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袁绍家族被称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0)130

袁绍家族被称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袁绍的出身是汝南袁氏,这是一个大家族,汝南郡在当时与颍川郡一样,归属于豫州,处于天下之中,汝南袁氏的祖先来自西周诸侯国陈国王族的后裔,而陈国王族则是舜帝的后裔,到春秋时期,陈国王族的十三世孙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改姓为袁,成为汝南袁氏的祖先。

袁绍的家族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是世家大族了,当时还不是很出名,袁绍的祖先袁良在西汉晚期当过汉平帝的太子舍人,所谓的太子舍人,就是皇帝的郎中侍卫,之一个要求就是要看出身,第二个要求看政治面貌,袁家显然是合格的,袁良后来还在东汉时期担任成武县令,朝代换了,但是袁家仍然世代为官。

袁绍家族被称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

一、四世之一世:袁安

袁绍最有名的祖先就是东汉时期的袁安,也就是袁良的孙子,《后汉书》专门有袁安的传记,袁家世代研习《孟氏易》,这是出自《易》书的西汉今文经学,袁良能做官就是以两汉察举制中的明经科被举官的,明经也是推荐人才的一种学科,与孝廉、茂才类似的人才科目。

而袁安从官却是因为被举孝廉,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后来又担任楚郡太守,太守已经算是两千石的高官了,地方上的军政长官,袁安在楚郡太守的职务上审理过楚王刘交谋反案件,因为处理此案较好,后来升任河南尹和太仆,太仆可是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车马,这个时候是汉章帝执政期间。

几年以后,袁安就升任司空,又过了2年,袁安又担任了司徒,司空、司徒、太尉合称三公,是东汉朝廷最尊贵的三个官职,司空主管建筑、水利,相当于建设部部长,后来的曹操也曾担任很长时间的司空,司徒主管政务,相当于之前的丞相,只是职权没有丞相大,太尉主管军事,相当于国防部长。

袁安一个人就担任了两个不职位的三公司安和司徒,在当时非常有名,袁安为人高风亮节,不畏权贵,在当时名声响亮,经常纠正当时专权的外戚大将军窦宪一族的不法行为,因为忌惮他的名声,窦宪始终不敢加害于他,袁安是汝南袁氏奠定四世三公的之一人。

二、四世第二世:袁敞

袁安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袁裳、袁京、袁敞。长子袁裳后来担任了车骑都尉,次子袁京担任过蜀郡太守,后来隐居在袁州郡,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这里至今有以他的姓氏命令的有大袁山和小袁山及行政区袁州区。

三子袁敞担任过太子舍人、东郡太守、太仆,汉安帝时期,袁敞被任命为司空,成为三公之一,后来袁敞被免职自杀,但他跟父亲袁安一样担任过司空,也是三公之一的高官。

三、四世第三世:袁汤

袁汤是袁京的次子,袁安的孙子,袁安在汉桓帝时期担任过司空,后来还担任过司徒与太尉,三公的官职,他一人都担任过,位高权重,后来由于出现异常自然灾害而被免官。

四、四世第四世:袁逢、袁隗

袁汤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袁成,次子袁逢,三子袁隗,长子袁成早逝,没有留下后代,次子袁逢在汉灵帝时期担任过司空和执金吾,同样是三公之一。

袁隗在东汉末年担任过太尉与太傅,太尉是三公之一,太傅可是皇帝的老师,董卓进京后,袁隗还在担任太傅,因为袁绍起兵反对董卓,所以董卓就把留在洛阳的袁隗以及袁基等袁氏族人全部诛杀。

所以四世三公中的四世指的是:袁绍的四代祖先,从袁安开始算起的四代人,到袁绍、袁术这一代人时,已经是第五代人了,三公指的是:袁家四代人都有人在朝廷担任过三公的官职,这四代人中分别有5人担任过三公,分别是: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其实,袁家最厉害的还是第五代人,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在东汉末年,袁家第五代人是当之无愧雄霸一方的枭雄。

袁家第五代最杰出的代表就是袁绍与袁术。袁绍和袁术都是袁逢的儿子,袁逢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袁基、庶次子袁绍、嫡次子袁术。

袁基是袁逢的嫡长子,是袁绍和袁术的兄长,但他这个人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在朝廷中担任太仆,性格温文尔雅,如果他有能力和政治野心的话,是轮不到袁绍和袁术出头的,他的身份又是袁家第五代的嫡长子,比袁绍和袁术都要高,但是因为留在洛阳,被董卓所杀,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叔父袁隗。

袁绍是袁逢的庶次子,因为不是嫡生的,所以被袁逢过继给兄长袁成,袁成没有后人,当时流行同族之人没有后代,就用族人来过继,这等于是袁绍被过继给自己的大伯当儿子,这样的话,袁绍的身份就被提高了,袁成是袁逢的兄长,这样的话,袁绍的身份就从袁逢的庶次子成为袁成的嫡长子了,算是袁氏家族的族长了。

再加上袁绍在袁氏第五代族人当中,算是能力更好的,至少比袁基和袁术强,再加上袁绍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洛阳大肆招揽人才,联合参与政治活动,所以在士人之中很有名声,这也就能理解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袁绍就被推荐给盟主,靠的就是出身、名望和能力。

袁绍后来还被曹操掌控的朝廷封为大将军,大将军的职位更是在三公之上,而且袁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凭借能力夺取并坐拥河北四州,成为东汉末年势力更大的军阀,他的声望超超他的父辈和祖辈,袁绍差一点就成功了,只可惜在官渡之战中输给了曹操。

袁术是袁逢的嫡子,也有政治野心,虽然袁术能力不强,但是名声和号召力是有的,袁术从朝廷逃出来之后,就在南阳一带凭借名声拉了一支队伍,这里靠近袁术的老家汝南郡,在公元195~197年,袁术的势力一度超过了袁绍,并且成为东汉诸侯中之一个称帝的人,虽然他的做法比较愚蠢,但袁术绝对是有实力的一个人,他可是老袁家唯一一个称帝的人,只可惜最后也失败了。

袁家在袁绍和袁术失败后,就开始没落了,没有之前显贵了,但是作为一个几百年的大家族,仍然一直流传下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200408.html

“袁绍家族被称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杨秋是谁?他为何会投降曹操?

杨秋是谁?他为何会投降曹操?

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马超世代割据西凉,可以说在西凉有很高的人气,在三国演义中马超麾下有八名猛将,被称为八建将,分别为: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而杨秋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八建将中结局最好的一个。杨秋,安定郡临泾县人,和马超、韩遂...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咸丰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咸丰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和历史上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位居万人之上。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外人看来,皇帝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位,可以说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但不可否认,皇帝确实又是个“高危职业”。细数封建...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对清代正史中,是如何记载后宫妃嫔侍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一些清宫影视作品以及野史中,后妃侍寝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程序:皇帝睡觉前要翻后妃的牌子,被翻到牌子的后妃,在去见皇帝前要沐浴,然后一丝不挂由几个太监用一条大被子裹起来,然后一直抬到龙床上,静候皇帝的到来。这...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还不知道:孙权实力并不弱,为什么甘于投降曹丕,对其称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在三国的几方势力中,一直都不是很显眼,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孙权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一直是最精明的存在。当初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跟刘备、曹操比起来,真的...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这是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管之前曹操多么喜爱许褚,在掌权人改变之后,许褚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处事原则,不然的话,根本没办法得到新任掌权者的喜爱。原本许褚就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后来被曹操发现并带到自己身边。许褚的英勇无畏使得他很快被...

朱棣篡位后建文帝下落成谜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朱棣篡位后建文帝下落成谜 建文帝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朱棣推翻建文帝,朱棣篡位下落成谜,是削发为僧?还是逃亡出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明朝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悬案就是所谓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靖难之役,四年苦战,朱棣终于冲入了南京城,夺取了原本属于侄儿的皇位。当时南京城一片混乱,火光冲天,喊杀声不断,当...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