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在历史上,称官员为大人是正常的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0)160

在历史上,称官员为大人是正常的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始终受儒家思想主导,一直是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讲究“长幼有别,尊卑有序”,这种等级关系也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上。

科举制度产生后,一个人如果考中了举人,就能被称为“老爷”,与之相对,那些没有考中功名的人,则被称为“白丁”。如果有功名的人被授予官职,则称“释褐”,也就是除去平民穿的麻布衣服,换上绸缎官服,所以平民也称“布衣”。在明清小说或戏剧中,平民见了官员要尊称“大人”,官员们之间也是互称“大人”,平民则自称为“小人”或“小民”、“草民”。

在过去,称官员为“大人”是为了显示其等级和地位比普通民众高,这个“大”字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其服装和出行方式都与普通人不同,甚至连坐的椅子下面也带有“托泥”,比平民的椅子要高出一截。在古代绘画中,官员的体型也比平民要大,这形象地诠释了“大人”的含义。

“大人”这个称谓凸现了过去官员与普通百姓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同,显得尊贵,所以这个称呼令官员们很受用。然而,用“大人”称呼官员是很晚才出现的,并非一般认为的自古就是如此。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圣人或君子,也就是兼具高尚道德和崇高社会地位的当权者,主要指皇帝和王公贵族。《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庄子》:“大人者,圣人不足以当之”。这里的“大人”也是指德位兼备的高层人士。

在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中,“大人”则专指天子,因为皇帝是替天行道的上天之子,因而也是道德更高的人,同时他也是天下地位更高、权势更大的人。在有皇帝出现的绘画中,皇帝的形象总是要比周围的人高大,所以皇帝才是真正的“大人”。

在历史上,称官员为大人是正常的吗?

唐宋以前的“大人”,多指父母叔伯等长辈,如《汉书·高帝纪下》: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冶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

《孔子家语》:“曾子曰:‘参得罪大人’”,《史记》范蠡之子曰:“家有长子,今弟有罪,而大人不遣,是吾不肖也。”

这些史料记载中提到的“大人”都是指父亲。

“大人”在秦汉时期还可以指胡人的部落首领。《汉书·匈奴传》载,匈奴呼韩邪单于打算归降汉朝,左伊秩訾表示支持,但“诸大人相难久之”。

《汉书·陈汤传》载,甘延寿、陈汤进兵至康居城下,单于问:“汉兵何来?”甘延寿、陈汤答:“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忽大计,失客主之礼也!”

《汉书》中的“名王”和“大人”都是指匈奴的首领和贵族。

东汉以来“大人”还指宦官。《后汉书·邓禹传》载,当时年长的宦官被称为“中大人”。

《后汉书·阳球传》载,宦官程璜当时把持了朝政,官员都尊称他为“程大人”。

东汉蔡邕《谏灵帝疏》中说:“今道路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风声,将为国患。”这里的“程大人”指的就是程璜。

东汉时,宦官没有行政序列里的正式官职,也没有制度化的权力,但因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而拥有很大的权势。人们为了巴结这些宦官,就用“大人”这个对长辈的称呼来恭维他们。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分析:“盖本宫闱近侍之人,身无官位,而势居显要,故以大人称之。

宋朝以后才开始逐渐出现称官员为“大人”的情况。如元人高则诚的戏曲《琵琶记》中,蔡状元呼黄门为大人,说明元时的官员中已有“大人”之称。

宋元时期,地方官员进京时遇到京官,都要尊称一声“大人”,以示尊敬。

明代朱国祯编的《涌幢小品》记载:徐晞以胥吏起家,仕至尚书,某日还乡,郡守率诸生迎之,诸生以徐晞非生员出身,颇无敬意,徐晞出一对联曰:“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不能对。徐晞对下联为:“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记载,三司见总督称“老先生”,见巡按称“先生大人”。

《西游记》中,唐僧一行人途经各国城门,都称门吏为“大人”。可见明代时“大人”之称已经有扩散的趋势了,连守城门的低级官员都能称“大人”。

明朝以前,官员们之间一般以职务相称,到了明朝还是以称呼官衔为主。“大人”一般是双方关系比较好的情况下,在私下使用的客气称呼,但是明朝以来,人们逐渐忽略了“大人”的道德含义,只重其地位和权势。有时在某些场合,因为有求于掌握公权力的人,偶尔会使用这种称呼以示讨好谄媚,西游记里称门吏为“大人”就是这种情况。

在正式场合用“大人”称呼官员始于清雍正时,刚开始仅用于称呼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嘉庆、道光后,京官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地方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翰林也可以称“大人”。《清稗类钞·称谓类·大人》载:“大人之称,始于雍正初,然唯督抚有之。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无不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亦大人。”

清末福格所著《听雨丛谈》记载,“本朝内大臣、都统、尚书、侍郎、卿寺、学士、堂上官皆称大人”。说明在他生活的年代,“大人”之称已经被滥用了。据福格的说法,“大人”这一称谓在咸丰以后不断扩大,后来连县一级以下官员都开始滥称“大人”。

“大人”称谓在清末全面泛滥,是因为那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官员们投机钻营,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寡廉鲜耻,甚至不惜用过去称呼父母的称谓来谄媚上司。

宋朝以前,虽然官场也很黑暗腐败,但那时的官员多少还有些廉耻心,即使有意攀附,刻意逢迎,却仍羞于张口喊别人“爸爸”。宋代庄绰的《鸡肋篇》和费衮的《梁溪漫志》也都明确指出,世上只有儿子对父亲才能称“大人”,如果以“大人”胡乱称呼他人,等于当众喊别人父亲,比如称一个李姓官员为“李大人”,其实就是喊他“李爸爸”,这样又怎能不引来众人“骇笑”。

可见,宋朝以前的社会道德风气要比晚清时好得多,人们对礼义廉耻这个传统道德底线,仍有一定程度的坚守,官员们至少还有羞耻感。可是到了清末,官场风气严重腐化,官员们为了巴结权贵,结交昆党,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对上司或高官以父亲相称,确实是“礼崩乐坏”的末世景象。

如今我们阅读明清小说或观看古装影视剧时,可以发现“大人”的称呼充斥其中,仿佛这是一种正常的严肃称谓,以至于现代人对“大人”这种称呼的认同已经根深蒂固。现代创作的文艺作品里,在涉及古代官场时,也很自然地大量使用这个称呼,却不知这是极端畸形和腐败社会中的产物,在古代的大多数时间里,人们不屑于使用这种 *** 的称谓。在现代小说和影视剧的创作中,应该还历史本来面目,革除这个恶俗的“大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200396.html

“在历史上,称官员为大人是正常的吗?” 的相关文章

崇祯帝在位时期,都有哪些人担任过内阁首辅职位?

崇祯帝在位时期,都有哪些人担任过内阁首辅职位?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在崇祯执政的十七年间,内阁首辅换了十七个(十九任,有两人担任过两次),平均算下来,几乎是不到一年换一个。在这些首辅中,跟崇祯配合的时间最长的是周延儒和温体仁。周延儒两次担任内阁首辅,合计时间长达四年零五个月,温体仁一次担任...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汉献帝,东汉王朝末代皇帝,一生命运坎坷。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民间百姓衣食难继,流...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过哪些英雄?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过哪些英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将方面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文官方面曹操有“五大谋士”,刘备有“卧龙凤雏”,孙权有“四英杰”。除了“四英杰”“十二虎臣”,东吴还有“五君子”。东吴五君子的出处颍...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对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为何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政治斗争,一向都是很残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三国后期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双方是司马懿和曹爽。有意思的是,在曹爽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不会杀掉他。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为什么曹爽这么蠢...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以至蜀汉王朝国...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还不知道: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能力更强的司马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武帝司马炎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这不仅与他是坐享其成有关,更与他选择傻儿子司马衷继承大统,“八王之乱”罪魁祸首贾南风作为儿媳有关。就算单论能力司马炎也要次于司马攸,那么为何司马昭最终选择司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