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阿哥是什么级别 阿哥就一定是皇子吗
还不了解:清代阿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阿哥的级别都是什么?有何历史依据?
很多人受影视剧影响,总想当然地认为阿哥就是皇子,但实际上阿哥在满语中表达的是父母对儿子的称呼,不仅适用于清代未成年的皇子,在民间同样适用。既然阿哥只是一个统称,自然无级别之分。不过自古以来皇室等级森严,大清帝国也不例外。紫禁城内上至嫔妃皇子,下至宫女太监均有尊贵之别。
其中皇子一生下来便根据长幼顺序称为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等。这个称号并无区别,但是由于我国自古嫡庶分明、长幼有别,所以阿哥们还是有贵贱之分。这个划分基本遵从子凭母贵原则。嫡子高于庶子,嫡长子高于嫡次子,庶子又依仗母族势力或皇帝宠爱程度进行排序。即使清代是满族人当权,但他们在立储时首当考虑的也是嫡长子。例如乾隆皇帝次子永琏,乃孝贤纯皇后之一子,幼年便被秘立为皇太子,只惋惜九岁时就因病去世了。
另外随着满族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庶出皇子的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初定清宗室九等封爵。其名次循序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顺治年间,顺治帝将宗室爵位厘定为十二等,它们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镇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此等级自顺治制定以来,后朝基本沿袭。皇子一旦年满十五,便可倚仗军功和政绩进行分封。明面上,功劳越大,爵位就越高,但实际上皇帝的个人喜好对封爵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清史稿·皇子世表一》记载:“原夫锡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故有皇子而仅封贝勒、贝子、公者。揆诸前禩,至谨极严。”史料中“酬庸”即论功行赏;“展亲”则嫡庶之分。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人能力最重要,母族地位次之。
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事件令世人感慨万千,其中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其母为孝诚仁皇后,他在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伤后曾两度被立为皇太子。起初他聪慧好学、文武兼备,数次监国有功,十分得康熙青睐。只惋惜后来他变得骄纵蛮横且结党营私,犯了康熙的大忌,最终不仅被废黜,还被监禁于咸安宫。乾隆的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其母乌拉那拉氏为继皇后,其母族又曾一度被抬为正黄旗,乃清代名门望族,但他到死也只追封为贝勒。反倒是嘉庆皇帝,其母出身卑微,其天赋也平常,但他三冬九寒、深夜苦读,为人勤俭、待人宽厚的精神令乾隆感动,所以最终被密立为储君。
综上所述,阿哥无区别,皇子看母族,爵位靠皇帝。要想在众多皇子中获得至高地位最重要的还是讨皇上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