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鲁国的实力如何?为何没能成为七雄之一?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战国七雄之外,周王室境内还存在不少诸侯国,比如郑国、宋国等诸侯国。不过,在战国时期,郑国被韩国消灭、宋国被齐国消灭、越国被楚国消灭、中山国被赵国消灭,也即这些诸侯国基本上都在兼并战争中消失了。与此相对应的是,鲁国虽然没有位列战国七雄,却坚持到了公元前256年,也即鲁国直到战国末期才灭亡,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消灭的。对于鲁国来说,则是公元前256年被楚国消灭的。那么,问题来了,鲁国为什么能坚持到战国末期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对于鲁国来说,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处在晋国、齐国、吴国、楚国等大国的包围下,但是,对于这些大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良好的时机却消灭鲁国。具体来说,就晋国来说,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也消灭了众多弱小的诸侯国。不过,在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家族之间的内耗,促使其没有对鲁国用兵。
二
根据《春秋》、《左传》等史料的记载,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在三家分晋后,韩国、魏国、赵国之间的互相牵制,为鲁国的存在提供了有利地外部环境。换而言之,如果晋国没有卿大夫家族的内耗,鲁国自然很难抵挡晋国的进攻。除了晋国之外,一直北进中原的楚国,也对鲁国虎视眈眈。当然,直到公元前249年,楚国才彻底消灭鲁国。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春秋时期,因为晋国的存在,晋楚争霸对于楚国的消耗和牵制,导致楚国不敢轻易进攻鲁国。到了春秋后期,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都对楚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冲击。比如在柏举之战中,吴国的孙武、伍子胥就率领大军攻入了楚国都城。而这,无疑打乱了楚国北进中原的节奏,客观上为鲁国等中原诸侯国的存在赢得了有利地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鲁国之所以能坚持到战国末期,也和自身的实力存在直接的关系。比如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曾多次派兵攻打鲁国,但是,在长勺之战等战役中,齐国大军被鲁国击退。
四
最后,就鲁国来说,在春秋时期诞生了曹刿这位名将。进入到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就出自鲁国。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鲁国的军事实力。另外,就鲁国来说,之所以能坚持到公元前256年,也和其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关系。就郑国来说,地处中原核心区域,也即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很早就对郑国动武了。而就宋国来说,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也即宋国比鲁国更加富有,这也是齐国全力消灭宋国,而不是鲁国的重要原因。综上,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根据《春秋》、《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