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军队常年有八十万 期间为何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23)351

还不了解:清代八十万大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前期有八十万大军,期间为何没有出现过军事政变?统治者是怎么做到的?

军人武装政变,这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但在清代,却没有看到军事政变的事情发生。要了解,清代军力并不差。

在清代前期,大军以八旗军和绿营为主。八旗常年在二十万人左右,绿营则是六十万。后期八旗、绿营衰落,但又有湘军、淮军的出现。虽然大军数量较少,但战斗力一样不弱。

而且,当时朝廷的势力已经衰落的情况下,仍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即便是到了最末期,北洋新军仍在明面上效忠朝廷,依然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这种情况,其中必然有缘由。

因为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我们主要分析的,将是清代前期有八十万大军的时候,如何保证不会发生军事政变的缘由。

清朝军队常年有八十万 期间为何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

之一点:文官钳制武将。这并非清代首创。唐代末年,军人拥兵自重,割据混战,搞得天下大乱。宋代开国后,便削弱了武将的权力,用文官钳制。明清两朝,都继承了这一做法。

到了清代,具体的做法就是,相同品级的情况下,武将地位要比文官低。

比如说,同样是省级别的官员。提督和总督都是从一品。提督是绿营的一省更高长官,而总督则掌管着几个省份的军政大权。作为文官,以及职权上的设置,总督可以直接管辖提督。

这种压低武将的做法,可以极大程度避免他们拥兵自重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清代历史上,经常可以一些文官担任大军的统帅。这并非没有缘由的。

清朝军队常年有八十万 期间为何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

第二点:大军直接归朝廷调动。前面提到的,像总督这样的地方官,虽然可以直接管辖提督这样的武将。但他们的军务范围,主要也就是管辖军官,以及调集少量的亲兵,负责一些特殊事务。

如果是遇到战事,或者想要大规模调兵,就要上奏折,请示朝廷。由皇帝、军机大臣,以及各部官员商定后,确认是否调动大军。

调兵的命令,由兵部发出,直接送到地方。如果没有送到地方,就不能私自调动大军。这个做法,其实是为了防范像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他们掌管着一个地区的军政大权,人事财政。

如果再让这些人拥有大军。搞不好就是一个枪杆子出政权。大清代的江山,就不稳了。

清朝军队常年有八十万 期间为何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

第三点:大军分散。跟过去的朝代不同,清代很少在某个地方集结大量大军。除了像清代初年,江南不稳,曾在这里集中驻扎大量大军外。大部分时候,大军都是分散到全国,类似摊大饼的形式,驻扎在不同地方。

每个地方都分散着数量不同的大军。因为清代的时候,大军还担任着维持地方治安的任务。

所以,这个做法,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遇到战事,再由朝廷调令,奔赴前线。但是,到了清代后期,面对西方武器的先进,这种调兵方式就很难奏效了。还往往贻误战机。

因为调兵的速度很慢。如果是从四川调到广东,仗都打完了,大军还在半道上。当然,这个情况是下一个阶段的分析。

清朝军队常年有八十万 期间为何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

第四点:以八旗监视绿营。清代维持地方治安的任务,基本都是绿营完成的。因为他们的人数更多。而八旗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绿营。八旗是清代皇族从关外带来的,骨子里更亲,更容易被信任。道理也简单,八旗再怎么样,总不会反了自家的江山,那对他们没有好处。

况且,他们待遇极好,根本就没有发动军事政变的必要。所以,清代正是靠着这些做法,在早期有八十万大军时候,依然能避开军事政变的可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11694.html

“清朝军队常年有八十万 期间为何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 的相关文章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家喻户晓,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则居功至伟;有的人祸害众生,有的人一时被权欲蒙蔽了双眼,好在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赎罪机会,得以将功补过,谋得一世太平。对于一代名臣阿克敦来说,从...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亲兄弟,为何却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十三子,也是被大清为数不多被工作“累死”的铁帽子王爷之一,而雍正明明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一辈子中却是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十三阿哥正是爱新觉罗·胤祥,清朝的第一任怡亲王。其实...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最终,成功建立蜀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不久,赵云病死,诸葛亮听到赵云病死,跌足而哭,说国家损失一个栋梁,我少了一臂,而张苞和关兴去世,诸葛亮得到消息,不仅大哭,并且都昏倒在地,诸葛亮为何会昏倒呢?张苞...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二十...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是不是死在大火之中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是不是死在大火之中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后,朱允炆是死是活?朱棣为何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文帝下落之谜,堪称是明史第一谜案了。时至今日,研究者也未能弄清事件真相,依旧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不过,对于获胜者明成祖朱棣来说,心中很可能已经存有答案了。按照我个人的...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逆耳忠言,利于行”。自古至今,劝谏纳谏之事,留下了许多君臣佳话。虽然部分臣子因为以国家利益为重,直谏行为会受到某些帝王的尊重,但是更多的臣子因为“批龙鳞”、“逆圣听”,会遭遇斥责、贬职、刑法乃至丧命的处罚。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是济北贞王刘勃的后代。刘陶为人不拘...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821年6月24日),本名李审,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唐宪宗第十子 (一说第八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和元年(806年),册封建王,出任开府仪同三司、郓州都督、平卢淄青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去世。南唐建立后,追封孝静皇帝...

评论列表

余丹
余丹
2周前 (11-10)

清朝军队规模庞大,常年拥有八十万兵力,军事政变未发生得益于严格的军纪、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君主对军队的严格控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团结与忠诚的力量胜过一切纷争和野心膨胀的价值观导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