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澶渊之盟是如何签订的?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28)330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经过了二十五年的争斗后缔结的盟约,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国的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攻宋,一路上虽然称不上势如破竹,但来势汹汹,颇为吓人。宋朝面对辽国大军,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甚至胆小的大臣居然建议迁都南京或成都以避辽军锋芒。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宰相寇准,寇准力排众议,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以壮前方士气。胆小的宋真宗原本犹豫不定,但在寇准的激励下,终于整军出发。如此,双方的皇帝都见于阵前。

澶渊之盟是如何签订的?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此刻,宋辽正决战于澶洲(今河南濮阳),当宋真宗渡过黄河抵达澶州城时,宋朝的将士看到城楼上飘扬的黄龙旗,顿时士气大振,齐声欢呼。辽军原本十分威猛,加上主将萧挞聆意外被宋军击毙,所以士气受挫,兵败城中。在此背景下,萧太后便派人向宋军求和,宋真宗原本也有求和的打算,双方一拍即合,随后展开谈判。

起初,辽国使者要求宋朝归还后周世宗时所收复的关南地,真宗不愿意。后宋朝告诉辽国愿意付出一些银绢换取和平。最后双方签订了盟约,史称“澶渊之盟”,主要内容是:相约以白沟河为界,互不侵扰;宋朝每年赠与辽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匹;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以南朝和北朝来称呼对方。

澶渊之盟是如何签订的?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当时朝中大臣认为这个合约是成功地,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和平。但六郎杨延昭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契丹军队来到澶渊,路途遥远,人困马乏,又吃了几次败仗。宋军应该阻断辽军退兵的要道,将其一举歼灭,甚至可以乘机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宋真宗和一些大臣一心只想和谈,不愿意再起兵锋,就这样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澶渊之盟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方面是用极小的代价换取了和平,此后宋辽在经济、文化方面不断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不好的方面主要体现在这种和平和心态让宋辽双面都放松了警惕,兵备松弛,致使女真建立的后金崛起,辽和宋为此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9/212545.html

“澶渊之盟是如何签订的?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