,共同认可,共同发展。汉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少数民族对 *** 的了解,减少了隔阂,增加了欣赏与认可,也更愿意接受儒学,促进了文化交融与儒学发展。

6、对明清的影响

元朝科举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标准,元之后的明清也同样采取这一政策,所以从元代开始,程朱理学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元代是程朱理学的重要转折点,元代因为科举的复兴,把程朱理学作为官学,以至于为后世明清两代程朱理学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元代科举对于明清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把程朱理学作为官学对明清乃至后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所以元朝的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是独特的存在,过渡性的存在,元朝科举有很多缺陷,但是再多的缺陷也掩盖不了它的贡献与精彩,历史上本该有它精彩一笔的存在。

总结:

元代科举制的复兴之路虽然很坎坷,但是元朝科举制不仅继承了前朝科举制度,还对科举制做了改革和创新,以便于更好的服务国家发展,所以这就决定了元朝科举制有民族性很强的特点。元朝科举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促进了汉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元朝科举制有它的缺点,元代科举有民族歧视,并且作弊行为时有发生,因为录取存在民族差异。但是考题很灵活,比明清时代的固化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元朝科举有利有弊,虽然复兴之路很坎坷,甚至在元初一度被废止,但最终还是走上复兴之路,在元仁宗时期复兴,并且对往后600年明清的科举制度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6/195708.html

“揭秘:元朝科举制的复兴与后世影响” 的相关文章

朱棣死后,继承皇位的为何是朱高炽?真相是什么?

朱棣死后,继承皇位的为何是朱高炽?真相是什么?

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朝永乐二十二年 (公元1424年 ),明成祖朱棣在亲征蒙古的途中刚刚断气,就发生 了一场静悄悄的战争,即皇太子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的皇位之争。朱棣驾崩后,他身边的近侍马云秘密召集随驾的支持皇太子朱高炽的大臣杨荣和金幼...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我们对于官渡之战耳熟能详,但是导致袁绍、曹操这对本来的盟友直接对决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呢?董卓进军洛阳后,废掉...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269年~312年),字平子,琅琊临沂人,西晋官员、名士,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太尉王衍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澄出身世家,少有盛名,勇力过人,爱好清谈。举止放诞,不拘礼俗。少历显位,累迁丞相(司马颖)从事中郎、司空(司马越)长史。迎驾有勋,册封南乡...

唐朝时期的公主那么漂亮 她们为何难嫁出去

唐朝时期的公主那么漂亮 她们为何难嫁出去

对唐朝公主那么漂亮,为何嫁不出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唐朝是最辉煌的一个王朝,当时长安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样也是世界的大都市,其人口达到了100万人以上,绝对可以堪比现在的纽约和华盛顿,不少西方国家也慕名而来,比如阿拉伯帝国,波斯帝...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三国真实历史中,关羽和刘备真的情比金坚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感情很深,有着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南征北战几十年数次生离死别,兄弟多次落于敌军手上但初心不改,一有机会就重聚。其实这都是...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东汉末年名将, 算是世家子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并非如《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小肚鸡肠。周瑜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六郡,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江陵之战逼走曹仁,绝对算得上一代英才,只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时,杨洪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杨洪为功曹。诸葛亮向杨洪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有句话叫:猛将常在阵上死,善泳终会江中亡。元末明初,猛将如云,诸如花云、丁普郎、徐达、朱文正等辈,个个都武艺超群,武勇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惜的是,这些“战神”级的人物,有的英勇就义,有的被开国皇帝诛杀,得到善终者寥寥无几。...

评论列表

李磊
李磊
2个月前 (08-04)

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元朝科举制的复兴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详细阐述了元初废除的原因以及后来的恢复过程和历史影响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和细节分析得非常透彻让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深感震撼于元代在推行汉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对仁宗时期实行的新政策感到钦佩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也为后世明清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可以说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这一制度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晚风
晚风
2个月前 (08-04)

阅读了关于元朝科举制的复兴与后世影响的文章,我深感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时代的进步,虽然元代初期对汉族文化的排斥和对官员选拔制度的废除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可以理解接受的历史事实背后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疑虑和不自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元仁宗时期恢复了科考制度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也为明清乃至后世的选官制度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这是一篇非常有深度和启发性的好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