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里边都有什么规则
还不了解: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打仗其实很规矩,就像开运动会一样?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古代打仗基本都是马革裹尸、异常惨烈,各种冷兵器与盔甲之间的激烈碰撞,血与肉之间的厮杀。
就像屏幕上所展现的,双方各带几万兵马,随着鼓声响起,双方大军一窝蜂地就涌了上去……
实际上,古代打仗是很规矩的,就像运动会一样,裁判示意开始,双方才能交手!
两国交战要下战书
在春秋时期,国家之间交战是十分规矩的,下战书是必走的流程,然后会约定好时间地点,到时候双方赴约就行了 ; 而交战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在两国的交界处,也就是在边界地带。
这就是所谓的先礼后兵,而且还有双方交战不杀来使的说法。
因为这时候天下诸侯太多了,而且这些诸侯的地盘普遍不大,人口也很少,两国的战争基本就是君王的战争,他们更多是为了争夺资源。当时的作战,并不以重创敌人为主,而是在能分出胜负的情况下,尽量伤亡最小而分资源。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你下战书了,如果最终战争失败了,也许还有谈判的空间,但是要是搞偷袭失败,那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两队兵马斗争前,先进行1对1的决斗
在三国的记载中,有无数的战争都比较相似,那就是两军在对峙时会留出一片空地,双方各自派出武将进行单挑。
之一个原因呢,就是礼仪。中国古代打仗更大的礼仪就是先礼后兵。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人崇拜英雄主义,谁的力气大,谁比较勇猛就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士气,打仗前,先派大将上去单挑,能起到摸清对方实力和震慑对方的作用。
赢得一方的士兵士气大振,另一方则会继续派人单挑,如果输得比较惨,那基本也就没有打群架的必要了,这时候能撤则撤,不能撤就谈和或者投降,除非想要鱼死网破。
以最小的牺牲定夺输赢,都不想拼命。
击鼓是开打的信号
古代大军敲鼓是有意义的,就像是运动会裁判的哨声一样,通常情况下,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古代没有通讯设备,由于鼓声传播得远,所以被选为冲锋号发起的信号,士兵在战场上听到鼓声就明白要进攻了 ; 而且古代军规的之一条是“闻鼓不进者斩”。
除此之外,鼓声具有令人心潮澎湃的作用,能很好地振奋士气。
春秋时候的战争很和谐
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大军是很有规则的,比如“不重伤,不逐北”,就是对方如果受伤了,就不能打第二下,打败了敌人就应该见好就收 ; 听起来很离谱,但是当时真的存在。
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战中,晋国战败,在逃亡途中,部分士兵的战车陷入泥坑里,追来的楚军居然帮助晋国修好了战车 ;晋军继续逃亡,楚军继续追击,谁知晋军的战车又坏了,楚军再次帮他们修。
然后,又追了一会儿,楚军就不追了……
原来,在古代有一种礼节,打败了敌军,敌军如果撤退,你可以选择追击,但追一会儿就不能追了,这也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