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为明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05)160

削藩是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政策。这一事并非明朝首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早在汉朝的时候,藩王和君主之间互生互利、权力相互制衡甚至相互争夺的事情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朝,藩王的出现、兴盛以及后来被削弱的整个过程,同样遵循着前朝的规律,因此,无论是他们的出现还是消亡,其实都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已经有了二十多个成年的、能力还不错的儿子。此时的他最为关心的事情,是如何动用一切可以信任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以免朱氏政权被颠覆。而此时他身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们,就成了他当时可以全心信赖的少数力量之一于是,朱元璋就将除了太子以外的二十五个儿子分封到了各地去当藩王,并赐予他们数量可观的卫队,以便他们帮着父亲守卫边疆、维护政权。

此时的各地藩王,对于明朝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守护者,由于他们是皇帝信任的血脉,故而皇帝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会在关键时刻拼尽全力甚至是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守住边疆、守住父亲的统治。除此之外,有朱元璋从中幹旋和控制,各地的藩王并不敢擅自拥兵自重,所以,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藩王和帝王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和谐的,而藩王制度也是效用更高的。

但这一切,在朱元璋去世以后,政治局势就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朱元璋一过世,他的孙儿朱允炆就继承了皇位。这个年少的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谋臣的建议下,开始削弱各地藩王的权力。这一举动,将原本就不服他年幼登基的藩王们进一步激怒了,事态随之恶化,建文帝朱允姣不仅没有见到自己所期望的藩王权力被削弱的结果,反倒把自己的皇位和性命搭了进去。结果,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成了大名鼎鼎的永乐皇帝。

关于这样的结局,其实早在朱元璋打算分封藩王的时候,就有大臣提出了异议。历史上,其实有不少因为分封诸侯藩王而最后导致国家分前离析的例子,不少人曾经借助这样的典故劝说朱元璋,不要将诸侯分封出去,以免重蹈皇权被侵蚀的悲剧。

但是,朱元璋却执意认为,天下这么大,如果不派遣自己的儿子们去守护的话,被外人侵占的危机更加可怕。此外,他还坚定地认为,他的儿子们始终都是他的朱氏血脉,不可能干出忤逆父亲的事情来,因此,历史上那些异姓王起兵叛乱的事情,怎样都不可能出现在他们这个庞大的家族里。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为明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所以,朱元璋前后分三次对他的儿子们进行大规模的分封,并打着“上卫国家,下安民生”的大旗赐予他们极大的权力。最为关键和改变明朝命运的一条,就是藩王可以在皇帝出现被奸臣挟持的时候,不经请示派兵入京,解救皇帝于危难之际。正是这一条规定,让打着“清君侧之名的燕王名正言顺地获得了天下。

所以,建文帝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看似是因为提出了削藩一事惹怒了滞王,其实,削藩不过是导火索,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藩王权力的过分强大以及皇帝本身的软弱无能。

到了朱棣即位以后,削藩一事虽然被提及,却丝毫没有动摇朱棣的统治,反倒成了四海之内俯首称臣的重要举措。同样的名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其背后真正的不同,即实施者思维和能力的截然不同。

建文帝上台的时候,他对于藩王手中拥有的权力表现出了极大的畏惧和排斥,除了他自己缺乏自信和气度以外,他所执行的政策也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柔韧性。

虽然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但建文帝却没有循序渐进地亮出自己的立场,而是在某个清晨,一纸令下,将五位藩王的爵位给罢免了。这样的急躁而仓促的处置方式将原来并不平静的统治势力之间的权衡转变成了凶神恶煞的敌对关系,藩王被这个小孩子的儿戏之举激怒,虽然一开始表面上依旧平静如水,但内心的怒火早已沸腾。

此外,建文帝为了削藩而下令削藩,并没有给自己准备后路,不仅军队没有准备好,就是颁布政令时也是仓促决定,所以,当燕王举起大旗挥师南下的时候,建文帝以及他身边的几个老臣,根本就没有与之相抗衡的能力。这样,早在战争正式开始之前,胜负就早已定下了,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为明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相比之下,朱棣在削藩这件事情上就老练多了。通过“靖难之役”获得天下的朱棣深切地感受到藩王势力过大对于统治天下的威胁,于是,从他登基的那一刻起,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削藩。只不过,他的方式高明多了,不仅没有把自己的性命和皇位搭进去,还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使明朝再一次进入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为日后这项政令的颁布以及统治理念的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开始,朱棣就向藩王们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是藩王利益的敌对者,而是他们最强有力的保护者。

比如,在巩固皇位初期,朱棣曾大肆打压那些反对他的政治异己,对于证据确凿的反对者,大多数人性命难保。但有一些人是例外,比如如果他们的身份是藩王或者是藩王的亲属,那么,朱棣可以优待他们,不仅免于一死,连相应的处罚都有所排酌。

再比如,他一上台,就将被建文帝废除的五位藩王的爵位给恢复了,同时,还将他们的俸禄、赏赐以及各方面的待遇都提升了一个等级。这些举措,都让藩王们感受到了来自朱棣的友善和利好。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为明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而私下里,朱棣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削弱藩王权力的措施却悄然进行。比如,他逐步更换藩王的封地,将那些战略意义重大、威胁到国家安全的封地从藩王手中置换出来,纳入自己的统治范畴。对于辖内的众多藩王,朱棣效仿宋朝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实行怀柔政策,从而赢得了不少中立藩王的拥戴。

对于存在不轨之心的藩王,朱棣采取了“诸王议罪”的方式,看似将处置的权力交给各藩王,但却是起到了杀鸡做猴的作用。

如此这般,朱棣在削藩这件事情上,做得滴水不漏,不仅没有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反而顺风顺水地让自己在皇位上越坐越稳当。

从这一时期开始,藩王已经全然没有了朱元璋时期的威风凛凛,相反,他们开始变成了皇帝对家族兄弟关照的一种方式。

不过,这样的稳定也并不是不会被打破的。朱棣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兄弟们会成为社稷的威胁,但他却和他的父亲一样,从未想过自家的儿子也会对国家集权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两个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太子之争的愈演愈烈,错失皇位继承人的朱高煦再一次成为威胁社稷安危的心腹之患。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为明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朱棣还在位的时候,朱高煦就不服从皇命,拒绝前往分封的属地出任藩王,如果不是朱棣的铁腕出击,朱高煦或许就成功地上演了一场叛乱。不过,他毕竟不是朱棣的对手,几次阴谋未遂以后,朱高煦表面上是伏贴地前往封地当起了藩王,但私底下却对自己的前途谋划甚密。

朱高炽的去世,年轻的朱瞻基即位,是他盼来的干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朱棣“靖难之役”的成功经验尚在眼前,朱高煦深信自己继承了父亲的果敢和勇猛,对付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儿皇帝,自然不在话下。不过,他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时下的朱瞻基不是当年的朱允效,他能从

“靖难之役”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所以,朱高煦的如意算盘还没有打响,朱瞻基已经兵临城下。朱腾基的皇权也经过这场较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随着朱高煦的去世,对朝廷威胁更大的藩王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剩下的藩王或是胆量不够或是贼心不够,加上朱高煦的前车之鉴,几乎没有人再想犯上作乱的事情。朱瞻基带着明朝进入了“仁宣之治”的高峰时期,整个国家的重心开始转向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藩王的威胁随即被降到了更低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0/213799.html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为明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的相关文章

薛仁贵是什么人?他最后能得以善终是如何做到的?

薛仁贵是什么人?他最后能得以善终是如何做到的?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山西河津市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薛仁贵虽“少贫贱,以田为业”,但在贤妻眼中,是一只蓄势待发“有高世之材”的潜力股。她得知唐太宗“自征辽东,求猛将”消息后,激励丈夫“遇时乃发”,投军报国“图功名以自显。”薛仁贵于是投入名将张士贵军中,随大军征伐辽东。辽东,唐...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你真的了解雍正大力推行的密折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四十五年,王云锦是第一名,雍正皇帝是65;年纪大了,难免会放松,找几个老友来家中打牌,打到最后一副扑克牌;第二日,王云锦向雍正行礼,雍正从袖中取出王云锦遗失的牌,并表示要带回去继续玩,这可把王云锦惊出一身冷汗。...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陆绩之女,因为当时陆绩正赴任郁林,因此取名郁生,13岁成为张白之妻。号为义姑。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陆郁生的父亲陆绩是吴郡公认的才子,又是当时吴郡陆氏的领袖。陆绩赴任担任郁林太守,遂取此名。陆郁生年少的时候就定下坚贞的志向。建安二十四年(...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整个封建王朝,三国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乱世。不过,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块政治燃烧战场,很多名流大家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在三国舞台,谋士、将星如璀璨星河,难以计数,倘若问你谁是智谋第一,谁又是武功第...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对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成祭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二李投降匈奴后其实都当了驸马,只是结局却截然不同,李陵不光安享天年,还在草原上开枝散叶,而李广利则成了祭祀台上的猪头肉。李陵是李广的孙子,飞将军虽然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李氏家族绝对是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