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为何张柬之等人还要冒险发动政变?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28)210

神龙政变发动之时,武则天已经步入老年时期,为什么武王还要发动政变逼迫她退位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则天的统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她重用酷吏,为了稳固统治实行恐怕政策;后期统治趋于稳固,她便放弃酷吏, *** 前期的冤假错案,顺应百官意愿,立李显为太子,为国泰民安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武则天后期的做法是顺天应人之举,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明智决定,赢得了生前的赞誉与死后的哀荣。

武则天的转变令心系李唐的大臣们欣喜而激动,女皇已进入迟暮之年,病魔也屡屡侵袭,按说他们应该扶保着太子李显,等到女皇驾崩之后,顺理成章的光复李唐。

然而,神龙元年(705),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五臣,却冒险发动了军事政变,通过政变逼迫女皇交出了权力。

武则天从三十六岁成为皇后,四十岁参预朝政,从并称“二圣”,到尊为“天后”,再到临朝称制,登基为帝,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对帝国已形成根深蒂固的控制,在她眼皮子底下搞政变,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

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为何张柬之等人还要冒险发动政变?

武则天已经老病垂危,太子李显迟早即位,为何五臣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发动神龙政变呢?

这件事还要从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说起。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感到母亲年老孤独,身边没有可心的人伺候,所以忍痛割爱,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送给了母亲,张昌宗又推荐了哥哥张易之。二张面似莲花,能说会道,不但精通音律还擅长道家阴阳调和之术,颇得武皇的宠爱。

然而,武则天晚年的孤独并不是缺少两个可心的男宠,而是事业上的孤独。她迫切需要事业上的帮手,以达到对群臣更强的控制力,这是她惯用的伎俩。从争夺皇后时的许敬宗、李义府,到后来的北门学士刘祎之、元万顷,再到丘神勣、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女皇身边永远都有忠诚于自己的,势力很强的政治力量。

但是,常年的酷吏统治,女皇手舞刑赏之柄,使满朝文武对她虽然恭敬但却不敢接近,生怕一言不合就小命难保,她与群臣之间已经产生了不可弥补的裂痕,女皇已经无法也不敢从群臣之中选人。

而二张兄弟是前朝寒门宰相张行成的孙子,根正苗红,门第不高,除了自己再无依靠,正是合适的人选。

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为何张柬之等人还要冒险发动政变?

为此,武则天专门为他们成立了一个叫做奉宸府的新机构,召集了宋之问、杜审言(杜甫的爷爷)、沈佺期、李峤等文人,加上趋炎附势的宰相杨再思、苏味道、崔融等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武则天的纵容之下,二张兄弟如日中天。

二张兄弟并不是正人君子,得势之后胡作非为,严厉打击不顺从自己的王公贵族,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使本已和谐安定的局势出现了新的矛盾。大臣们仿佛又看到酷吏的身影,感到严刑峻法的阴霾重新袭来。

关乎到身家性命,一些大臣自发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二张,如魏元忠、唐休璟、韦安石、宋璟等人,他们通过告发二张贪赃枉法、谋反等罪行想将他们置于死地,但关键时刻,女皇屡次出手,下旨赦免他们。大家渐渐发现,二张并不是简单的男宠,而是女皇的代言人,是女皇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

有了武则天的庇护,二张更加肆意妄为,直到发生了两个大案,使矛盾迅速激化,使二张派与反对派到了剑拔弩张,不同戴天的地步。

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为何张柬之等人还要冒险发动政变?

之一个大案是邵王李重润等三人被杀案,李重润是太子李显的嫡长子,他与妹妹永泰郡主,妹夫武延基,三人一起说了几句二张的坏话,没想到隔墙有耳,被二张一状告到女皇那里。

女皇将太子李显叫来一顿臭骂,竟然逼令三人自杀!李重润是帝国将来的继承人,武延基是武承嗣的嫡子,是武氏王位的继承人,加上金枝玉叶永泰郡主,三人身份如此高贵,没想到议论了几句二张便遭到灭顶之灾。令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兄妹三人与众多宗室成员心有余悸。

第二个大案是宰相魏元忠被贬案。魏元忠是武则天少有的信任之臣,为人正直,将二张横行霸道的家奴直接仗杀,相当于打了二张的脸。二张便诬告魏元忠,魏大人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他本人也毫不妥协,结果还是被贬官边地,仅仅保住了一条命。

连深受陛下信任的魏大人都落得如此下场,文武百官对二张痛恨到了极点,也恐怖到了极点。

长安四年底,武则天病重,宰相们近一个月都没有见到女皇,寝宫之内只有二张兄弟侍奉。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照惯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令太子监国,但武则天没有,权力是她一生追求的东西,她不会轻易授之于任何一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从这个角度来讲,女皇对权力的过度执着,是促使政变的内在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寝宫内只有二张十分不妥,如果女皇一旦不测,二张假传圣旨,再生事端,就大事不妙了。于是,宰相崔玄暐大着胆子向女皇建议,应传太子与相王李旦兄弟入内侍奉。但女皇固执的拒不接受。

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为何张柬之等人还要冒险发动政变?

于是,在张柬之、崔玄暐等五臣的号召下,一个诛杀二张兄弟的计划浮出水面。其实,不论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也好,还是张柬之等五臣也好,他们针对的目标是二张而不是女皇,行动的性质偏向于“清君侧”,而不是政变。

但是,二张是武则天的代言人,三人朝夕不离,在不惊动女皇的前提下干掉二张,根本办不到,在女皇面前杀人事情就说不清了,如果不将女皇赶下台,秋后算账怎么办!

这也是李旦在行动前犹豫不决的原因。而张柬之已经八十一岁,在官场混迹了大半辈子,对这点看得非常透彻。这种事情只能干脆彻底,投鼠忌器是大忌,只能一不做二不休。

在一批帝国精英的策划下,行动十分顺利,一生叱咤风云的女皇武则天被客客气气地请下了台,政变以后的第三天便传位于太子。神龙元年末,女皇油尽灯枯,享年八十二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8/207111.html

“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为何张柬之等人还要冒险发动政变?”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偏爱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偏爱

对朱元璋子嗣众多,为什么唯独对朱标这么偏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了解明史的读者都知道,朱元璋最宠爱的皇子就是朱标。在朱元璋的眼里朱标是特殊的,没有人能比得上朱标的位置。朱元璋明明有很多儿子,为什么唯独对朱标这么偏爱?首先,朱标处理兄弟关系,让朱元璋深感宅心仁厚。朱...

李信率领20万大军灭楚失败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李信率领20万大军灭楚失败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对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信的名气其实是沾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光,他是李广的先祖,但他确实是陇西李氏崛起的关键性人物。李信生平在史书上记载得并不详细,其祖父李崇曾任陇西太守,其父曾任南郡太守。由此可见,李信有可...

韦孝宽是如何治军的?他又是如何抵御东魏的?

韦孝宽是如何治军的?他又是如何抵御东魏的?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对曹操有3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全都嫁给同一人,是谁如此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水淹七军的关羽,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联军的张辽,那段瑰丽的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但若说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无论是在长安城刺杀...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当时,交战双方,关羽取胜,于禁被俘,庞德被杀,于禁所督七军三万多人全军覆没。关羽取得辉煌胜利,威震华夏,曹操吓得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问题是,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于禁不会统兵打仗吗?...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对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出兵汉中时,命人抓住主簿杨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脑袋,并将头颅挂于军营门外。杨修被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鸡肋”,不过背后还有两个真正的原因。杨修的罪名是“扰乱军心”。曹操此次出...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熟悉三国的人应该知道的是,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生死之战,这次战役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第一大诸侯,而这场发生在建安五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受到了后世的吹捧,袁绍毫无疑问...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