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林甫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09)160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林甫吗?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唐后期有个大臣崔群曾这么评价:“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他认为唐代治乱的分水岭,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安史之乱”,而是李林甫驱逐了张九龄而独揽大权之时。显然,这是要把罪责归于李林甫一人。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林甫吗?

开元年间,张嘉贞、王畯、张说、萧嵩等一系列的宰相,都是自节度使进阶。所谓“出将入相”,这本是唐代的传统。但是李林甫不希望这些军功显赫的人物对自己造成威胁,毕竟由军功建立起来的威望和资格,是很难掩盖的,尤其是唐朝这样尚武的时代,军功更是文官政绩难以媲美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边将如果入相,李林甫将无法遏制。

根据这个逻辑下来,安禄山得志,然后造反,都是因为李林甫的私心。所以李林甫要为安史之乱爆发负责。

这个观点似是而非。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天宝元年(742),安禄山就开始担任节度使,天宝三年(744)就兼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751)身兼三个节度使。但是李林甫的这个建议则是在天宝十一年(752),在这一年,李林甫推辞了自己朔方节度使得头衔,而举荐了安思顺。司马光把李林甫这个建议放在天宝六年(747),而且振振有辞地说,玄宗很高兴,从此开始任用安禄山。嘿嘿,这可完全不符合事实。司马光未免太着急要证明李林甫的罪大恶极了。你看,一个名声不好的人,就不得不承担各种罪名,还没人翻案。

如果单就安禄山这个案例来说的话,李林甫恐怕还是有些功劳的。因为大唐也就他能够让安禄山害怕,只有他能镇得住安禄山。因为他比安禄山更加老奸巨猾,更坏。

李林甫凭着个人的手段,牢牢压制住了安禄山。安禄山是个胆大包天,同时野心勃勃的人。据说他见了太子,也敢不致敬,绝对属于桀骜不驯之人。其实他对玄宗都是很不放在眼里的。但李林甫就偏偏成了他的克星,因为李林甫是个心理大师。

据说安操山初见李林甫的时候,态度也是相当地不恭敬,没把他放在眼里。李林甫却不动声色,找了个借口,把王供叫来问话。王供是李林甫最忠诚的走狗和心腹,当时已经身兼二十余职,可谓恩宠无比,专权用事,和杨国忠齐名,实在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李林甫每次和安禄山讲话,都能猜透安禄山的真实心思,逐渐地,安禄山对李林甫产生了无法逃避的畏惧感。虽然他将玄宗哄得眉开眼笑,对满朝文武倨傲无礼,但只要在李林甫面前,即便严寒之时,也不免冷汗淋漓。李林甫问安禄山任何事情,安禄山都丝毫不敢隐瞒,将李林甫奉若神明。李林甫从心理上彻底压倒了安禄山。

后人对于安禄山这个悍匪这么惧怕李林甫也很惊奇。以至于有人编了神鬼故事来做解释,说安禄山要谋反,就收编了很多会道术的人。有一次他对术士说:“我对天子也没有恐惧,但是只要看到李相,就会精神紧张,战战兢兢。这是为什么呢?”术土回答说:“你有阴兵五百,都是铜头铁额,常在左右,为什么会这么怕李相公?

原来如此,强中更有强中手啊。

后来安禄山回范阳,每逢有使者从长安回来,他必然要先问:“十郎何如?”十郎是安禄山对李林甫的称呼。如果听到的是李林甫说了好话,安禄山就喜形于色。如果李林甫说;“告诉安大人一定要好自检点。”安禄山就吓得要命,反手据胡床,说:“噫嘻,我要死了!”据说这个情景曾经被李龟年在玄宗面前表演了一番。唐玄宗看到的结果呢,是哈哈大笑。呜呼!李隆基真是全无心肝啊。

可以说,当时的情形已经非常危殆了。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危机的存在。但玄宗一直都在姑息安禄山,对安禄山过分信任。安禄山肯定是早有野心的,但他是否一定会反,还得看局势如何变化,朝廷如何应对。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只要李林甫在,安禄山绝对不会反。从某种程度上讲,李林甫是大唐的定海神针,他凭一己之力死死压制住了安禄山这个魔鬼。做个假设,如果安禄山意外地死在李林甫之前,那么安史之乱就很可能不会发生。就这个意义而言,说李林甫身系大唐安危,也不算过分。

李林甫到底算有功还是有过呢?肯定还是会有各种看法。但起码,我们不应该再照搬传统的观点,将安史之乱的责任全部都归在李林甫的头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198460.html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林甫吗?” 的相关文章

关东诸侯先后两次讨伐董卓 最后都为什么都失败了

关东诸侯先后两次讨伐董卓 最后都为什么都失败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实有两次,为何两次都失败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乱政时,关东诸侯曾有两次起兵讨伐董卓,第一次讨伐董卓的发起人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三国志 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都颇有建...

东汉末年群雄并进 刘备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的

东汉末年群雄并进 刘备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的

还不知道:纷乱的三国,刘备是怎样在乱世中崛起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历史上,战争容易让一个国家的政权被推翻。东汉以后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是唯一一个多国争夺最后得以扩张的时期。经过多年的战斗,这些国家最终统一。只有统一了国家的版图、货币、政策,这个时代...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为何要继续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从微末之中起义,推翻大秦,打败项羽,最后立下大汉朝,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东汉的创立者是刘秀,也是刘邦的血脉子孙。其实按照我们一些人的想法,当时刘秀是推翻了王莽的新朝,自己足...

高顺比张辽和臧霸更有能力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高顺比张辽和臧霸更有能力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吕布作为群雄之一,以其勇武而名动天下。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是其人品实在是过于败坏,先后杀死自己的义父董卓和丁原。可见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真小人。而在...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就算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并非常娴熟地运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家都知道。而作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皇位,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