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康熙不顾安危三次亲征噶尔丹,他为何这么有底气?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03)190

康熙帝不顾危险三次亲征噶尔丹,他的底气来自什么?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1690年,准噶尔部落在首领噶尔丹的统治下,实力发展极其迅猛,其野心也日益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噶尔丹借着追击喀尔喀残敌为由,率领大军沿着大兴安岭一路南下,对清廷帝都北京造成重大威胁;大清康熙帝听闻后怒不可遏,他力排众议御驾亲征,要亲手收拾噶尔丹这个藐视大清威严的蛮子;随后康熙带着熊熊怒火三次亲征,均大破噶尔丹,并且一路打到噶尔丹的老巢;这场战争以清军大胜,噶尔丹身死而告终;南归之路上康熙帝望着雄壮的凯旋之师,他 *** 澎湃:任何敢挑战大清威严的宵小,都将化为齑粉……

自古以来皇帝亲征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武王伐纣、刘备伐吴等历史大事,但带兵打仗不是过家家,而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上了战场刀剑无眼,长矛飞矢可是分不清士兵与皇帝的,康熙亲自上阵,万一受了伤,甚至战死沙场,那对于刚走上希望大道的清朝,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既然康熙拒绝了大臣们的劝阻,敢亲自上战场,肯定不会拿自身的安危开玩笑,因为他有信心能取胜;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康熙亲征的决定呢?康熙的信心又来源于何处?跟随编者,一同走进康熙亲征噶尔丹的历史。

据研究清史的有关专家称,康熙帝三次亲征的原因,以及他必胜的底气,主要受以下几点的影响。

康熙不顾安危三次亲征噶尔丹,他为何这么有底气?

之一,康熙心中有“大一统”观念

自清人在1644年入主中原,到康熙朝已历半个世纪,清朝已经逐步完成对中原地区的统一;康熙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他从小就受到国家“大一统”观念的教育与熏陶,康熙继位后,平三藩、收复南部失地都是在践行心中的“大一统”理念;康熙前期在给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等人所发的敕书中,屡次以“天下主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高度自居,因此大清王朝的权威,在受到挑战后,他决定御驾亲征捍卫心中的“大一统”理念。

第二,清人尚武,康熙受先祖影响

众所周知,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清朝也是以武立国,在满洲人前期的对外战争中,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顺治帝都是身先士卒,亲自上前线与敌作战;康熙一朝代距离先辈们的光辉岁月尚且不远,他们的尚武精神已经根植在康熙的基因中,因此康熙十分想要效法先辈驰骋沙场;康熙出征前颁发的军令中记载道:“自我太祖、太宗、世祖,以至于今,野战必胜,攻城必克,所向无前”,再次能看出他对先辈的崇拜,以及迫切想要效仿的心理;而且行军中途有大臣劝他回朝,康熙大怒骂道:“先辈们都能亲自带兵打仗,朕怎么就不行了?”由此可见,康熙继承了先辈的一腔热血,自己也想要亲自上阵灭敌。

康熙不顾安危三次亲征噶尔丹,他为何这么有底气?

第三,康熙有军事经验

康熙在亲征噶尔丹之前,就已经研究过前朝征伐游牧民族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古代史中,中原王朝北上征伐游牧民族,都是由固定路线进军,也有固定的战术套路,战术虽老,但是每次都能奏效;康熙对此烂熟于心,他兵分三路拦截阻击噶尔丹,清军的行进路线,都是沿着明成祖征伐蒙古人的老路轨迹,一面切断噶尔丹逃脱的路线,一面率中路军直捣黄龙;而且康熙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其亲征之前,就频繁游猎巡边,趁机摸清了边外的地理环境与周边气候,这为康熙日后亲征打下了基础。

第四,康熙身体强健

众所周知,打仗是个体力活,而且充满了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就无法承受边外的苦寒,也许没有行到目的地,就会病倒在环境艰苦的塞外大漠中了;而康熙自幼娴熟弓马,还常年到南苑、塞外等地游猎,还亲自定期在这些地点举行军事演习;有清朝史籍记载晚年康熙“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在这里说老年的康熙还能力挽强弓,箭法不输年轻的勇士;此外还有很多清朝史籍,都表现了康熙的强健体魄,虽说有夸大成分在内,但也证明了康熙的身体素质,确实能带兵到塞外作战。

第五,康熙没有后顾之忧

康熙亲征噶尔丹之时,清廷内部各项制度已经愈加完善,就像一部规律运行的机器,即使没有皇帝坐镇紫禁城,在太子取得了康熙的信任与授权后,各项国家大事就皆能处理,因此朝廷依然能平稳运行,所以康熙可以毫无顾虑地专心作战,还能趁此锻炼太子的治国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康熙亲征噶尔丹是清朝历史上的大事,也乃是十七世纪末,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他三次亲征噶尔丹,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秉承“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坚决捍卫大清王朝的威严;又受满洲民族尚武传统的影响,欲效仿先辈亲自立下战功;再加上他自身过硬的身体与军事素质,一起促成了这件历史大事;此后康熙亲自披上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将永镌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08198.html

“康熙不顾安危三次亲征噶尔丹,他为何这么有底气?” 的相关文章

丙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刘询之间有何故事

丙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刘询之间有何故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好人有好报。这是告诉我们,良心好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西汉的丙吉就是这样的人。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鲁国人 。早年间丙吉就研究学习法律,从刚开始起步的鲁国狱史一路做到了廷尉右监,之后因为被牵连免职。征和二年爆发巫蛊之祸,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并且与阳石...

历史上汉武帝有多少兄弟姐妹,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上汉武帝有多少兄弟姐妹,分别是哪些人?

刘彻,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景帝的皇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一共生了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她的儿子汉武帝的事迹,我们都耳熟能详。汉武帝的妻儿,大都很凄惨。那么,汉武帝的四个姐妹,又有怎样的命运呢?其实,在古代社会里,女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对清代正史中,是如何记载后宫妃嫔侍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一些清宫影视作品以及野史中,后妃侍寝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程序:皇帝睡觉前要翻后妃的牌子,被翻到牌子的后妃,在去见皇帝前要沐浴,然后一丝不挂由几个太监用一条大被子裹起来,然后一直抬到龙床上,静候皇帝的到来。这...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后周第二位皇帝,曾改姓郭,继位后恢复柴姓。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显德元年(954年),32岁的柴荣成为后周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乱局,他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大志向。此后柴荣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使得后周日益富...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为主,督率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

董袭:东汉末年东吴将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董袭:东汉末年东吴将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十分欣赏,派他到地方担任门下贼曹。后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升为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建安十八...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原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被李渊招降,被封为舒国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辅公祏是隋末割据江淮的枭雄,建立辅宋政权。但辅宋源于归附唐朝的杜伏威势力,而且杜伏威就在大唐朝廷任职。辅公祏与杜伏威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反抗隋朝,割据江淮。那为何辅公祏要...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曹操为什么不让曹植继位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曹操为什么不让曹植继位

还不知道:曹操偏爱曹植,为何将大位传给曹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