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一死,蜀汉大军就内讧了呢?
234年10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的军中,享年五十四岁。失去了诸葛亮的蜀汉政权,犹如天塌地陷一般,先后发生了两场内讧,导致两位非常杰出的谋臣、猛将丧命,严重削弱了蜀汉政权的力量。那么蜀汉的这两次内部争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先说之一场争斗,即所谓的“魏延谋反”事件。魏延字文长,跟随刘备入川以来,屡建战功。219年,魏延还被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坐镇汉中。刘备称帝后,魏延升任镇北将军,一直被蜀汉政权把守北大门。227年,丞相诸葛亮进驻汉中,魏延出任相府司马,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得力助手。
魏延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不仅勇猛过人,还爱护士卒,在北伐的过程中更是屡建战功,此时魏延可是说是蜀汉的之一大将,他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还被授予假节的权力。然而魏延这个人性格骄傲,颇似当年的关羽,人们知道魏延的为人,因此都让着他。不过,有一个人不把魏延放在眼里,此人就是杨仪!
魏延、杨仪的关系很差,势同水火,魏延甚至拔出佩刀,做出要斩杀杨仪的举动。对此,诸葛亮也非常头疼,因为杨仪、魏延如同他的左膀右臂,都是他北伐的得力助手,“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杨仪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魏延认为丞相诸葛亮虽然病故了,但我魏延还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另外,魏延还对让他负责断后的任务感到不满,“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于是魏延率军烧毁栈道,奔向汉中。魏延、杨仪都向后主刘禅上书,指责对方谋反,最终魏延被杀。
魏延死后,蜀汉的政局并没有彻底平定,因为杨仪又跳了出来。杨仪字威公,原是关羽的功曹,后奉命到成都奏事,得到刘备的赏识,从而留在了成都。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作为长史的杨仪负责筹划工作,“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因此深得诸葛亮的器重。
杀掉魏延后,杨仪虽然升任中军师,但却没有什么实权,“无所统领,从容而已”。而资历不如自己的蒋琬却出任尚书令、益州刺史,接替了诸葛亮的位置。对此杨仪非常不满,经常发牢骚,“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后主刘禅免去了杨仪的官职,贬为庶民。但杨仪却“上书诽谤,辞指激切”。后主派人逮捕杨仪,杨仪闻讯自杀而死。
魏延、杨仪是诸葛亮北伐的左右手,一个负责冲锋陷阵,另一个负责运筹帷幄。可是在诸葛亮死后,两人先后死于非命。这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两人都想做诸葛亮的接班人,换言之这是权力之争。所以诸葛亮刚死,魏延、杨仪就刀兵相见。但是,诸葛亮却选择了一直留守成都的蒋琬,心胸狭隘的杨仪对此不满,也走向了死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