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联手发动政变的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曾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但在这之后两人却反目成仇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隆基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很亲,因为姑姑是他小时候唯一可以见到的亲戚。
李隆基的童年不太美好,他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出生时父亲李旦虽是皇帝,但完全是奶奶武则天手中的傀儡,朝不保夕。果然,李隆基五岁时,奶奶改朝换代,成为武周开国帝王。李旦退位后,一大家子被软禁了起来。
更为残酷的是,李隆基九岁时,母亲窦氏与李旦的正妻刘氏,被人诬陷使用厌胜之术诅咒女皇,被武则天来了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为了自保李旦隐忍不发,勒令儿子们也不准显露悲伤。李隆基就是在这样一个残酷而又压抑的环境下长大。
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处境则要好得多,因为她不但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小女儿,还是武家的媳妇,可以自由出入禁宫。所以,太平公主便是李隆基哥五个,自幼唯一可以见到的亲戚。
太平公主虽然是武攸暨的妻子,但心一直向着李家。她继承了母亲对政治的敏感与过人的权谋,几次在关键时刻果断出手,挽救了李家江山。最为重要的一次,便是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非常成功,由太平公主幕后策划,李隆基台前实施,一举将韦后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并废除了韦后所立的少帝李重茂,拥李旦复位,避免大唐江山再次再次易主,使国家逐步回到了正轨。
但是,李旦在龙椅上 *** 还没坐热,拥他复位的两大功臣,妹妹与儿子便开始暗中较劲,双方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联手政变,姑侄配合默契,而且从小又很亲近,他们为何反目成仇呢?
政治是残酷的,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亲情脆弱的不堪一击,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二人之间也不例外。
首先,二人貌合神离。
姑侄二人发动政变的目的截然不同,之所以并肩合作,仅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干掉韦后。
武则天退位后,中宗李显登基。李显是个糊涂皇帝,在稳定政局方面办法不多,仅有的一点能力都用在了培植势力,打击异己上面。结果还培植了一个白眼狼韦后,不但把持了大权,还毒死了李显,准备篡夺李家江山,当第二个女皇。韦后踏着武则天的足迹一步步接近女皇,情况万分紧急。
对太平公主来说,李家坐天下也好,武家坐天下也罢,她都能够接受,不会影响她的利益,而韦后坐了天下她就十三不靠了。所以她坚决反对韦后上位。
李隆基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王爷,非嫡非长,在太平盛世恐怕一辈子都触及不到核心政治,而他偏偏有一颗帝王心。从小就霸气外露,让小伙伴们都叫他“阿瞒”(曹操的小名)。
李隆基长大后,不论就职地方还是待在中央,十分注重挖掘人才,培植个人势力,在那个动不动就操刀子发动政变的年代,李隆基重点拉拢了几个禁军将领,时刻准备着干一票大的。
韦后专权日甚,李隆基看她越来越不顺眼,竟敢惦记我李家的江山!按照当时一贯的做法,李隆基准备发动政变,干掉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但是,毕竟自己初出茅庐,名头不响,经验不足。
找父亲?不行,因为李旦一旦参与,就没有他李隆基什么事了,即便他立再大的功,皇位也是父亲的,将来也是大哥的。如果成功了再告诉父亲就不一样了,将父亲拥上龙椅,他好意思不给个太子!
于是,李隆基绝对打着父亲的旗号,但不告诉父亲,以解决名头不响的问题。而经验不足的问题,他找到了谋略过人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心思缜密,一看到老三不找父亲来找自己,便猜到了他心里的小九九,这小子想趁乱混个皇帝当!也罢,一旦成功,四哥与侄子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便答应了李隆基的请求,为他出谋划策。
所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二人一开始便貌合神离。太平想着谋取更大的利益,李隆基想着混个皇帝当。二人既相互扶助又互相防备,只不过太平低估了李隆基的野心与实力。
在政变过程中,李隆基便开始拆姑姑的台,将太平的心腹,号称“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斩首,提前剪除姑姑的羽翼。
其次,一山不容二虎。
政变胜利后,李旦复位,这个皇帝当个并不愉快,在妹妹与儿子两大强人的夹缝中生存着。据《资治通鉴》记载,遇到宰相有大事请示李旦时,他总是说:“尝与太平议否?”然后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才敢定夺。这既是对功臣的尊重,也是寸功未立,就当了皇帝的一种无奈。
此时,太平公主为了攫取超过中宗一朝的利益,不断出手,收编了一批韦后余党。又仗着功劳频频对李旦施压,在朝中安插心腹,培植势力,形成了“宰相七人,五出其门”的局面。而且,太平逐渐认识到,三郎不是善茬,不利于自己把控大权,于是,不停地跟李旦烧火,撺掇他改立太子。
李隆基作为帝国储君,未来的皇帝,姑姑这种行为极大损害了他的利益,迫使他不得不做出反击。一山岂能容纳二虎!
所以,为了各自的利益,姑侄二人从并肩合作,迅速转变为激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