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士兵为什么愿意跟着将军造反?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8-04)240

古代士兵为什么愿意跟着将军造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古代封建王朝衰落的时候,有不少地方将军就开始谋划造反,这些人造反大多数都是失败的,当然也有少数人成功了,如宋朝的赵匡胤就是一个案例。古代对于造反的罪名,惩罚非常重,通常都是诛九族,既然大家都知道造反是要诛九族,为何底层的士兵都会愿意跟着将军造反呢?

其实这主要是受到古代的兵役制度影响。中国古代主要有府兵制,募兵制,世兵制。府兵制是北魏宇文泰所创。府兵制的特点就是这些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回家务农,所以府兵制的士兵大多都是来自同一地区,士兵之间的信任度和默契度都比较高,战斗力也十分强大。

不过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人几乎都是跟着将军同一个姓,这样一来这些士兵就有点类似私人化了,更像将军自己的私人武装。募兵制起源于战国时期,由吴起所创,当初吴起在魏国创立魏武卒,采用的就是募兵制,招募士兵,给他们军饷。

这种军制在汉武帝时期和宋朝被普遍使用,一支军队的军饷主要由领导这支军队的将军发放,这样一来,谁跟将军的关系好,谁的军饷就会高一些,有时候为了能够控制这支军队,他们还会在重要位置安插一些自己的亲信。

古代士兵为什么愿意跟着将军造反?

世兵制主要是由三国时期的孙权所创,士兵这个职业变成了代代相传的职业,而且他们的家人也要迁出来,安排在特定的区域,形成军营世家。这样一来不仅控制了士兵,也控制了他们全家人。

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军制,那么你是否明白为何古代的士兵都会跟着将军造反了呢?其实士兵是很单纯的,他们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农夫,有人说军队的调度主要靠虎符,但是这个虎符也只有高级将领能够看到,有谁会傻到将虎符拿出来给上万个士兵看呢?

其实想要造反,首先就应该解决钱粮的问题,没有军饷,士兵根本不会跟着你去打仗,没有粮草补给,大军很容易军心动摇,这两点缺一不可。唐朝的安史之乱为何那么容易爆发呢?主要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地方节度使,手握军地方政大权,钱粮赋税等等都归他管。

他想要造反易如反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通讯不发达,士兵受到将军的鼓动跟着他一起造反,等知道自己在造反的时候已经迟了,只能跟着将军继续造反,如果成功了还可能会有封赏,失败了也无所谓,古代帝王对于士兵不会诛杀九族,只有那些将领才会被诛杀九族。所以古代士兵跟着将军造反也是有原因的,你明白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3055.html

“古代士兵为什么愿意跟着将军造反?”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晏殊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晏殊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

权德舆:唐朝宰相、文学家,知制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

权德舆:唐朝宰相、文学家,知制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唐朝宰相、文学家,前秦司徒权翼之后,起居舍人权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权德舆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驰名,曾受地方节度使杜佑、裴胄的征辟。唐德宗听闻其才学,特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

李存孝为何会被称为唐末第一猛将?他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

李存孝为何会被称为唐末第一猛将?他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战将,是唐末第一猛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存孝是唐末第一猛将,有句话说,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说的就是李存孝,李存孝和项羽一样,天生神力,勇猛无比,在战场上,更是战无不胜,所向无敌。那么,李存孝到底有多厉害呢?他能否比得上项羽呢?李存孝(85...

忽必烈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为何不喜欢忽必烈

忽必烈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为何不喜欢忽必烈

对忽必烈和蒙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什么蒙古人讨厌他?汉人却喜欢他呢?序言忽必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是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也是元朝开国皇帝。因为蒙古帝国和元朝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领土面积数一数二的超级帝国,所以忽必烈在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具有十分...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袁尚败后,归附曹操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袁尚败后,归附曹操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历史上上官桀是什么人?他的名字有何含义

历史上上官桀是什么人?他的名字有何含义

其实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倘若看到了“桀”这个字,很多人都会有所害怕,觉得它是一个贬义词,甚至还有不好的含义。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却有人以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些人还是才识渊博之人,比如上官桀。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认识,...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君视我如众人,我视君如寇仇。太史慈在三国里的戏份似乎并不是特别多,《三国演义》也基本还原了太史慈的生平,不过把他死的时间拖后了两年。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太史慈,却享有很高的评价: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本名李潓,字嗣盈,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母为郑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封为恒王,信仰道教。授右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瑱。安史之乱爆发,跟随唐玄宗逃亡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