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的唐朝是什么模样?有哪些影响?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给大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百姓的生活从隋唐大战中稳定了下来,随后又发展农业,促进唐朝初期的经济复苏,为全盛时期的大唐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得百姓休养生息。
如此开明、优秀的皇帝,他的一生中却有一个不可触碰的逆鳞: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对整个唐朝和李世民本身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李世民以及玄武门之变。
一、玄武门的事件概述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当时被封为秦王,长子李建成贵为太子,玄武门之变主要是为了推翻李建成,这场战斗李世民以常人所不能及的决心与狠辣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建立唐朝的时,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随父征战,在战场上为父亲出谋划策、奋勇杀敌。虽然当时在战场中配合默契,但为何会落得骨肉相残的地步呢?
其实兄弟俩的矛盾是在大唐建立以后,才逐渐恶化的,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李世民是领兵打仗的一把好手,他的军事才能是所有兄弟中最强的,当时已经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本应该高兴,可是他却对这个比他优秀的兄弟十分嫉妒。
害怕李世民与自己争夺皇位,于是便联合李元吉等人一起想要除掉李世民,在一次次的排挤和陷害中,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在看清李建成的目的之后。
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在玄武门设计困住了兄长李建成,并且亲手弯弓搭箭,射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李世民的手下出手也相当果断,他们斩杀了太子的党羽。
其中也包括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在内这一次政变,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儿子也都被灭口,这件事过后,李世民背上了为了上位弑兄杀弟罪名。
二、李世民修改玄武门之变的史料
就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了太子。没过多久,唐高宗李渊自动退位,李世民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即位后的李世民非常注重自己的帝王形象。
同样也非常介意别人说他为了当上皇帝杀害自己手足兄弟,也很担心自己后世的名声,于是他就动了修改史书的念头。
众所周知,史官的责任就是把最真实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后世参考借鉴,所以能够作为史官的大多都是刚正不阿的性格,史官拒绝让李世民看史册。
这种被史官拒绝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贞观十六年,李世民才看到史官的记载,在史官笔下,玄武门之变被描写的非常真实,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也被原原本本的记录在册,这就让李世民很生气,所以要求史官重新编写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在史料之中,刻意的去黑化李建成的所作所为,不断放大李建成得过错,将玄武门之变变成了被迫、无奈之举。同样地,史料中所记载李建成的功劳大部分被抹去,或者将这些功劳归结于李世民自己头上,这样的恶意篡改导致史料记载混乱。
对于后世的研究造成很大的困扰,李世民在发动政变时,对同胞兄弟以及同宗子侄痛下杀手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已经引起了人们很大的不满,又在之后公然修改了史料的记载,这一行为比发动玄武门之变更令人愤怒。
三、为求心安,追封兄弟
李世民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由于坊间流言蜚语仍然不断,为了巩固皇位、提升自己的帝王形象,所以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追封了谥号,将他们安葬。
这一举动安抚了民众,也同样也舒缓了李世民的焦躁情绪。对于安葬李建成,李世民的部下曾向他推荐以“戾”为谥号,“戾”这个字在谥号中是极其不好的一个字。
李世民的部下提出这样想法有溜须拍马之意,希望通过这个字来表明李建成是因为戾气太盛。对于这些大臣的建议,李世民思索再三。
还是认为不妥,便改“戾”为“隐”,追封李建成为隐王,这一举动一方面表明了李世民对于李建成有兄弟之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帝王宽宏的气度。
虽然前太子李建成得到了安葬,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李建成仍然是他不愿意多提起的人。李建成的墓志铭上面只记载了李建成的名字、谥号、死亡时间以及下葬的地点,这也是李世民想要在历史上抹去李建成这个人物。
希望人们可以忘掉李建成,这样人们也就能够淡忘他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晚年的时候,李世民非常迷信鬼神之说,对于自己曾经做下的错事害怕不已。
担心会有鬼魂来向他索命,于是便让自己手下的两个大将——尉迟恭和秦琼守护在自己的寝殿门口,正是因为二位将军的守护,李世民才能安枕入眠。
于是,坊间纷纷将两位将军画成画像,贴于自家门前,也希望起到镇压邪祟的作用,这二位将军被人们称为“门神”,“贴门神”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李世民在位期间非常的注重民意,对于臣子们的意见也都虚心接受,是一个非常善于纳谏的帝王,身为皇帝他多次御驾亲征,保卫着大唐的安定与和平,深受百姓爱戴。
作为皇帝他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的上位过程却是他一生都不能抹去的痛点,不知道李世民对于自己发动的这场血腥的政变有没有过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