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将,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蕃将,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青海战败,主帅李敬玄有责任,推荐他的刘仁轨有责任,但更大的责任,还是在李治。因为决策叫李敬玄代替刘仁轨的是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李治,下有刘仁轨,均以个人好恶而左右大局,最终铸成这场大败。
中国的史官文化,向来替领导掩饰,所以记述这件事的时候,板子都打到刘仁轨和李敬玄头上。不过,写的人可以隐瞒,读的人可以糊涂,当事者心里可是明明白白。因此,出了这么大的事,损兵折将,刘仁轨和李敬玄两人,竟然连个最轻微的处分也没有。
不但没处分,相反,李敬玄还闹病号。三番两次打报告,要求从前线回来,李治居然也答应了。回来后,李敬玄之一不向皇上报到请罪,第二不找医生看病治疗,竟然直接回宰相办公室上班去了:‘数称疾求罢归,许之。既入见,不引谢,即还府视事。’
这种情况下,李治还没有立刻发作,而是派人去作了个调查,‘帝察实不病,贬衡州刺史。’查明这家伙确实在装病,这才给了个降职处分。
这一连串神奇的操作,说明了一个问题:李治心里有愧,李敬玄心里有气。
不但这几个当事人,就连旁观者也看得明白。象前面那个魏元忠,上书讨论怎么对付吐蕃,大谈有功必赏、有罪必诛,口口声声要杀薛仁贵的头,但对李敬玄的惨败,就闭口不提。说明大家完全清楚:这次大败,皇上脱不了干系,追究李敬玄,等于追究李治。
但追究也好,不追究也罢,唐朝一败大非川,再败青海,再无法遏制吐蕃的崛起,对吐蕃的战略,也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两年后、永隆元年(680年),吐蕃又从西南方向出击,攻占安戎城(四川理县)。
当初唐朝建这个城,目的是‘断吐蕃通蛮之路’,就是不让吐蕃这个西边的‘羌’,与南边的少数民族‘蛮’串连,类似河西走廊‘隔断羌胡’的功用。
吐蕃打下安戎城,‘由是西洱(云南洱海)诸蛮皆降于吐蕃。吐蕃尽据羊同( *** 西北部)、党项(四川西北部)及诸羌之地,东接凉(甘肃武威)、松(四川松潘)、茂(四川茂县)、巂(四川西昌)等州,南临天竺(印度),西陷龟兹(新疆库车)、疏勒(新疆喀什)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出现历史上之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西北到西南对中原王朝形成弧形包围的大帝国。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吐蕃崛起,对唐朝是个极大的威胁和祸患。但西方哲学有辩证法,中国人叫祸福相依,祸患有祸患的好处:有威胁就有斗争,之一领导层不至于麻痹安乐,第二,斗争中还出人才。
青海战役中,李治就发掘出两个人才。
一是带敢死队袭击敌营的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本来是百济将领,被刘仁轨招降后,在原百济老家干了一段,新罗入侵,唐朝放弃百济故地,黑齿常之从东北调到西北。象他这种情况,在唐朝有个专门的称呼——‘蕃将’。
蕃将在唐朝的存在,之一因为民族开放政策。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有了这种指导思想,就有了任用‘蕃将’的干部政策。第二,因为蕃将的特殊价值。
在皇上眼里,武将的管理始终是个麻烦,尤其唐朝这样老打仗、军人比较容易立功的朝代。以李世民的能力和威望,对李靖、侯君集等人还要严加防范。蕃将的出现,为这道难题提供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选择。
武将为什么难搞,归根结底一句话:功高震主。选将肯定要选会打仗的,老打仗老有功,偶尔吃败仗的还不怕,怕就怕李靖那样一直打胜仗的。功劳越积越多,拿什么赏?哪天不满意,他要掉转枪口怎么办?
而蕃将在造反方面,存在先天的缺陷。
之一,没有群众基础。你一个外国人,又不是一个民族,皇上照顾你做官可以,想当老大,缺少正当性合法性,老百姓不认。第二,自己也没那个信心。蕃将到中国,大多因为母国衰弱或出了点问题,现在好容易在先进国家唐朝站住脚,首先想的肯定是融入主流社会。好比欧美移民,之一步想着怎么混张绿卡、拿到公民权,有没有可能去了就竞选总统?
蕃将这两个劣势,在皇上眼里恰恰是优点,所以你会看到:他们在唐朝如鱼得水、广受重用,甚至在某个阶段,发展到全面使用、优先使用,几乎成为一项国策。当然到了那个时候,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黑齿常之来到中国,面临同样情况:之一自己想干出点名堂,第二上面用着放心。青海之战表现出色,李治立马提拔重用:‘上嘉黑齿常之之功,擢拜左武卫将军,充河源军(青海西宁)副使。’不但成为三品将军,还当上前线军区的副司令。当然黑齿常之也没有辜负李治的信任,在对吐作战一线干得相当不错。
一是屡次作战获胜。两年后的永隆元年(680年),‘吐蕃寇河源,黑齿常之击却之,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提一级做了司令。再一年后,‘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这个论赞婆是论钦陵的弟弟,现在负责吐蕃青海方向。唐军在黑齿常之率领下,不但成功抵挡吐蕃进攻,而且已能主动出击并获胜。
第二,组织驻军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屯田五千余顷,岁收五百余万石,由是战守有备。’解决了后勤保障的大问题,由此唐军具备持久作战能力。
史称:‘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不敢犯边。’李世民曾称赞李勣,说隋炀帝修那么多长城,还是防不住突厥,我派李勣守边‘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如今黑齿常之守御吐蕃,亦为长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