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7-30)170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庆历二年(1042年),宋仁宗为了向西夏前线传递中央重视武功、鼓舞士气的信心,特命一直在前线指挥的四位颇有名望的文臣改升武职。令朝廷没想到的是,这项任命遭到了其中三位的坚决否决,尤以范仲淹反应更大。他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他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范仲淹的反应恰恰反映了宋朝一个不成文的国策“崇文抑武”。

这项全国上下默认的国策,自宋太祖开始实施调整后,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而后虽然南宋朝廷对此有所反思,但整体依旧存在着崇文抑武的氛围。这项政策成为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世史学家、学者、执政者、官僚们都在不断反思宋朝的这项国策。现代大众更是送给了宋朝“弱宋”这样的称号。宋朝那段历史我们如何从崇文抑武的角度进行解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陈峰,通过《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与北宋兴亡》一书,将北宋的历史与这项国策的发展联合起来,在宋朝由兴到衰的过程中,讲述崇文抑武对社会各界及其后世产生的影响。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宋以前经历的五代十国时期延续了唐重视武功的风气,国家四分五裂,文治荒废,读书人无法出仕,只得投靠兵戎。后汉时,朝中大将史弘肇曾宣称:“安朝廷,定祸乱者,只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这一说法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以武制武,以武博功名的社会,让人民苦不堪言。

此书从宋太祖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说起,以一场戏剧化的夺权拉开了整个宋朝崇文抑武思想的大幕。宋太祖黄袍加身入主开封皇宫四个月后,驻防河东南部昭义军节度使便起兵造反,而后屯兵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也反了。除了公开反叛,暗中的阴谋夺权更是让人不得安稳,随时要提防叛乱、兵变、暗杀等等问题。依靠武人政变上台的宋太祖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宋太祖先解除了禁军中地位更高将领的军职,改任地方节度使。而后面对着亲信,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和张令铎四人的军职改任地方节度使。当然这看似戏剧的一幕,宋太祖准备了近四个月,为了保证一步到位必然是胡萝卜加大棒两手准备。同时兑现诺言以皇亲的待遇许他们富贵。

借着杯酒释兵权的余威,宋太祖一方面将中央直属的禁军更高主将职位闲置起来,另一方调整禁军的比例结构,由两司变为三衙,削弱禁军的力量。使各衙互相制衡,且没有更高指挥,进一步增加朝廷对禁军的控制。对于困扰着中晚唐的藩镇割据势力,宋太祖通过调地方精兵入中央禁军,地方财政改革中央督运,打击地方节度使,明升暗降等操作使得地方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形成中央在军力、财力、民心等方面的绝对优势。

在削弱军权的同时,宋太祖逐渐让文人掌管中央和地方管理权,并极力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有意在朝内外培养“崇文”的风气。宋太祖带头扩修国子监和孔庙,并带领群臣拜谒供奉孔子,再度将儒学定为修身致仕之学。宋太祖极为重视科举制度,虽然在唐科举制度就成为官员选拔的标准,但是唐仍旧是贵族社会,科举制实际还是笼罩在贵族势力的阴影下,寒门学子无法靠此出人头地。

到了宋朝,宋太祖扩大科举规模,扩大了录用文官的数量,并亲自主持殿试,仔细对中举学子询问、测试,如遇科考不公或徇私舞弊等情况,宋太祖绝不姑息,只有自己亲自测试过才准予放榜公示,在世人面前做出了表率。此后科举殿试成为常设,之后所有中举入仕的文臣都有了“天子门生”的荣誉称号,可想而知在整个社会中对于崇文之风的影响。

宋太祖的治国方针和定国策略被他的后继者弟弟宋太宗全部继承,宋太宗很早就跟着宋太祖出入沙场,同样深知武人乱政的危害。在书中陈峰分析到,毕竟兄终弟及这样的继承方式,有违传统。所以,出于私心,宋太宗对于宋太祖的臣子们信任不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猜忌心理。正是出于猜忌与不放心,宋太宗更是要严格遵循太祖的政令,向世人证明他是太祖思想独一无二的合法继承者,并且加大力度削弱武将和重用文官。

对后世政治影响更大的“将从中御”,就是太宗朝深化抑制武将举措的重要产物。为了防止带兵将官擅自行动,皇帝在每次军事行动前,都要对将领作重要指示,给出排兵布阵必须依靠的阵型图,并且派出亲信任都监,监督武将的举动及有没有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战场形势多变,依靠远程指挥必然有大问题。武人出身的宋太宗并非不知道这项制度的问题,为了抑制武将发挥文官的作用,也不得已而为之。北宋抗辽著名将领杨业的悲剧,就是由这样的制度所造成的,虽然宋太宗对于杨业的死感到悲恸,但依旧坚持令从御出的状态。如果在听话和能力中二选一,宋太宗无疑会选择听话的将领,哪怕是平庸之辈。从宋太宗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保守主义倾向,多疑、专权和保守的风格正是宋太宗的个人风格,而且也影响到后世子孙。

基本上到了宋太宗一朝,风气已成,而后的皇帝遵循太祖太宗的政令,加大崇文抑武的风气。北宋的武将受到来自皇帝、文臣、舆论的层层压制,最终有志者不入行伍,军事人才凋零,将帅士兵越来越平庸,造就了如今所说的“弱宋”。

《元史·世祖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宋朝灭亡后,忽必烈曾询问宋朝降将,你们为什么投降?降将回答:“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久积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而送款也。”这是宋朝武将心中的怨,他们认为这股怨来自权臣贾似道。看了《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与北宋兴亡》后,我们便清楚了这种怨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来源:北京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2208.html

“宋朝崇文抑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关于这位开创大唐盛世的天子骄子的容貌,从史书遗留的片鳞半爪中,可窥见一二,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李世民四岁的时候,一位自称会面相的书生,打掠他一番后对李渊说:“你儿子有龙风之姿,天日之表,年近二十就能匡国济时。”显而易见,李世民天生就有帝王之相,气度非凡...

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

在古代亡国之君死法都很体面 他们为何很少被砍头的

在古代亡国之君死法都很体面 他们为何很少被砍头的

对古代亡国之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亡国之君,为何很少被砍头?皇权的至高无上,使得很多人都羡慕,但是要想得到那个皇位,同样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古人一首诗说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因此在古代,许多亡命之徒,为了夺得皇位,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对于亡国之君而言...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

古代结婚都是很早的 诸葛亮为何46岁才有儿子

古代结婚都是很早的 诸葛亮为何46岁才有儿子

对诸葛亮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国丞相诸葛亮如此厉害,无人不知,为什么46岁才有儿子呢?伐蜀的时候,司马昭曾经命令下属兵分三路。但诸葛绪伐蜀失败,以囚徒的身份被马车送回了洛阳,刘阿斗后来安排了诸葛瞻出战,他也毫无胜算,丢了很多城池,还让敌军直接进城了,很多名将的...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对于反映唐朝历史文化的《长安十二时辰》...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书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书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时期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荀彧“舍袁投曹”的目的是想寻找一位能够重用他的府主,当时袁绍的冀州府中已经处于人才饱和状态,荀彧投奔袁绍的时间较晚,不能在袁绍处受到重用。而当时曹操与袁绍尚处于联盟状...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相传是镜子发明者,是中国文学史上受褒扬的第一个丑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