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打仗就是会出现缺粮 古人平时都吃些什么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7-28)190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在古代,一打仗就缺粮草,难道士兵平时吃什么?

相信大家看过古装剧的都了解,每次有大臣或是将领说道关于打仗的问题时,就绕不开粮草,而且每次都是粮草不够,这就让人纳闷儿,士兵又不是平时就不吃不喝,怎么一到了打仗,粮草就不够了呢?

其实,打仗要考虑很多问题,粮草更是重中之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更好的解释。粮草是士兵生活必备的,如果粮草没保证,士兵很容易恐慌,军心不稳,士气低下,很难打胜!所以粮草对于战争而言很重要,是重中之重!工资可以拖欠,肚子是不能亏待的。

古代打仗就是会出现缺粮 古人平时都吃些什么

首先平时消耗的粮草和战时消耗的粮草不是一个数量级的。10万大军打仗,后边得动员至少30万民夫运送粮食和其他补给,这30万民夫也都是要吃喝的。

等于说平时只要管10万大军吃饭问题,战时你得管40万人吃饭问题,粮食消耗至少增加4倍。而且由于战争可能带来的损耗,比如粮草被敌人烧了等等,粮食消耗一般要增加6-8倍才算合理。

而且这30万民夫都是从农田里征调的精壮小伙,平时他们是生产粮食的,战时他们是纯消耗粮食,而且由于抽调这些精壮小伙,还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大量减少。一增一减,等于战时消耗了平时的至少10倍以上的粮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战争时期,每个人都要玩命,耗费的力气也是平时的数倍以上,饭量翻一番是很正常的事情。

古代打仗就是会出现缺粮 古人平时都吃些什么

10万大军,就好比包括10万士兵和1万战马,如果一个士兵每天4斤粮食,一匹战马每天20斤粮草,那在平时一年至少可以消耗21900万斤粮食,等于109500吨粮食,那一旦到了战时,如果战争持续一年,至少要准备21.9亿斤粮食才够用,等于109万吨。

这些粮食放现代不算什么,现代农业亩产上千斤都算正常的,但在古代可不得了的,那年代亩产超过2石就很了不起,2石才240斤,21.9亿斤粮食都够900多万亩耕地种上一年了。毕竟古代没有杂交水稻,不然这些百姓怎么会经常闹饥荒呢?在古时候,无论是不是战争期间,粮食都是稀缺和重要的。

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韩信总是百战百胜,被人称为兵仙,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后面有个萧何在,再怎么艰难,萧何都会把后勤物资运送到前线。没有后顾之忧的韩信是可怕的,全心全意都投在战场上,要是没有后勤的保障,除非以战养战,不然没得打,军心哗变就够将领喝一壶的了。

提起以战养战,就不得不说蒙古骑兵了,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可以从北方草原打到欧洲,让人很难想象,他们的粮草究竟是怎么运送的?有一期解秘节目揭露了蒙古骑兵不担心粮草的事实,他们将牛肉晒干压缩,放进羊胃袋里,进食的时候吃一块牛肉,喝一口水,压缩的牛肉被水侵泡后,会膨胀,一般每个士兵吃一块牛肉就饱了。可是羊胃袋的牛肉足够这些士兵吃一个星期还多。

古代打仗就是会出现缺粮 古人平时都吃些什么

没了后顾之后的骑兵们每当一地,就重新开始掠夺,周而复始,以战养战,横扫了两片大陆。并不是战士在战争时期饭量比较大,而是由战争的特点决定的。

战事一起,面临封锁反封锁,攻击与被攻击,有时后勤补给被中断,中断后勤补给也是获胜手段之一。所以要事先做准备,就要储备大量的食品。既要方便供应,又要防止敌方袭击。

不同建制单位储备量也是不同的。那我们现代大军来说,一般团以下单位自行携带7日份,集团军储备2日份,放在集团军物资保障旅仓库中。所谓日份就是够全体人员一日量。战争拖长,后勤供应就显更加重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打仗就是打后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7/201770.html

“古代打仗就是会出现缺粮 古人平时都吃些什么” 的相关文章

在书法、茶业等方面,蔡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书法、茶业等方面,蔡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

权德舆:唐朝宰相、文学家,知制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

权德舆:唐朝宰相、文学家,知制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唐朝宰相、文学家,前秦司徒权翼之后,起居舍人权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权德舆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驰名,曾受地方节度使杜佑、裴胄的征辟。唐德宗听闻其才学,特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

袁术称帝后的建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袁术称帝后的建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自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废立皇帝,关东诸侯起兵讨伐,东汉陷入大乱。但在魏、蜀、吴之前,最早称帝其实是袁术。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为何建号仲氏?仲氏有什么意义?先来看看史书中关于袁术称帝的记载:建安二年,因河...

古代皇帝生活条件那么好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古代皇帝生活条件那么好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寿命为啥那么短,这3个重要原因很关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在古代一直都是人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但他们却不知道,真正坐上皇位的那些皇帝们过的日子,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舒适,甚至连寿命也会变得很短,我国从秦始皇起到清朝结束,一共有过408位皇...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陈琳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陈琳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在古代皇帝外访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做的?

在古代皇帝外访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做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装剧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文化,以我们熟知的古装剧集来看,皇帝的微服私访在其中是常有出现的,这是以一种演绎化的手法来将故事推向高潮。而说到古代的皇帝们,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先不说他们坐拥天下吧,有的皇帝还喜欢经常的微服私访,但是...

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

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表是汉景帝儿子刘余之后(刘备是汉景帝儿子刘胜之后),是当时的“八俊”之一,不但人长得帅,而且学问很好。黄巾之乱之后,刘表依靠自己的名声才华被何进和董卓看重,被授予荆州刺史,而此时的荆州刺史却不是那么好当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