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古代中状元就能达到巅峰吗
还不了解:古代状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读书人中了状元之后,状元能做多大的官职,高中状元就能达到人生巅峰吗?
在古代中状元可以说是读书人的人生巅峰,在古代通常考中状元之后并不是立刻晋封高官,状元本身并不是官职而是科举考试之一名,通常考中状元的人大多都是先从中央部院级秘书这类职位做起,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巅峰,虽然考中状元不代表能当多大官,但考上状元的人最后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中央高官,在中国历史上被拜为宰相的人很大概率都是状元出身,而且在历史上状元除了最后能当高官,还有能当皇帝的人。
状元是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兴起于唐代,完善于宋代,从唐代产生历史上之一位状元孙伏伽到清代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从唐代到清代一千多年的科举中只产生了文武状元777人,文状元五百多人,武状元两百多人。
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大才子都不是状元,就像苏东坡的老爹苏洵也是一位大才子,但他却曾经感叹“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在古代殿试之一名称之为状元,会试之一名叫做会元,乡试之一名叫做解元。如果一名考生能在这三场考试中全部获得之一,那就叫做三元及第,这在历史上是更为少见的事情,历史上500多位文状元中,只有16人是三元及第出身。
通常三元及第的状元后来基本都是官至一品,比如北宋的冯京三元及第,后来被宰相富弼看中招为女婿,富弼的两个女儿先后都嫁给冯京,而冯京本人后来也官至枢密副使兼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高位。
除了三元及第还有六元及第之说,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之一名的成绩,这又是难上加难,整个历史上六元及第的状元只有两人,一位是明代朱元璋时期的状元黄观,一位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钱棨。
但是很惋惜的是历史上这两位六元及第的大才子最终在官场却并不得意,黄观后来官至户部右侍郎,他是朱元璋留给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的人才,本来黄观正应获得建文帝重用时,燕王朱棣打赢了“靖难之役”,建文帝下落不明,黄观怒斥朱棣谋朝篡位,最终为建文帝殉节而死,若非出于意外,黄观按照仕途升迁未来也必定能干到尚书或者大学士这个级别,只惋惜生不逢时殉节而死。
一位六元及第的状元钱棨也是生不逢时,他是乾隆晚期著名的才子,连中六元及第受到乾隆的欣赏,钱棨的起点很高,被乾隆提拔为上书房行走,充任皇子侍读,这个位置其实是最容易讨好皇帝和皇子的职位,很容易就能升官。
只惋惜钱棨步入仕途时,正是乾隆时期大贪官和珅得势之时,和珅是多次想腐化拉拢钱棨,但钱棨为人比较刚正,他不屑与和珅为伍,因此得罪和珅,后来受到和珅陷害,被罢官,此后不得乾隆信任,只是出任考官这些闲职。直到嘉庆继位肃清和珅之后,钱棨才获得重用,被嘉庆提拔为礼部侍郎兼内阁学士,但后来钱棨年纪日益老迈,嘉庆也没有再继续提拔他。
钱棨算是非常惋惜,年富力强时受到和珅陷害,当和珅被肃清之后,他却也年岁已高,因此作为历史上唯二的六元及第,他并没有官至一品获得重用。
所以说从这两个六元及第的状元身上也能看出来状元最后不一定都能获得重用,在官场上能否获得提拔重与用个人能力、人脉、机遇都是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历史上很多宰相、重臣中状元出身的人比较多。
不管是文状元还是武状元,通常被皇帝钦赐为状元之后,他们大多都不会被授予太高的官职,基本上都是从翰林院撰修这类的文秘式的六七品官职,别看官级并不高,但这类官职有一大特色,那就是他们做的事非常容易让皇帝看到,毕竟就是在皇帝眼前负责文秘方面的工作,所以晋升速度也会很快,古代官场甚至都有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非翰林出身难成宰相。
所以说状元本身起点的官职并没有比那些外放为县令的进士高得多,只是他们常年负责皇帝的文秘工作,因此升迁速度要快得多。
但是当了状元也未必代表着仕途会一帆风顺,也有不少碌碌无为的状元。唐昭宗时期的状元卢文焕就是典型的庸碌无为的状元朝表。卢文焕中了状元之后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人生巅峰,将来官拜一品指日可待,于是卢文焕在考中被授予秘书郎一个文秘类官职之后,就开始了整日酗酒游玩的人生。
后来卢文焕整日呼朋唤友游山玩水,没事就大开宴席喝酒畅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放在一边,在官职任上毫无作为,久而久之唐昭宗也不敢用这样的人,于是卢文焕就被一直闲置。
后来卢文焕由于出手阔绰,不事生产,官职还升不上去,还天天结交狐朋狗友每天花钱如流水,最终把自己玩破产了,破产之后卢文焕穷困潦倒,昔日的好朋友也纷纷离他而去,之后更由于酗酒过度误事,唐昭宗将他罢官,最终卢文焕在穷苦潦倒中抑郁而亡。
除了卢文焕这种不上进的状元,还有倒霉的状元。朱元璋时期状元陈安就是如此倒霉,陈安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状元,这一年由于科举录取的都是南方籍贯的进士,引发了北方读书人的大为不满,他们聚众 *** ,最终这件事让朱元璋知晓。
朱元璋为了安抚北方读书人的心态,于是下令彻查科举之中是否有猫腻,最终朱元璋认为这里面考官有徇私行为,参与主考的官员全部被处死,只有已经年逾八十岁的主考官刘三吾因年纪老迈免于死刑被流放发配。
朱元璋最初本没想把陈安怎样,但后来光这些主考官被杀都不足以平民愤,于是朱元璋为了平息北方读书人的愤怒,在没有实质证据下,朱元璋判定陈安舞弊,将状元陈安公开处斩,并宣布夏天再开恩科,最终以夏天恩科录取了61名北方人为进士才算平息了这场因南北地域而引发的读书人争议事情,而倒霉的陈安高中状元后,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直接被朱元璋下令处斩了,成为了这场南北读书人之争中的牺牲品,真是即倒霉又可怜。
除了倒霉的状元之外,还有状元在高中之后更是开挂似的直接当上了皇帝。这个状元就是西夏襄宗时期状元李遵顼。
李遵顼本是西夏皇室宗亲,只不过血脉比较远了,他在夏襄宗时期高中状元,由于夏襄宗荒淫无道,导致国内民怨四起,李遵顼中状元后,积极拉拢西夏贵族,最终李遵顼废夏襄宗自立为帝。并将西夏首都迁至兴庆府(现今宁夏银川)。李遵顼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位也是唯一的当上皇帝的状元。
所以照这么看考中状元还有可能最后能谋朝篡位当皇帝,从状元到高官,再谋朝篡位为帝,李遵顼的人生就如同开挂一般。不过李遵顼继位后也没比夏襄宗好哪去,最终也导致了后来西夏被蒙古所灭。
中国历史上文状元名留青史的有不少,但武状元却没几个人能名留青史,唐代名将郭子仪是历史上武状元中功勋最显著,名声更大的武状元。
郭子仪平定了唐代爆发的“安史之乱”,有着再造大唐的功勋,他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武状元。郭子仪从军为大将军,后来从政又官至中书令,也就是宰相,可以说是出将入相位极人臣,郭子仪也是历史上唯一以武状元身份官至宰相的人。
但凡能中状元者不管是文状元还是武状元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是同类中的佼佼者,这类人往往也都会有一番成就,所以他们在仕途上升迁也会比一般人要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自唐代科举以来担任宰相的人状元出身的人比较多的原因。
所以状元并不代表着官职大小,而是中了状元就要比一般的进士更多了一份官场升迁速度,如果说考中进士就算是走上了仕途,那考中状元就是掌握了走向仕途金字塔顶尖的捷径。
但是捷径不代表每个人都能顺利抵达,因此这其中碌碌无为的状元也有不少,关键这些状元日后能当上多大的官还得看他们个人机遇和性格了。所以说也不是所有的状元日后都能成为宰相或者尚书这些一品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