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存在什么致命缺陷?为何一直缺少战略家?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其14年的抗清战争中,还是涌现出了诸多如陈玉成、石达开等悲情英雄。太平天国运动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然,我们在看待这场农民运动的时候,并不能仅凭英雄史观的视角去看待。实际上,在这场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汇合到一起最终使得太平天国彻底的土崩瓦解。
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自开始的时候,便有着一个致命的缺憾,那便是,从始至终都缺少战略家。这中间的洪秀全、杨秀清显然,缺少明确的战略眼光。要不也不会在建都之初,便置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而不顾,选择同时进行北伐与西征。这样的表现,所映照的则是太平天国缺少一个固定的战略。当然,太平天国并不缺少将才,但像陈玉成这样的太平天国将领,显然距离大战略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产生疑问了,那就是太平天国坚持抗清的14年中,为何始终都缺少战略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太平天国缺少战略家,同太平天国的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的是,太平天国在起事之初的时候,一直打着西方宗教的幌子,来聚拢人心。这样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对于大部分的底层民众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是,这样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说的话,则有着很大的缺憾。这样的缺憾在于,虽然,这个宗教是一个幌子,用以掩盖太平天国的“一姓兴废”的本质。但是,“拜上帝教”自诞生之初的时候,便使得许多传统的知识分子同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情况,在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伦理观念,在整个华夏大地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这样的影响力即使是当了今天也有存在。由此可见,这样的情况,为太平天国带来两个巨大的坏处。其一,这使得很少有传统知识分子支持太平天国,并且,这些人的缄默,使得太平天国的朝堂上充斥着大量的庸才。其二,这也给予了清军以口实,清朝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得以打出保卫儒家文化的口号,聚拢了大量的人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缺乏战略家,同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
同时,这样的情况也体现在太平天国后期,在人才任用方面的重大改变上。根据《李秀成自述》中,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写照,所描述的一样“谗佞张扬,明贤偃避,豪杰不登”。其实,在太平天国的前期,朝中内部尚且能做到选贤举能,可是,自“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在官员的任命方式上,则完全转变成了通过血缘关系来任命官职。在当时朝堂上的洪姓亲贵之中,除了一个见过世面的洪仁外,可以说其他人完全都是平庸之人。
当这些人占据着整个朝堂的时候,我们便能发现,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近乎全部落入了洪姓亲贵的手中。这样的话,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这班亲贵的排挤。并且,这些人的存在,也使得洪秀全的身边,缺少一个真的可以做战略决策的智囊团。这样的尴尬境地可以说同元末朱元璋起义时,手下人才如云的情况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历史就是这样,对于战略家的缺失,可以说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缺憾。同时也正是战略家的缺失,最终使得太平天国在坚持了14年的时间后,迅速的走下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