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在古代以石划分官员俸禄的原因是什么?封地又为何会以户为单位呢?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0-08)170

大家好,说起古代官员俸禄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形容官吏时,有时会出现“两千石”、“一千石”这样的词语,而在加封某个官员或宗亲时,又会出现食邑“两千户”、“三千户”这样的定语。那么,古代官员的俸禄为何会会“石”作为单位,封地又为何会以“户”为单位呢?

以“石”划分俸禄,与税收和官制改革有关

早在商周时期,当时实行的是官爵一体制度,且为世袭制,也就是说为官者普遍具有相应的爵位,而爵位的高低则又代表着封地的大小。此时朝廷实际并不发给官员俸禄,官员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封地内除上缴部分外的经济收入。

在古代以石划分官员俸禄的原因是什么?封地又为何会以户为单位呢?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各诸侯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选贤任能,以雇佣的方式据其职务高低,这些人虽然具有官职,却并不一定拥有封地,朝廷自然要根据其官职大小来支付俸禄。

这一时期虽然已有货币流通,但各诸侯国的税赋仍然以实物为主(主要为粮食),因此朝廷支付官员的俸禄,自然也就以粮食为主。由于秦国当时以石为更大量器,故以石表示官秩的等级,这也被称为秩石制,当时秦国的官俸有五十石、一百石以至五百石、六百石以上等级别,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此标准得以全面推行。

汉朝时期,俸禄制度开始逐步正规化,朝廷开始按官吏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俸禄。不过由于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田租、口赋,租收谷粟,赋纳铜钱,因此当时仍保持着“半钱半谷”的发放方式(西汉以钱为主,东汉“半钱半谷”为主),而衡量标准仍以粮食单位“石”为主。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天下战乱不断,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实物交换盛行,而官府的财政收入又变成了以田租、户调为主,导致官府发放官员俸禄时,只能以谷米、绢帛为主要物品,而衡量标准自然仍以“石”为主。

在古代以石划分官员俸禄的原因是什么?封地又为何会以户为单位呢?

虽然隋唐以后社会趋于稳定,朝廷每年也有大量的银钱收入,但直到清朝以前,粮食在税收中仍然占有极大的分量,因此官员俸禄中虽以现钱为主,但粮食仍然占有一定比例。例如唐朝便常常以谷帛等实物作为俸禄发放,而宋朝到明朝仍以“银米兼支”为主,直到清朝时“银米兼支”现象才逐渐消失,改为以支银为主。

由此可见,以粮食作为俸禄,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相当长,因此以粮食计量单位“石”作为官员俸禄的衡量标准,自然也就得以流传了下来。

以“户”作为封地标准,与古代的封赏方式有关

古代以封地为奖赏的封赏方式,其实源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当时周天子分封天下于各诸侯,而各诸侯则又将封地分给卿、大夫等阶层,而这些卿、大夫世代以封地为食禄,故也称为食邑。这一时期,卿大夫对于食邑和食邑中的百姓拥有完全的财权、治权。

随着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的先后瓦解,获得世袭爵位便成为了一种极为难得的赏赐,而获得世袭封地的爵位,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这也成为了帝王封赏大臣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而封土列疆则成为了人臣的更高追求。

在古代以石划分官员俸禄的原因是什么?封地又为何会以户为单位呢?

秦汉以后,虽然历朝历代均有功勋卓著者获得封土列疆的奖赏,但受封者却只对封地拥有有限的财权,而再无治权,即只可以征收食邑内民户的赋税作为食禄,但对封地内的百姓没有管辖之权。而受封者所能征收的食禄数量,则是以民户数量为标准。即获封户数为多少,便可以享受多少百姓的奉养,且是世袭制的。

这种获得实际封地的赏赐,这在秦汉以后的时代堪称至高无上的荣誉。不过,唐宋时期这种封赏方式也曾被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例如北宋余靖曾被加封食邑两千六百户,实际上只有两百户而已。而这种实际与加封数字不对应的分封方式,也被称为虚封,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封赏与实际相对应的,这种被称为实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4349.html

“在古代以石划分官员俸禄的原因是什么?封地又为何会以户为单位呢?” 的相关文章

陈尧佐:北宋宰相、书法家、诗人,在水利上颇有成就

陈尧佐:北宋宰相、书法家、诗人,在水利上颇有成就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人,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东晋大臣、文学家,博学能文,善于音乐

袁崧(?~401年),字桥孙,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于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袁崧乃文其辞名,婉其节拍,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掉泪。每次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人谓之“崧道上行殡”...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卓文君是古代才女,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传为佳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于大多数人们而言,对于爱情都有一定的期盼,人们总希望遇上一个和自己两情相悦,并且能够相伴终老的人。而倘若这对情人是才子佳人的话,便会成为一段佳话。但是,很多时候,现实却并没有这么美好,...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

古代皇帝临死前点名让妃子殉葬 如果妃子选中不想死怎么办

古代皇帝临死前点名让妃子殉葬 如果妃子选中不想死怎么办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妃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皇帝驾崩后,一般会选妃子陪葬,可选定的妃子不同意该怎么办?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殉葬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残忍的陪葬文化,在明代时殉葬制度被短暂废除,清军入关以后建立的清代,又恢复了殉葬的制度。...

在古代战场上很多士兵愿意站在第一排的原因是什么

在古代战场上很多士兵愿意站在第一排的原因是什么

在朝代的更替中,免不了战争。除了内部争夺统治权,还有对外敌的用兵。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个是有多种因素组成的,古代排军布阵时一般会将精锐摆布在阵前,这些士兵通常军纪较好。其次,作为最精锐的力量,他们可是军队的中坚力量,虽然危险系数较高,但通常防护也是做得最好的。最后,就是赏罚分明...

在古代皇帝的一天都需要做些什么?是如何安排的?

在古代皇帝的一天都需要做些什么?是如何安排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凌晨四点,天空的夜幕尚未破晓,已经有人起床开始洗漱了,因为早上五点到七点,他的工作就要开始了,所以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不能美美地睡个懒觉。这样的作息时间,看起来比现在的高中生还要辛苦,难道这又是“XX中学”的“杰作”吗?然而,这却是...

在古代净身是什么样的?宫女为何也需要?

在古代净身是什么样的?宫女为何也需要?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是属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时期,最高的统治者被称之为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皇宫中,侍奉贵族的男子在进宫之前都会进行一次严格的检查,他们在净身后才能够进宫侍奉。这是为了防止他们与后宫妃子私下乱搞,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那么那些宫女是否也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