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30)180

对北宋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初期大军战斗极为强横,为何到末期是大军变得如此羸弱?

北宋初建之时,除了北方辽国之外,其大军横扫天下、堪称无敌,然而到了北宋中后期,曾经强悍的宋军却变得羸弱不堪,那么宋军是如何一步步变弱的呢?其实制度才是根本,贯穿两宋的宋代兵制,才是宋代大军战斗急速下滑的“罪魁祸首”。

北宋的兵力构成,禁军乃是主要战力

《宋史·兵志》有载,“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此外还有少量驻守西北部的蕃兵,以及隶属于地方治安部队的土军和弓手。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由以上记载可知,宋代的大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中禁军负责戍卫京师和对外出征,乃是大军的主要战斗力;厢军则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例如筑城、 *** 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因而也称“役兵”;乡兵则完全就是平时接受军事训练的农民,主要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

作为宋军的主要战斗力,禁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中最精锐的殿前军负责驻守京城,侍卫亲军则负责驻扎各地。禁军编制为厢、军、营、都四级,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其中营乃是禁军的基本建制单位,在大军调动、屯戍和作战,通常均以营来计算兵力。

厢军虽然也是常备军,但由于主要承担杂役任务,平时又不承担训练、作战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乡兵则完全就是民兵,虽然也时常训练,但由于并不脱离生产,因而战斗力也很难保证。

北宋的特殊军制,战斗力下降已成定局

赵匡胤篡周建宋之后,为了改变五代十国以来的武强文弱局面,避免重蹈“黄袍加身”的覆辙,在一招“杯酒释兵权”之后,将禁军军权重新收归皇帝,并开始大力推动军制改革,而宋代的军制则体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1、强干弱枝。在汲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以来的乱世经验,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过强,威胁到中央统治,赵匡胤在兵力配置上基本遵循了“强干弱枝”的原则,即从各地厢军、乡兵中抽调精锐组成禁军,从而使得禁军成为最精锐的大军,而禁军的指挥权又直属于皇帝,如此便使得地方势力得到了弱化。不过,如此一来宋军的战斗力将完全由禁军来保证,地方大军则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2、内外相维。所谓“内外相维”,便是将禁军一分为二,其中最精锐的殿前军主要负责戍卫京城,而侍卫亲军则负责驻守各地。如此一来,由于京城保留着数量可观,且最为精锐的禁军,即使各地发生叛乱,也可迅速调集大军予以扑灭。而如果京城发生兵变,各地的禁军则可以联合地方大军,凭借庞大的军力回师勤王。

3、兵权分离。宋代禁军分为殿前军和侍卫亲军,分别由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分别统率,但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长官却并非常职,后因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长官长期虚而不置,侍卫亲军司便逐渐分为了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两个衙门,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便是我们常说的“两司三衙”。此外,宋代为了避免武将权力过大,又对兵权进行了进一步拆解,其中两司三衙只有统兵之权,调兵之权则归属枢密院,而率兵之权则在战时由皇帝临时任命率臣负责。兵权分离固然可以防止将领擅权,但同样容易导致军事行动遭到掣肘,反而影响大军的战斗力。

4、兵无常帅。宋代规定,京城禁军和地方禁军必须顶起换防,这种轮流驻防的方式被称为“更戍法”。然而,大军调防、将领却并不随军调防,如此一来便达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目的,有效防止了各级将领彻底掌握军权。然而,这种方式虽然有效防止了将领做大,但同样导致大军战斗力和将领才能根本无法发挥,大军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也很难得以保证。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宋军的这些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五代十国以来的武强文弱和唐末以来的地方割据现象,但弊端同样极为严重,宋初因大军战斗力强悍,弊端尚不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弊端开始被无限放大,战斗力下降已成定局。

兵源素质下降、大军腐败严重,禁军战斗力开始急速下滑

如前文所说,禁军乃是宋军战斗力的基本保证,但随着北宋中后期兵源素质的下降,再加上大军腐败的日益严重,导致到北宋末年时,禁军兵力虽然急速增长(纸面兵力),但战斗力却开始急速下降。

根据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的记载,宋初禁军只有二十万人左右,但此后开始迅速增多,到北宋中期时,便已经增至八十余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则有“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的记载。

由上可知,作为宋军主要战力的禁军,自北宋中后期开始,兵力得到迅速扩充,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宋军战斗力的急速下滑。而原因则主要有以下两点: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1、兵源素质下降。从北宋中期开始,禁军除了继续按照规定从厢军和乡兵中挑选外,还从民间募集了大量士兵,甚至在灾荒年份直接募集流民充入禁军,为的便是防止流民变成乱民。厢军和乡兵的战斗力本就随着时间推移开始下降,而从民间和流民中募集的士兵,兵源素质更是无法保证,这无疑是禁军战斗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到北宋末期时,禁军中的骑兵甚至已经沦落到了连马都不会骑的地步。

2、大军腐败严重。兵力来源的混杂,无疑为大军腐败制造了空间,尤其是吃空饷现象,在禁军中极为严重,例如我们常说“八十万”禁军,但在金兵南下攻宋之际,京师三衙所统率的实际兵力,甚至还不到五万人,其余则士兵不过是留在花名册上的一个个名字罢了。结果,朝廷花费了大量钱财养兵,却在战争来临时不得不依靠将领从民间临时募兵。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当然,宋代军制的漏洞并非没有人想要弥补,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变法,出台了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便是针对宋军的制度漏洞予以弥补,但最终由于变法失败而被废止。

南宋初期,由于北宋代廷的崩溃,以募兵为主的诸路大军战斗力也颇为可观,但朝廷为加强对大军的控制,又对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将领的兵权予以了剥夺,又将大军改为御前诸军,不过由于彼时将领仍握有一定兵权,因此宋军的战斗力尚且可观。但到宋宁宗时,由于开始将大军交于文臣控制,结果导致宋军的战斗力再度急速下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6/196959.html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的相关文章

刘备当初是卖草鞋的 刘备是怎么成就帝王之业的

刘备当初是卖草鞋的 刘备是怎么成就帝王之业的

对织席小儿刘备,凭什么最终成就帝王之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若论国力蜀汉无疑是最弱的,同时刘备的起点也是三人中最低的。曹操是官二代,父亲曹嵩位列三公之一的太尉。孙权是躺二代,老爹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了江东基业,并留下了张昭、周瑜等一众文臣武将。刘备作为三国演义的...

历史上武惠妃是什么结局?被吓死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武惠妃是什么结局?被吓死是因为什么?

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宠妃,谥号贞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惠妃为了把皇储之位转移到自己儿子李瑁身上,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可以说,她的陷害获得了成功,最终,唐玄宗不但废了李瑛的太子之位,把李瑛、李瑶、李琚废为庶人。而且,没过多久,唐玄宗就下令杀掉李瑛、李瑶...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以至蜀汉王朝国...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康熙却很怕太子胤礽夺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没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虽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对顺治帝为啥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奇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帝虽然不是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在位时期也没有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但是他却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而伴随着他的入关,爱新觉罗一族也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统治者。而通...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陆绩之女,因为当时陆绩正赴任郁林,因此取名郁生,13岁成为张白之妻。号为义姑。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陆郁生的父亲陆绩是吴郡公认的才子,又是当时吴郡陆氏的领袖。陆绩赴任担任郁林太守,遂取此名。陆郁生年少的时候就定下坚贞的志向。建安二十四年(...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满朝文武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满朝文武为何无人求情

对秦朝丞相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李斯,原本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曾经拜师荀子门下,学习如何在朝廷为官,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出师后,他来到秦国,成为官场最底层的小小门客,凭借着满腹才学和把握关键机会的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