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04)120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渭水之盟”放在任何一朝,都绝对不算是一个丧权辱国的盟约,是既没有赔款,也没有割地,更没有称臣。

626年,玄武门事变地震动还未彻底散去,李世民的皇位也还未彻底坐热乎,距离唐都长安不足40里的泾阳就突然传来一件让京师震动的消息,东突厥人打过来啦!

东突厥是当时北方的霸主,鼎盛时期疆域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区。自李唐建立以来,东突厥就对李唐的疆土垂涎三尺,曾几次三番地与其接壤的政权联合进犯李唐,如619年,东突厥就曾联合前隋建节校尉刘武周进犯李唐,最初李唐是被打得叫苦不迭,连龙兴之地晋阳都被占领。

当然,无论东突厥如何进犯李唐,唐都长安是从未被直接威胁,多数时候东突厥军一打到豳(bīn)州(今陕西咸阳北部),就被唐军打了回去(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曾率军在这里与东突厥军互砍)。可是,这次东突厥军居然直接打到长安附近,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这里或许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东突厥军这次突然能打到长安附近,直接威胁到唐都?

东突厥军这次能打到长安附近,纯粹就是侥幸!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

刚才我们也说了,东突厥军打到长安时,唐朝刚刚发生了内讧,也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夺得皇位,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诛杀,而在东突厥打来前,李世民并未完成全国各地忠于李建成、李元吉官员的撤换,当时驻守在萧关的李艺和驻守在豳州的张瑾,他们二人就是李建成一派的官员。

东突厥能够打到长安,就是因为李艺、张瑾二人的玩忽懈怠!当时,李艺麾下有1万余天节军,张瑾麾下有1万余天纪军,这2万余人皆是唐军最为精锐的百战之师。依靠着坚固的城池和充足的粮草,按照正常情况怎么着也能抵挡住东突厥数月,为李世民的调兵留下充足的时间。但是,事实上,当东突厥大军从会州袭来时,这俩货看到东突厥大军袭来时,居然都做起了缩头乌龟。

首先,李艺是没真打,当时身为李建成的死党,他正在紧锣密鼓的密谋造反(4个月后就反了),对于他来说东突厥若能够重创李世民,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又岂会在这时自损实力去帮助李世民抵挡东突厥军呢?当然,此时为避免被李世民怀疑,他还是象征性地抵挡了东突厥军一会。其次,张瑾比李艺是更加直接,他连象征性地抵挡都没有,直接就是闭城不出。

如此,连唐军抵御东突厥军两支主力部队都对东突厥军是睁一眼闭一眼,你说东突厥军能不打到长安吗?

不过,东突厥虽幸运地打到长安附近,可是他们的运气却没有继续好下去,因为他们遇到的是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谁?那可是打下大唐半壁江山,从血海中杀出来的雄主,他岂会因东突厥兵临城下,就害怕地向东突厥求和呢?不,李世民可一点都不惧怕!

当时东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虽垂涎长安的繁华,但并未被这繁华给冲昏头脑,他们深知长安城城高墙厚不易攻破,且大军又是深入大唐腹地,万一唐军从后面一夹击,十万雄军大概率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们虽兵临长安城下,却并没有在之一时间选择强攻,而是派出了亲信执失思力进城,名义上是要和李世民谈条件,实则是想打探一下长安的虚实,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执失思力看到李世民后,态度那是十分的嚣张,仗着在城外十万雄兵,是丝毫不把李世民放在眼里,要求李世民开城投降,不然就让长安血流成河。李世民可是极好面子的皇帝,见执失思力居然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大怒的他一挥手就要侍卫把执失思力拉出去砍了。执失思力也不愧是一条能屈能伸的汉子,听到李世民要来真格的,立马就给跪了,眼泪汪汪地告饶。

宰相萧瑀、封德彝这时也赶紧站出来求情,说自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况且人家还有十万雄兵在城下看着呢!希望李世民能将他放回!李世民却不想放,他自知执失思力来求见,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来谈条件,而是来探虚实,如果放他回去,就等于是向突厥示弱,突厥肯定就会蹬鼻子上脸,直接强攻。但是,李世民也有点担心,要是直接杀了他,日后不好谈判,于是两相中和,决定把他直接软禁在皇宫中。

接下来,对于东突厥,摆在李世民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那就是战或和。如果战的话,以当时唐朝在长安附近的军事实力,打败东突厥军不是问题,毕竟当时长安城外有着三万禁军,关中地区至少也有十三万中央军,这是三万禁军先与东突厥军互砍几天,之后再从关中地区调几万兵过来,败东突厥军这绝非是一个问题。

但是,要知道此时的李世民才刚刚登基不久,李建成、一党并未被处理干净,若禁军或调来抵御的中央军出现如李艺那般属李建成的死党,那李世民可就是作茧自缚了!若他们阵前倒戈,李世民怎么死都不知道。除此,如若李世民要跟东突厥开战,他必然就得亲自出城领兵作战,而一旦李世民长时间待在城外,难保长安城内的李建成余孽或是李渊势力不会蠢蠢欲动,阴谋复辟。

因此,对于李世民来说,即使他纵有千般的不愿,也只能是选择与东突厥议和。

但是,李世民的议和可不是割地赔款,这些他是万万不会答应的,他只是想花点小钱就打发东突厥走人。可是,试问东突厥又怎会轻易答应李世民这样的求和呢?于是为让东突厥答应这样的求和,李世民只好重操旧业,又干起了几年前在豳州对付突厥那一套——忽悠。

李世民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个人,骑着马就来到了渭水边上,朝着对面就大骂颉利可汗背信弃义。此时,颉利可汗看到派去的亲信没有回来,而李世民带着六个人就敢来骂自己,一瞬间就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李世民到底在搞什么!就在他蒙圈的时候,李世民的后面突然又出现了数万唐军(这是李世民目前所能调动的所有兵力),一时间是尘土飞扬,颉利可汗不知这是李世民现今所能调动的全部兵力,误以为李世民的援兵已到。

见此,颉利可汗不敢再与李世民争锋,只能答应李世民的议和。之后唐突两国在长安的西边杀了一匹白马,歃血为盟,再次签订同盟协议。李世民最终以少许金钱,换得突厥撤兵,而事后这少许金钱似乎也不白花,“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不久突厥就献给李世民三千匹马和一万头羊。

综上所述,“渭水之盟”在任何朝代都不是一个丢脸的约定!但是,对于李世民这位好面子的皇帝来说,却似乎真的是一个奇耻大辱。

李世民这一辈子,他何曾向人低过头?又何曾被人这么威胁过?对待外敌,除了这一次,他从来都是“不服就打,不听话就打,看不顺眼就打”,除了打不会有第二种选择,比如639年,就因高昌王麴文泰西域朝贡,李世民不爽其所为,遂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

由此,对外敌向来就很霸气的李世民,他自然是忍受不了此前东突厥对自己的无礼,更不满自己要被迫与东突厥议和,放任威胁自己的东突厥离开大唐的疆土。

渭水之盟,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他唯一一次在大唐的疆土与侵略大唐的敌人签订的所谓的和平条约,就单凭这点,李世民就绝对是不可能会释怀的。而对于向来只允许李唐欺负别人,不允许别人欺负李唐的李世民来说,这也绝对是奇耻大辱。

之后,对于给自己带来这么一个奇耻大辱的东突厥,李世民自然是没有放过。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不久东突厥即被唐军所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197595.html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一向以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而著称,那么他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朱棣继位为永乐皇帝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有报告称宁夏那边突然被围了,情况似乎十分危急。当时在内阁当值的是杨荣,所以朱棣便赶紧将其招来,把奏章拿给他看。杨荣看完...

诸葛亮才智无双,为何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诸葛亮才智无双,为何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众所周知诸葛亮才智无双,一生任劳任怨,为刘备家族的霸业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这个一个忠臣,为何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个就是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马谡。作为马氏兄弟里最擅长“纸上谈兵”的一位,马谡真可以说是把诸葛亮“坑惨了”,尤其是在...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对街亭之战中,马谡如何做才能挡住张郃10天以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取的战略是:声东击西、阻援攻城。所谓的声东击西就是用疑兵来迷惑曹魏,让曹魏猜不出蜀军主攻的方向,而赵云则是这支疑兵的统帅,赵云率军走褒斜道,出箕谷,引诱曹魏关中主力,当时曹魏西部...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前期皇帝子女众多,后期子女较少,甚至都没有子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猜测有三大原因。第一,近亲结婚。清朝皇室一直延续满汉不通婚、旗人不与非旗人通婚的原则,所以清朝皇帝的皇后以及后妃一般都是满、蒙、汉的旗人女子。而皇...

宋仁宗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的一生都有哪些遗憾?

宋仁宗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的一生都有哪些遗憾?

宋仁宗,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宋朝第四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他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的皇帝,几乎没有之一。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仁”字为庙号的皇帝,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其之追捧,史载:“仁宗崩,天下丧之如亲”。宋仁宗的名声是完美的,但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在从相关史书中了解到...

汪由敦:清朝时期大臣,老诚敏慎,在职勤劳

汪由敦:清朝时期大臣,老诚敏慎,在职勤劳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敏慎...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的次子,生母不详。其兄长李普生于824年,敬宗于826年被杀,他应在其间出生。敬宗被杀后,宦官王守澄立敬宗弟江王李涵为唐文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828年,李普薨逝,李休复成为敬宗实际上的长子。837年,唐文宗封敬宗的其余儿子为王,李休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