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九子夺嫡胜出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没有参与的兄弟的
还不了解:雍正和兄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继位后是如何对待那些没有参与争位的兄弟?有没有刻薄对待?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在位六十一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康熙生育子女的数量也是非常可观,他一生共生育了55名子女,是中国历史上生育子女数量较多的皇帝之一,其中康熙一生共生育了35个儿子,序齿的就有24个儿子,抛去夭折的儿子,康熙一生还有20个儿子长大成人。
由于康熙在位时间长,也导致了他两度废立太子胤礽,最终使得太子之位空虚,从而引发了老大胤禔、废太子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即雍正、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名字读音通鹅,实为衣补旁,输入法打不出来以言字旁代替)、老十三胤祥以及老十四胤禵(又名胤祯)九个儿子争位之事,民间也称之为“九子夺嫡”。
在这场康熙晚年的九子争位中最后以老四胤禛顺利继位为雍正皇帝而告终,雍正继位后对与他关系亲密的老十三胤祥极为喜爱和重用,胤祥在雍正朝得到了几乎等同于“常务副皇帝”的待遇,死后其家族还得到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可以说九子争位的胜利者雍正和胤祥结局都非常好。
而剩下的七位失败者除了老大胤禔和废太子胤礽早在康熙时期就被康熙亲自下旨终身圈禁起来,剩下的老三胤祉、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以及老十四胤禵都受到了雍正的打压,先后被圈禁起来,其中胤禩和胤禟更是惨被雍正折磨致死,可以说康熙这七位参与争位失败的儿子结局都是圈禁,比较凄凉。
但是要了解康熙长大成人的儿子有20个,参与争位的九人结局都广为人知,那么其他没有参与争夺皇位的11个儿子结局又如何?他们又有没有受到雍正的刻薄对待呢?
老五胤祺:乐善好施,忠厚老实得以善终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话用在康熙的这些儿子身上最贴切不过,老五胤祺和他的同母兄弟老九胤禟就是最能完美解释这句话。
胤祺和胤禟的生母都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嫔宜妃郭络罗氏,弟弟胤禟为人慷慨豪迈,头脑聪明,善于经商,其母宜妃也是性格颇为强势,由于胤禟自幼与胤禩一同学习,对胤禩的才能和人品极为钦佩,因此在九子争位中胤禟是胤禩的铁杆追随者,而宜妃也受胤禟影响,在雍正继位后对其继位表示不满和不肯臣服,因此胤禟和宜妃母子都让雍正十分恼怒,雍正也在后来陆续收拾了胤禟和宜妃母子。
但是与宜妃、胤禟母子至亲的胤祺却不仅没被雍正收拾,还得到了雍正的礼遇和善待,皆因胤祺性格与母亲、弟弟大不相同,胤祺生性老实木讷,且他自幼由康熙嫡母、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抚育长大,与母亲、弟弟关系并不太亲密,因此才得到了雍正善待。
胤祺自幼就由皇祖母顺治的孝惠章皇后也就是康熙时期的仁宪太后抚育长大,由于仁宪太后是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娘家族人,属于蒙古科尔沁人,她对汉文化了解比较少,因此在她的抚育下,胤祺在9岁之前都不通晓汉文。
后来胤祺与雍正一同被大学士张英(雍正的宠臣张廷玉之父)教育学习,胤祺才逐渐学会了汉文,但是由于胤祺的汉文化启蒙较晚,因此他的汉文化水平始终比其他兄弟略差一些,也因他与雍正自幼一同学习的关系,二人关系也比较亲密,所以日后雍正也能善待于他。
虽然胤祺的汉文化基础比较弱,但是他的身上保留了满蒙族男人的淳朴和敦厚,加之后来又受到佛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熏陶,胤祺的性格也变得谦恭温和,忠厚老实。胤祺的性格使然,再加之他汉文化基础较弱,因此他很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参与争夺皇位的事情
胤祺也是康熙诸子中最为仁厚,乐善好施,没有皇子架子的人,他对待宫女、太监或是朝廷官员都非常温和有礼,在分府治事后还能接济贫苦百姓,因此康熙曾称赞胤祺为“此子心性最为良善,为人敦厚”。
胤祺也因此获得康熙的喜爱,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时,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特意晋升胤祺为恒亲王。
雍正继位之后,胤祺深知母亲宜妃和弟弟胤禟得罪雍正太深,因此他更加对雍正谦恭谨慎,加之二人幼年时关系还比较好,所以雍正并没有因为宜妃和胤禟而刻薄对待胤祺。
不过雍正后来还是故意恶心了宜妃和胤禟母子一把,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公布了二十八条大罪,囚禁于保定直隶总督府,雍正还给他改恶名为“塞思黑”,而负责去宗人府报备以及去保定给胤禟公布改名谕旨的人正是胤祺。
胤祺深知雍正恨透了胤禟,因此他不敢推辞这个差事,只得很顺从地去了保定给胤禟公布改恶名的消息。
此后雍正对待胤祺还算不错,没有因胤禟和宜妃而故意为难他,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终年54岁,雍正得知胤祺去世后还很悲痛,亲自给胤祺选谥号为“温”,其意就是代表着温和宽厚,后来雍正更是还亲自给胤祺撰写了碑文,在碑文中雍正称胤祺为“秉性平和,持躬谨慎,颇具乐善好施之风”。
因此老五胤祺没有参与皇位之争,结局很不错,也得到了雍正善待,主要还在于他的性格老实温和,加之行事谦恭谨慎,这样的人雍正也没理由整治他。
老七胤祐:天生残疾,一辈子安分守己
老七胤祐是康熙诸子中唯一身体有残疾的儿子,史料记载胤祐天生腿部有残疾,不过他的残疾应该并不厉害,因为他后来还能跟随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之后又长期统领八旗大军,投身军旅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残疾并不厉害,大概是长短腿之类的小毛病。
胤祐的生母是成妃戴佳氏,其生母家族出身低微,再加之他天生身体残疾,因此他很不受父亲康熙的重视,甚至康熙一度曾经考虑将他过继给英年早逝的弟弟纯亲王隆禧。
不过胤祐凭借着自身努力,打消了父亲康熙想将他过继出去的想法,胤祐在16岁时就主动向康熙请求要去参加平定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
康熙曾经三次亲征噶尔丹,虽然他每次出征都会带上自己比较喜爱的儿子比如老八胤禩以及老十三胤祥等人,但是由于他们年幼,康熙从来不让他们独立统军,只把他们带在自己的身边,康熙只会让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这样年长的儿子去独立统军,而当时年纪不大且身体还残疾的胤祐就主动申请独立统军去攻打噶尔丹,这让康熙十分诧异,但是康熙也决定给胤祐机会,因此他把八旗大军中最精锐的镶黄旗大营交给胤祐统率,在战场上胤祐有勇有谋立下了不少战功,最终获得了父亲康熙的认可,也打消了康熙想把他过继出去的念头。
在噶尔丹被攻灭之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时,康熙之一次大封诸子爵位,胤祐就凭借平定噶尔丹的战功被康熙封为贝勒,此后胤祐的军事才能也获得康熙认可,康熙一直让他负责统管八旗军务,后来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胤祐则被晋升为淳郡王。
胤祐在康熙时期一直负责统管正蓝旗满、蒙、汉三旗军务,由于康熙晚年吏治贪腐,八旗大军中也贪腐成风,胤祐在掌管正蓝旗军务时,严厉反贪,提倡廉洁治军,使得正蓝旗军务大为改善。
虽然胤祐善于治军,还能体恤士卒,深得基层军官的拥护和爱戴,但是由于胤祐天生残疾,他本人略有自卑,加之他生母家族出身低微以及生性谨慎随和,他了解以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生母家族的势力根本不足以去争夺皇位,所以胤祐手握军权还得到大军的拥护和爱戴,他始终也没有参与争位之事。
雍正继位之后对胤祐还算不错,他对胤祐的廉洁治军也很认同,因此他继位后就以胤祐善于治军,整顿八旗军务有功为由,晋升胤祐为淳亲王。但是雍正生性多疑好猜忌,胤祐虽然为人谦谨随和,但他毕竟当初没有明确表现出对自己的拥护,因此人心隔肚皮也使得雍正担心胤祐手握兵权对自己不利。
在雍正清除了胤禩、胤禟、胤誐以及胤禵的“八爷党”之后,雍正就找胤祐谈话,话里话外透露着自己的无可奈何,对兄弟们的不放心,胤祐也通过这番谈话意识到了四哥雍正对自己手握兵权的不放心,于是不久胤祐就主动以身体多病为由,向雍正提出离开大军交出兵权回家养病的申请,雍正很痛快的就批准了胤祐的申请。
辞职之后的胤祐极少过问政事,但是雍正还对他不太放心,毕竟胤祐深得军心,还有着征讨噶尔丹的耀眼战功,因此雍正总想找机会敲打一下胤祐,后来雍正借着胤祐的儿子弘曙违法乱纪,严惩了弘曙,废除了他的淳亲王世子爵位。
其实雍正惩戒弘曙纯粹就是为了敲打胤祐,虽然弘曙违法乱纪有错在先,但他的错误并不大,却被废除了世子的爵位,而当时同样违法乱纪的胤祥长子弘昌却只被雍正痛骂了一顿了事,几乎没受到实质性惩罚,可以看出雍正有多么双标,当然,双标的背后也是为了敲打胤祐。
自弘曙被废除世子爵位之后,胤祐更加感受到了雍正的压力,于是他几乎闭门谢客,不与任何朝臣往来,胤祐的如此表现也让雍正十分满意,胤祐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祐因病去世,终年50岁。胤祐去世时雍正还显得很悲痛,亲自给胤祐撰写碑文,称其为“敬谨小心,安分守己”,并给胤祐选了谥号为“度”,这意思就是胤祐一生行事有度,也是安分守己的意思。
胤祐由于天生残疾和母系家族的出身低微以及性格使然,因此也没有参与争夺皇位,加上后来他又在雍正面前处处敬谨小心,所以他最终能得到善终。
老十二胤祹:佛系人生,低调长寿
康熙第十二子胤祹生母是定嫔万琉哈氏,其生母家族出身低微,定嫔在康熙后宫中地位也不高,因此胤裪母子并不受康熙重视。
胤祹在出生不久就被康熙交由祖母孝庄太后的心腹丫环苏麻喇姑抚育,康熙之所以会把一个皇子交给宫女抚育,主要还在于苏麻喇姑是清代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宫女,她一生为了守护陪伴孝庄没有出宫嫁人,还曾精心照顾过年幼时期身患天花的康熙,因此她被康熙尊为母亲一般,孝庄去世后,她比较悲痛欲绝,恰好胤祹出生,康熙为了转移苏麻喇姑的心情,所以才特意把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育。
由于苏麻喇姑生平笃信佛教,生性宽容随和,因此对胤裪影响很大,胤祹成年之后心胸豁达,也笃信佛教,性格低调内敛,处事比较佛系。
而苏麻喇姑和定嫔作为胤裪最亲密的长辈也都高寿而终,苏麻喇姑一生活了93岁,胤裪的生母定嫔更是活了97岁将近百岁的高寿,也是清代历史上最长寿的妃子。长寿之人通常生性豁达心胸宽广,因此在她俩的影响下胤祹的性格也是如此,他也能成为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儿子。
对于权力之争定嫔和苏麻喇姑更是看得很淡然,她们告诫胤祹尽量远离政务,不参与权力之争,这也使得胤祹没有参与争夺皇位。
后来苏麻喇姑去世,康熙对此十分悲痛,犹如丧母一般,而胤祹也很悲痛,他主动向康熙请示自己愿意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这让康熙十分感动,康熙认为胤祹是至诚至孝之人,于是他不仅批准让胤祹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还让其他皇子每天轮流陪伴胤祹一同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
因此在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时,他想到胤祹如此至诚至孝,于是晋封他为贝子爵位。
雍正继位之后,由于胤祹为人佛系低调,还没有参与争位,因此雍正特意晋升他为履郡王,但是不久胤祹却被雍正敲打了一顿。
原来胤裪的老丈人是康熙临终时留给雍正的顾命大臣大学士马齐,康熙驾崩时正是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一文一武为雍正继位保驾护航,雍正继位之后任命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权重一时,而马齐的女婿还是皇子胤祹,这让雍正颇为顾忌。
但是马齐对雍正有拥立之功,而且马齐官声极好,是康熙树立的清官廉吏典范,因此雍正不能直接敲打马齐,于是他就借着收拾马齐的女婿胤祹来敲打他们翁婿二人。
胤祹后来就因为在给雍正的妃嫔懋嫔宋氏和裕嫔耿氏写册文时不小心把两人姓氏颠倒了,就被雍正小题大做,雍正以“治事不能敬谨”为理由将胤祹直接从履郡王贬为镇国公。
不过胤祹并没有因为被贬爵而郁闷,他反而是分佛系看待这些事,直到雍正晚年才将他的爵位又恢复为履郡王。
胤祹在雍正时期佛系谨慎,很少参与政事,但他却很乐意操持王公贵族的婚丧嫁娶等杂事。相比于政治,胤祹在操办红白事方面更加得心应手,胤祹最初因主持操办父亲康熙的丧礼被哥哥雍正晋升为履郡王,后来雍正去世,胤祹又因操办哥哥雍正的丧礼被大侄子乾隆晋升为履亲王,两场葬礼直接让胤裪的爵位升级,这也算是一个强项了。
由于胤祹娶了马齐的女儿,乾隆娶了马齐的侄女,胤祹与乾隆从血缘关系上是叔侄关系,从妻系家族关系上论,胤祹还算是乾隆的堂姐夫,因此乾隆对这位佛系低调既是姐夫又是叔叔的胤祹十分礼重。
在乾隆时期胤祹曾被授予议政王身份,乾隆还特意下旨让胤祹御前免跪,享受皇宫中乘轿的待遇,而且乾隆还经常给胤祹写诗相赠,可以说胤祹在乾隆时期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和礼遇。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胤祹去世,终年78岁,他是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皇子,由于胤裪的儿子全都夭折了,因此他死后无子,乾隆特意将自己的第四子永珹过继给胤祹为孙子,延续了胤祹这一支脉的香火。
在康熙时期胤祹不受重视,雍正时期对其是马马虎虎,大侄子乾隆赋予了他足够的尊崇和礼遇,胤裪的佛系低调的性格也使得他很长寿,因此胤祹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更好的一位了。
老十五胤禑(音通徐):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抚育长大的皇子
胤禑和老十六胤禄是同母所生,都是康熙的密妃王氏所生,胤禑其实按理说与雍正关系应该比较亲密,因为他是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抚育长大的皇子,但偏偏他并不受雍正待见。
这主要在于雍正实际上自幼是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育长大,他与生母德妃和弟弟胤禵关系并不亲密,而胤禑由于自幼被德妃抚育长大,因此他与胤禵的关系反而比雍正更加亲密。
胤禑不光与胤禵关系亲密,他的正妻瓜尔佳氏还是废太子胤礽的太子妃瓜尔佳氏的亲妹妹,因此胤禑又曾与胤礽关系一度十分亲密,不过幸亏他没有参与皇位之争,否则他不光是不受雍正待见了,估计下场还得很惨了。
雍正继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胤禑都没有获得封爵,直到后来胤禩一党被雍正收拾了之后,雍正在确定胤禑没有帮助胤禵参与争位之后,才晋封胤禑为贝勒爵位,但是虽然封爵却并不重用,雍正只派胤禑去给父亲康熙守陵。
后来胤禑在守陵期间身体不行了,雍正才将他召回京城治病,结果胤禑还是病重的快要死了,雍正为了让他开心,下旨晋封他为愉郡王,不过雍正九年(1731年)胤禑还是去世了,年仅39岁。
胤禑由于和废太子胤礽以及胤禵关系过密,始终没受到雍正的信任,可能胤禑英年早逝也与此有关系。
老十六胤禄:被过继出去继承了铁帽子王位
胤禑和胤禄作为同母兄弟,但是在雍正这里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雍正最为倚重的三个弟弟除了胤祥之外,就是老十六胤禄和老十七胤礼。
胤禄早在康熙时期被过继给了康熙的堂兄铁帽子王庄亲王博果铎,因此胤禄这一脉就成了世袭铁帽子王,同样由于被过继出去胤禄也自动丧失了皇位继承权,所以他对雍正的皇位威胁远比其他兄弟要小得多,他也能得到雍正的善待和倚重。
后来雍正在临终前,特意遗命让胤禄和胤礼好好辅佐青年乾隆,二人也因此成为雍正临终的顾命大臣之一。
在乾隆继位之后胤禄受到了尊崇和礼遇,被乾隆特许御前免跪,还总理朝廷事务,一时之间胤禄权倾中外。可是随着胤礼英年早逝,乾隆担心胤禄的权力一家独大威胁到皇权,于是乾隆利用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的逆案之机将胤禄牵扯其中,最终罢免了胤禄所有职务,让其居家思过。
但是乾隆没有对胤禄赶尽杀绝,此后胤禄赋闲在家,成为富贵闲散的王爷,不问政事,也因此胤禄得以善终,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胤禄去世,享年73岁,胤禄算是高寿而终,也是康熙诸子中结局非常不错的一位了。
老十七胤礼:除了胤祥之外雍正最宠爱和信任的弟弟
康熙第十七子胤礼生母是勤妃陈氏,其生母家族出身也不高,加之胤礼年纪比较小,因此胤礼没有参与皇位之争。
胤礼在康熙时期醉心于诗画书法,很少参与政务,胤礼为人气度斯文儒雅,但是办事却极为认真负责,很有责任心,因此雍正继位之后十分赏识胤礼的才气和责任心,所以雍正对其颇为倚重。
在雍正时期胤礼被晋封为果亲王,还被委以重任,由于胤礼品行好,办事还极为认真负责,不贪不争,和雍正的行事风格比较相近,因此雍正后来越发喜爱和器重胤礼。
胤礼在雍正时期获得的待遇几乎和雍正最喜爱和器重的十三弟胤祥差不多,地位和权力也仅次于胤祥。
雍正在临终时还在遗诏中叮嘱乾隆要善待胤礼: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惋惜。
雍正本来就是担心胤礼太过于认真负责容易操劳过度,但是后来胤礼还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因处理政务操劳过度而死,年仅41岁,由于胤礼的儿子都夭折了,乾隆特意把六弟弘曕过继给胤礼为子嗣。
胤礼是康熙这些没有参与争位的儿子中在雍正时期最受器重的人,不过惋惜的是胤礼寿命太短,为了不辜负哥哥雍正的临终托付而把自己给累死了。
二十子胤祎:皇家守陵人
康熙第二十子胤祎生母是襄嫔高氏,他是康熙的老来子,也是从胤祎开始,康熙后面的这些老来子都是因为年幼没有资格去争位。
由于胤祎是老来子,他在雍正中期才成年,雍正在他成年后晋封他为贝勒爵位,之后雍正让他去接替病重的胤禑去给父亲康熙守陵。
要了解守陵大臣要住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山沟里,那里怎么比得上京城热闹繁华,因此胤祎十分不想去守陵,由于多次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脱,最终惹恼了雍正,被贬为辅国公。
乾隆继位之后又恢复了胤祎的贝勒爵位,但是乾隆又给胤祎派了一个守陵的差事,这回乾隆是让胤祎去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为雍正守陵,胤祎之前被雍正发火吓怕了,这回也不敢推辞大侄子乾隆了,于是乖乖的去给哥哥雍正守陵。
此后胤祎一生就在守陵中度过,乾隆二十年(1755年)胤祎去世,终年50岁。整体来说胤祎虽然守陵枯燥无聊,但毕竟还能善终,也算是不错了。
二十一子胤禧:清代著名画家、诗人
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生母是熙嫔陈氏,胤禧仅比大侄子乾隆大了7个月,是标准的康熙老来子。
胤禧一生很少过问政事,他深知在皇家的权力禁忌,因此他的一生精力都放在了作画和写诗上面,胤禧尤为擅长山水画和诗作,他的诗词功底十分深厚,乾隆曾称赞小叔叔为“本朝诗词之一人”,可以说胤禧是标准的艺术家。
胤禧生性淳朴,虽为皇子,却生活十分朴素,雍正时期就获得了贝勒封爵,在乾隆时期,由于乾隆也爱写诗,所以与小叔叔胤禧趣味相投,胤禧被乾隆晋升为慎郡王,并且一度得到乾隆的器重成为议政王,但是胤禧天性不喜参与政务,因此即便成为议政王之后,他还是极少过问政事。
胤禧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终年48岁,由于他的儿子都夭折了,因此乾隆把第六子永瑢过继给胤禧为孙子。胤禧虽然寿命不长,但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不错的一位了。
二十二子胤祜:小透明存在
康熙第二十二子胤祜生母是谨嫔色赫图氏,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1岁,由于是老来子,加之生母家族出身还很低微,因此胤祜一直是个小透明的存在。
在雍正时期胤祜先被晋封为贝子,后又晋升为贝勒,爵位不高也不低。到了乾隆继位之后,大侄子乾隆给他找了一个好差事,那就是搭档他二十哥胤祎一同去守陵,不过胤祎是在清西陵给雍正守陵,而胤祜在清东陵给康熙守陵,同时乾隆还让胤祜为总理三陵(即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雍正的泰陵)事务大臣,职务上比胤祎还高了一点。
胤祜也算是一位皇家御用守陵人,一生在守陵中度过,在乾隆九年(1744)胤祜去世,年仅34岁,胤祜的英年早逝也能看出来可能他的压力也不小。
二十三子胤祁:很不受雍正和乾隆喜爱
康熙第二十三子胤祁生母是静嫔石氏,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3岁,生母家族出身低微,而长大之后胤祁还十分轻佻浮躁,因此他很不被哥哥雍正所喜爱,雍正时期只被雍正晋封为镇国公爵位,他也是康熙成年诸子中初始封爵更低的人。
乾隆继位之后觉得小叔叔封爵太低,因此特意晋升胤祁为贝勒爵位,在后来胤祜去世之后,乾隆还特意给他找了一个闲差,让他接替胤祜为总理三陵事务大臣,可是就是守陵这么简单轻松地闲差胤祁都办不好,他担任总理三陵事务大臣不久就被乾隆撤了。
在史书中记载,乾隆曾多次下旨斥责这位小叔叔胤祁,说他办事极懒散且不认真,缺乏责任心,最后乾隆干脆一怒之下将胤祁又贬回了镇国公爵位,此后二十多年里,胤祁一直都是闲散在家中。
在胤祁晚年临死前,乾隆才晋升他为贝勒爵位,加郡王虚衔,既享有郡王之名,不拿郡王俸禄。
乾隆五十年(1785年)胤祁去世,享年73岁。虽然胤祁不受哥哥雍正和大侄子乾隆的喜爱,但是他却能高寿善终,当然,不排除胤祁可能是故意如此表现,就为了当一个富贵闲散王爷,总得来说胤祁一直活到了乾隆晚年,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了。
二十四子胤祕:最受宠的老幺儿
康熙帝二十四子胤祕,也是康熙诸子中最小的儿子,他的生母是穆嫔陈氏,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5岁。
胤祕的生母穆嫔家族出身低微,他还年幼,不过别看如此,他毕竟是康熙的老幺儿,还是非常受宠爱的,尤其是胤祕长大之后为人谦和宽厚,因此雍正对这个幼弟是十分喜爱,当儿子一般疼爱。
雍正在临终前特意下旨加封胤祕为諴亲王,因此胤祕也成了康熙最后五个老来子中爵位待遇更高的皇子,由于胤祕性格好,乾隆对这位小叔叔也很是不错。
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胤祕去世,终年57岁。可以说胤祕作为老幺享尽了父兄以及侄子的疼爱,胤祕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不错的一位了。
写在最后
从这些可以看出康熙这些没有参与争位的儿子都是善终,也算得到了雍正的善待,雍正虽然好猜忌,刻薄寡恩,但是对待自家兄弟除了与自己有利益之争的兄弟外,对待其余的兄弟还算是不错,只是康熙那些年长的没有参与争位的儿子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雍正的一些猜忌。
在康熙这些没参与争位的儿子中胤祹算是结局最不错了,最长寿,还受到了乾隆的尊崇和礼遇;最受雍正器重的是老十七胤礼,不过他也由于雍正的这份器重导致了他最后操劳过度英年早逝;而看似不受雍正和乾隆喜爱的胤祁,也可能是用了高明的明哲保身之道,不引皇帝猜忌,富贵得享天年。
如果让亲爱的读者来选择人生的话,那么你们是会选最长寿的胤祹,还是最受器重的胤礼亦或是虽然不受皇帝待见却能得享富贵天年的胤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